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隆中對的一句失誤,竟使劉備錯失奪取天下的良機!

自古以來, “隆中對”就被譽為中國戰史中的經典戰略, 諸葛亮因此也贏得“千古軍師”的美譽。 雖然最終的結果是“出師未捷身先死, 長使英雄淚滿襟”

但不可否認的是, 後期三國的發展基本上是按照隆中對的預言發生了。 然而, 《隆中對》還是出現了一個漏洞。

四川, 古稱巴蜀。 屬中國西南內陸, 西有青藏高原相扼, 東有三峽險峰重疊, 北有巴山秦嶺屏障, 南有雲貴高原拱衛, 形成了聞名於世的四川盆地。

獨特的地形使巴蜀與外界阻隔太嚴, 因此, 幾千年來總是獨立發展, 古代益州土人的文明, 中原之人知之甚少, 李白的《蜀道難》更是大書特書巴蜀之不通人煙, “蜀道難, 難於上青天”的千古名句更是家喻戶曉。 與此同時, 巴蜀土地肥饒, 物產豐富, 漢代之後經濟甚至一度超過中原, 號稱天府之國。

濟的富饒也催生了一代代的地方勢力的傳承, 從傳說中最古老的古代蜀國, 蠶叢縱目、魚鳧神話仙去、杜宇化鵑、開明復活, 到之後的春秋巴國, 蜀國, 隨後歷經各朝, 幾經風雨, 天府之國的統治者換了一茬又一茬。 但是, 有意思的是, 巴蜀雖富, 卻難問鼎中原, 歷代佔有巴蜀者, 像公孫述、劉彥父子、劉備父子、李特李雄父子、王建、孟知祥、明玉珍、張獻忠,

除了漢高祖劉邦之外, 只要在蜀地割據, 最終都會被中原勢力所吞併。 究其原因, 或許是巴蜀盆地, 豐饒富裕, 地勢險峻, 易守難攻, 長於守成, 不是進取之地。

《隆中對》裡面有這樣一句經典的論述:“益州險塞, 沃野千里, 天府之土, 高祖因之以成帝業”,

說的是漢高祖劉邦當年贏得楚漢戰爭正是因為獲得了巴蜀這個大後方, 獲得了源源不斷的士兵和糧草供應。 事實上, 這只是看到了事情的一面, 而並沒有考慮到問題的實質——“關中阻山河四塞, 地肥饒, 高祖因之以成帝業”。 事實上, 在元朝北京取代西安成為全國政治中心之前, 關中才是奪取天下的關鍵所在。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