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古代貪官離任時當地百姓會為其立貪官遺臭碑

中國古代官員離任, 可謂五花八門。 清官、好官離任令百姓戀戀不捨, 恨不能長期留住;人雖走, 卻留下了好名聲。 貪官、壞官離任則令百姓歡呼雀躍;人走了, 駡名卻難以消除。 本篇專門說說貪官離任的趣事。

相傳唐朝大歷年間, 有一縣太爺離任, 當地紳民送匾一塊, 上書“天高三尺”。 縣官不解其意, 還以為是鄉紳對自己的頌揚, 便滿心歡喜地接受下來。 後來, 還是比他有文化的老爹悟出其意:匾文乃詛咒之語, “天高三尺”者, 並非“天高”, 而是“地低”之故也──地皮被那貪官刮去了“三尺”, 豈不等於“天”高了“三尺”?此等諷刺,

可謂入木三分。

另有一個送匾的故事, 說的是某縣官即將離任, 當地百姓湊錢給他送了一塊鏡匾, 匾上赫赫然四個大字“五大天地”。 得百姓送匾, 縣官深以為得意, 特意將此匾掛于大堂。 縣官得意洋洋地欣賞鏡匾, 而堂下百姓卻竊笑不已。 原來, “五大天地”者, 乃“到任金天銀地, 在家花天酒地, 坐堂辦案昏天暗地, 百姓含冤怨天怨地, 如今離任謝天謝地!”百姓對貪官之恨, 對貪官終於離任之樂, 盡在“五大天地”之中。

還有一個故事, 是以詩的形式出現的。 一個貪官, 在任期間對老百姓敲骨吸髓, 把當地的財物搜刮得一乾二淨。 到離任之時, 再沒什麼可搜刮的了。 可他仍不甘心, 便找來一把摺扇, 把當地優美的山水畫到了扇子上, 以便離開後可以隨時欣賞。

就在貪官離任之時, 百姓編了四句詩送給他。 詩曰:“來時蕭索去時豐, 官幣民財一掃空;好山好水移不去, 臨行寫入畫圖中。 ”貪官的形象躍然詩中, 真是惟妙惟肖。

五代後晉的宋州節度使趙在禮, 在任上弄權牟利、強征苛斂, 搞得民不聊生、怨聲載道。 當他離任時, 鄉民在衙門上貼了一副對聯, 以示“歡送”。 對聯雲:“早去一天天有眼, 遲去此地地無皮。 ”可見, 百姓對此貪官已經到了忍無可忍的地步。

更為有趣的當屬“貪官遺臭碑”。 1943年3月, 國民黨軍統特務許良安被任命為雲南省路南縣縣長。 一上任, 許良安便鯨吞抗戰田賦, 巧立名目徵收酒稅、巡查費, 短短幾個月裡就搜刮民財數百萬元之多。 他還動用武裝員警鎮壓反抗他橫徵暴斂的民眾、妄捕中學教師,

從而激起民憤。 在民眾的情緒和輿論的壓力下, 雲南省政府撤銷了許良安的縣長職務。

貪官離任, 民眾並不滿足, 紛紛要求為他立碑。 此碑定名為《路南縣貪官許良安遺臭碑》。 碑文寫道:“古無有為貪官立碑者, 有之, 自路南始。 夫流芳遺臭, 皆有人為, 分道揚鑣, 亦各有別。 其人而為流芳也, 則碑從而芳之;其人而為遺臭也, 則碑從而臭之。 其碑同其所以利民害民者則各異。 路南縣長許良安者, 實我邑空前絕後之貪官。 去不有跡, 何以懲前, 臭既永遺, 允堪毖後……然其在縣一切卑污陰險劣跡, 實有足以遺臭萬年者, 若不為之刊碑勒石使垂永久, 何以抒眾憤而戒後人也。 爰為之記。 ”此外, 碑文還記下了許良安的貪污事實紀要。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