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藍可兒、章瑩穎、申小雨……華裔女孩頻頻遇害告訴了我們什麼?

去年的藍可兒獨自出門旅行, 入住酒店莫名失蹤, 多日後在酒店頂層水箱內發現裸屍……

藍可兒

兩個月前, 北大女生章瑩穎外出辦事路上失蹤,

如今嫌疑人落網, 卻依舊活不見人、死不見屍……

章瑩穎

如今大溫本拿比13歲女孩申小雨, 公園遇害, 兇手卻還在逍遙法外……

申小雨

一個又一個如花似玉的華裔女孩在夢一般的年齡遭遇毒手, 生命之花尚未綻放完全就已凋零, 讓我們華人家長扼腕歎息的同時也陷入深思, 到底是要讓孩子學習獨立、展翅高飛, 還是要讓孩子在視線之內、寸步不離?這可真是兩難。

孩子都是父母的心頭肉, 哪個父母也不願意自己的孩子遭受到這種非人的折磨。 因此在一個有一個悲劇發生之後, 越來越多的父母都如驚弓之鳥一般,

不再願讓孩子外出遊戲, 不讓孩子和任何陌生人說話。

其實, 與其過度保護孩子安全, 還不如引導孩子正確認識世界, 畢竟他們終將離開家長的懷抱去探索世界, 作為父母, 我們應該適時的學習老外們的“放手”政策, 及早幫助他們增強自我保護意識, 提高他們的自我保護能力。

應變:放下手裡東西, 大叫著奔跑

在社區中心, 和不少西人父母聊過這幾個華裔孩子發生悲劇的事情, 問他們是否會因為這些事情在培養孩子的路上的做出調整?他們的回答很簡單:“會啊, 要更加注意, 教孩子更早的學會保護自己。 ”

Mili是三個孩子的媽媽, 她和丈夫來自西班牙, 目前是一名大提琴老師, 她說自己的三個孩子都是從記事開始就告訴他們,

不要一個人去任何偏僻的地方, 想出去玩一定結伴而行, “是每天說, 不是說一次就完哦。 ”

Mili的爸爸在西班牙是一位非常資深的員警, 從她小的時候, 爸爸就告訴她, 一旦碰到危險環境, 可以丟掉任何攜帶的東西, 大聲叫喊, 快速奔跑。 如果可能, 可以跑到就近的成年人身邊, 大叫"救命!我不認識這個人!"如果被陌生人帶走, 更要大叫, 並拼命抓住周圍任何可以抓住的固定物體, 比如車門, 欄杆等。 也可以踢綁架之人的腹股溝或眼睛, 躺在地上, 不要輕易讓綁架的人抱走, 告訴孩子:為了保護自己而傷害別人, 父母永遠不會責怪你!

教孩子學會說"不"

華人父母喜歡將“乖”“聽話”作為好孩子的標籤, 但有研究表明, 因為父母從小教育孩子:"要乖, 要聽大人的話", 所以9歲以下的孩子對"性罪犯"很少會說"不"。

所以, 父母可以讓孩子知道, 如果感覺不對, 不安全, 比如有人想觸摸他們的私處, 讓他們覺得很害怕或很不舒服, 孩子可以用"不"來拒絕對方的要求, 必要時, 甚至可以大聲呼救。此外,告訴孩子,如果有人讓他做不應該做的事:比如,抽煙,欺負別的孩子,那麼他可以向對方說:"不 "。

教孩子辨識可疑行為

或許我們都對孩子說過"不要和陌生人講話”“千萬別跟陌生人走”,其實我們拖家帶口、萬里迢迢移民來到溫哥華,不就是想為孩子提供一個更加包容寬鬆的環境,讓他們接觸不同的文化,與不同族裔的人交流溝通,擁有更加廣闊的心胸和視野嗎?

所以,與其讓孩子拒絕所有陌生人,不如教他們認清什麼是可疑行為,讓孩子掌握保護自己的策略和技巧。

可疑行為1:尋求孩子的説明,"我需要你幫我找我的孩子,可以嗎?""你幫我找找我的小狗,好嗎?"告訴孩子,這些都是非常可疑危險的行為,向孩子強調,大人無論什麼原因都沒必要向孩子求助!

可疑行為2:讓孩子保守"秘密":告訴孩子,如果任何一個成年人要你保持一個令你感到不安的秘密,那麼就應該把這件事告訴你所信任的任何大人,比如父母、祖父母或者老師。

可疑行為3:給孩子食物和飲料:務必告訴孩子,不接受任何陌生人的食品,因為這些食品飲料裡很有可能被放入藥粉,食用後會讓孩子失去清醒意識,所以切記不要接受,禮貌拒絕。

教孩子辨識好人與壞人

這點很重要,是中國公安大學王大偉教授提出的,一定要讓孩子學會在遭遇危險,在最無助的情況下,有這幾種人可以信任,我想這一招同樣適用溫哥華:

一是穿軍警制服的群體。有事找員警叔叔這個意識的確要從小灌輸給孩子,並教孩子辨認員警、軍人和保安等穿制服的人。

二是大的公司單位或超市商場統一著裝的工作人員。告訴孩子在迷路的情況下,可以走進這樣一個群體尋求幫助,是最安全和有效的。

最後,還想和大家分享一個國內媒體朋友為她的女兒寫下的一個預警,我與她的觀點不謀而合——不必讓孩子對所有陌生人都如驚弓之鳥,那只會讓他的人生更加孤獨;也必需讓孩子對一切熟人保持一定警惕,要知道現實中來自熟人的傷害,至少占比五成——因為,只有熟人才能接觸到你——ta知悉你的行程路線、家庭情況、性格喜好、經濟狀況……

因此,與熟人不必過於粘乎,太過親密,不分界限的關係,一般都會走向唇槍舌箭的窮途末路,與熟人之間的關係,要保持真誠、友好,但要有距離。一段有距離的熟人關係,才是相對長久和安全的。

甚至可以大聲呼救。此外,告訴孩子,如果有人讓他做不應該做的事:比如,抽煙,欺負別的孩子,那麼他可以向對方說:"不 "。

教孩子辨識可疑行為

或許我們都對孩子說過"不要和陌生人講話”“千萬別跟陌生人走”,其實我們拖家帶口、萬里迢迢移民來到溫哥華,不就是想為孩子提供一個更加包容寬鬆的環境,讓他們接觸不同的文化,與不同族裔的人交流溝通,擁有更加廣闊的心胸和視野嗎?

所以,與其讓孩子拒絕所有陌生人,不如教他們認清什麼是可疑行為,讓孩子掌握保護自己的策略和技巧。

可疑行為1:尋求孩子的説明,"我需要你幫我找我的孩子,可以嗎?""你幫我找找我的小狗,好嗎?"告訴孩子,這些都是非常可疑危險的行為,向孩子強調,大人無論什麼原因都沒必要向孩子求助!

可疑行為2:讓孩子保守"秘密":告訴孩子,如果任何一個成年人要你保持一個令你感到不安的秘密,那麼就應該把這件事告訴你所信任的任何大人,比如父母、祖父母或者老師。

可疑行為3:給孩子食物和飲料:務必告訴孩子,不接受任何陌生人的食品,因為這些食品飲料裡很有可能被放入藥粉,食用後會讓孩子失去清醒意識,所以切記不要接受,禮貌拒絕。

教孩子辨識好人與壞人

這點很重要,是中國公安大學王大偉教授提出的,一定要讓孩子學會在遭遇危險,在最無助的情況下,有這幾種人可以信任,我想這一招同樣適用溫哥華:

一是穿軍警制服的群體。有事找員警叔叔這個意識的確要從小灌輸給孩子,並教孩子辨認員警、軍人和保安等穿制服的人。

二是大的公司單位或超市商場統一著裝的工作人員。告訴孩子在迷路的情況下,可以走進這樣一個群體尋求幫助,是最安全和有效的。

最後,還想和大家分享一個國內媒體朋友為她的女兒寫下的一個預警,我與她的觀點不謀而合——不必讓孩子對所有陌生人都如驚弓之鳥,那只會讓他的人生更加孤獨;也必需讓孩子對一切熟人保持一定警惕,要知道現實中來自熟人的傷害,至少占比五成——因為,只有熟人才能接觸到你——ta知悉你的行程路線、家庭情況、性格喜好、經濟狀況……

因此,與熟人不必過於粘乎,太過親密,不分界限的關係,一般都會走向唇槍舌箭的窮途末路,與熟人之間的關係,要保持真誠、友好,但要有距離。一段有距離的熟人關係,才是相對長久和安全的。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