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馬可·波羅到過元大都,當時的元大都是何情景?

元代大都即是現在北京的前身, 相當於北京的內城, 東西寬度相當於今天的東直門到西直門的距離。 南城門即是正陽門的位置,

北城相當於北京北城外2.5公里之處, 現尚有一條土城牆, 這個東西方向的土城牆即是元大都的北城牆, 因此全城呈方形。

宮殿集中在城內偏南相當於今日的中南海一帶。 城內規劃十分規整, 南北大街不直通, 東西大街也不直通。 一般來看, 它採用大街小巷的佈局方式, 胡同裡面建造住宅, 這樣胡同裡的住宅不會受到大街上喧嘩聲音的影響。 此外, 大街上、胡同間有一些死胡同(袋狀路)、三岔路口、丁字路口等等, 這全都是為了軍事防禦而設的。 馬可·波羅從歐洲來到元大都, 當時看到東方的城市非常完整, 別有一番風情。

“胡同”的叫法從何而來?

元人稱街巷為“胡同”, “胡同”一詞源于蒙古語“gudum”的音譯, 最初見於元代的雜曲, 關漢卿的《單刀會》裡就有“直殺一條血胡同來”。

按照一種說法, “gudum”是“水井”的意思。 元代定都後, 在規劃城市時, 要麼先挖井後造屋, 要麼就預先留出井的位置, 可謂“因井而成巷”, 直到明、清時期, 每條胡同裡還都有井。 至今北京胡同有些名字聽來怪異, 但譯成蒙古語就解釋得通了, 比如“屎殼郎胡同”即“甜水井”, “鼓哨胡同”即“苦水井”, “菊兒胡同”即“雙井”, 等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