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水煮日報657期:胡適勸傅斯年不要罵孔祥熙

1

蔣廷黻的“湖南脾氣”在政界也很出名。 唐德綱先生曾經嘲謔蔣廷黻一口邵陽腔行遍天下絕不改——蔣棄學從政之後陸續使蘇駐美, 是名副其實“行遍天下”——甚至他的英語也是湖南味的, 李敖曾經說20年代學者中最光彩照人的一位”, 是“‘魯殿’中的‘靈光”。 他在回憶錄中自豪地說:“我發現有許多人是從《獨立評論》認識我的, 而非從我花費多年心血寫成的歷史著作中認識我的。 ”

蔣廷黻

2

中國青年党黨魁左舜生, 與李劍農、蔣廷黻齊名, 他說五四”決不反對歷史的回顧, 但著眼在舊文化價值的重估, 其精神是進取的, 決不是保守的, 其目的在提煉舊的在新的中間去找位置, 絕不在歪曲或貶損新的在舊的中間去求附會, :“我是一個對日本抱有深憂切慮的人, 雖及我之身, 難有切實貢獻, 總希望把我所能見到的告訴我們的第二代第三代, 如不能妥為應付, 則在亞洲終為中國患者仍為日本。

3

蔣廷黻反駁波蘭代表

在聯合國, 有次波蘭代表附議一個提案, 蔣廷黻直問:“你知道不知道, 在1772年你的國家被瓜分時, 中國乾隆皇帝向俄國女皇卡特琳提出抗議。 這個抗議書現存在莫斯科檔案庫, 不信, 你可找來看看!”美國務卿威廉彭岱, 十分欣賞蔣廷黻說:“一個散漫的問題在經過與蔣博士討論以後, 便會歸納為若干要義, 便被置於廣大的歷史和道德的遠景上。 我從來沒有與任何一個人交涉, 有如我對蔣博士的陳述更細心地傾聽過。 ”

1955年, 聯合國大會上, 中國代表蔣廷黻(左)

4

胡適維護民國

民國肇建之時, 胡適其實並不站在孫中山那邊, 他否認孫中山和黃興的革命功勞, 反而贊成啟蒙改良, 他把辛亥革命的功勞算在梁啟超頭上, 他說“吾國革命第一大功臣, 其功在革新吾國思想界, 15年來吾國人士所以稍知民族思想主義及世界大勢者, 皆梁氏之賜”, 但他還是對民國多加維護的。 有個自稱從中國來的英國人布朗德, 對民國多加詆毀, 胡適從報上知道了,

很憤怒。 布氏在綺色佳演講, 講題是《中國的動盪局勢》, 胡適也去聽。 布氏反對美國人承認中華民國, 他說列強不能承認民國, 因為民國還未為中國自己的人民所承認。 胡適站起來用英文質問布氏有什麼根據, 布氏支支吾吾, 只好改口說他沒有說過這樣的話。 胡適還在留美學生會中建議, 搜集如布朗德這樣的反對民國言論, 轉回國內報刊, “以警吾國人士, 冀可稍除黨見之爭、利祿之私, 而為國家作救亡之計”。 可見胡適當年血氣方剛, 愛護國家的誠意。

5

戴季陶殉國

李立三在一次黨史報告中說:“中國黨的發生是由六個人發起, 陳獨秀、戴季陶……”但党成立的時候, 戴季陶表示要忠於孫中山先生, 不能成為共產黨員。 於是戴季陶和馬列主義漸行漸遠了。

1944年戴季陶在重慶曾家岩發豪語:“周朝的天下是八百年, 國民黨至少要掌握政權一千年。 ”這種“純純的信仰”, 真是無人能比。

壯年時期的戴季陶

6

張伯苓談為什麼要教育救國

齊邦媛讀南開中學時, 校長是張伯苓, 張校長于1944年抗戰艱難時, 回憶當年甲午海戰失敗,威海衛從日本人手裡移交到英國人,竟然是一兩日易幟三次,清國旗幟降下來,升上日本國旗,隔一日再換成英國國旗。張伯苓痛陳清朝軍隊一副頹廢像,“士兵上身穿一坎肩,前面寫一“兵”字,背後寫“勇”字,衣服非大必小,不稱體,面黃肌瘦,精神委靡,手持大刀,腰懷一槍(煙槍,抽鴉片用)慢吞吞地走出來,將黃龍旗(清朝)降下。旋英軍整隊出,步伐整齊。精神奕奕,相形之下,勝敗可知。”在這種憤怒和無望的情緒裡,張伯苓決定離開軍界,走教育救國的路。到了1917年,張伯苓準備前往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讀書,書,研究教育理論。很多人“你已功成名就,幹嘛去和那些洋孩子同堂讀書!”甚至說,“這個臉你丟得起,我們感到丟不起。”但張伯苓還是去了。

1946年張伯苓獲哥倫比亞大學名譽博士

7

齊邦媛的父親不要兒子特殊照顧

齊邦媛回憶抗戰,政府由南京,武漢一再內遷,尤其是難民,工廠、軍政設備、學較需遷到四川貴州。齊邦媛的父親齊世英作為南京中山中學的校長四處求援,終於在湖南鄉下永豐鎮找到一座祠堂,磺壁堂,地方鄉紳慨然許諾,可以在祠堂收容千來名學生。從漢口遷到湖南湘中一路上顛沛流離,齊邦媛一家也夾在流亡隊伍其中。大部分學生都是步行前往,唯有學校家眷擠在僅有的一輛車上。齊世英的司機就把齊邦媛的哥哥拉上了車,擠在司機旁邊。第二天,父親齊世英來了,問兒子為什麼坐車?有人說:“車上有空位,你只有這麼一個兒子,就讓他坐車吧!”齊世英很不高興說:“我們帶出來的這些學生,很多都是獨子,他們家裡把獨子交給我們,要保留一個種,為什麼他們走路,我的獨子就該坐車?”於是就把自己兒子拉下車,繼續步行。

8

胡適眼中的魯迅

胡適對於魯迅一向懷著“最誠意的敬愛”,胡適對魯迅在中國文學的造詣極為欽佩,胡適這麼說“在小說的史料方面我自己也頗有一點貢獻,但最大的成績自然是魯迅先生的《中國小說史略》。魯迅對胡適在《紅樓夢》的考證也常常推薦,魯迅說過去人們多不知道曹雪芹是何等樣人,“現經胡適之先生的考證,我們可以知道大概了”。

9

胡適勸傅斯年不要罵孔

1938年胡適到了美國任大使,為中國爭取美國的抗戰軍援與同情。那時候,前任大使王正廷被一個企圖敲詐中國使館的美國人搞得焦頭爛額,胡適去了,翻看很多孔祥熙與王正廷來往的電文,他眼界大開,沒想到孔祥熙在電文中如此敦厚,胡適在日記中寫到“尋得王儒堂與孔庸之往來的電報兩大檔,讀了真如同看神怪小說。庸之的忠厚待人使我不能不佩服。”

1946年的胡適(左二)與傅斯年(左一)

回憶當年甲午海戰失敗,威海衛從日本人手裡移交到英國人,竟然是一兩日易幟三次,清國旗幟降下來,升上日本國旗,隔一日再換成英國國旗。張伯苓痛陳清朝軍隊一副頹廢像,“士兵上身穿一坎肩,前面寫一“兵”字,背後寫“勇”字,衣服非大必小,不稱體,面黃肌瘦,精神委靡,手持大刀,腰懷一槍(煙槍,抽鴉片用)慢吞吞地走出來,將黃龍旗(清朝)降下。旋英軍整隊出,步伐整齊。精神奕奕,相形之下,勝敗可知。”在這種憤怒和無望的情緒裡,張伯苓決定離開軍界,走教育救國的路。到了1917年,張伯苓準備前往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讀書,書,研究教育理論。很多人“你已功成名就,幹嘛去和那些洋孩子同堂讀書!”甚至說,“這個臉你丟得起,我們感到丟不起。”但張伯苓還是去了。

1946年張伯苓獲哥倫比亞大學名譽博士

7

齊邦媛的父親不要兒子特殊照顧

齊邦媛回憶抗戰,政府由南京,武漢一再內遷,尤其是難民,工廠、軍政設備、學較需遷到四川貴州。齊邦媛的父親齊世英作為南京中山中學的校長四處求援,終於在湖南鄉下永豐鎮找到一座祠堂,磺壁堂,地方鄉紳慨然許諾,可以在祠堂收容千來名學生。從漢口遷到湖南湘中一路上顛沛流離,齊邦媛一家也夾在流亡隊伍其中。大部分學生都是步行前往,唯有學校家眷擠在僅有的一輛車上。齊世英的司機就把齊邦媛的哥哥拉上了車,擠在司機旁邊。第二天,父親齊世英來了,問兒子為什麼坐車?有人說:“車上有空位,你只有這麼一個兒子,就讓他坐車吧!”齊世英很不高興說:“我們帶出來的這些學生,很多都是獨子,他們家裡把獨子交給我們,要保留一個種,為什麼他們走路,我的獨子就該坐車?”於是就把自己兒子拉下車,繼續步行。

8

胡適眼中的魯迅

胡適對於魯迅一向懷著“最誠意的敬愛”,胡適對魯迅在中國文學的造詣極為欽佩,胡適這麼說“在小說的史料方面我自己也頗有一點貢獻,但最大的成績自然是魯迅先生的《中國小說史略》。魯迅對胡適在《紅樓夢》的考證也常常推薦,魯迅說過去人們多不知道曹雪芹是何等樣人,“現經胡適之先生的考證,我們可以知道大概了”。

9

胡適勸傅斯年不要罵孔

1938年胡適到了美國任大使,為中國爭取美國的抗戰軍援與同情。那時候,前任大使王正廷被一個企圖敲詐中國使館的美國人搞得焦頭爛額,胡適去了,翻看很多孔祥熙與王正廷來往的電文,他眼界大開,沒想到孔祥熙在電文中如此敦厚,胡適在日記中寫到“尋得王儒堂與孔庸之往來的電報兩大檔,讀了真如同看神怪小說。庸之的忠厚待人使我不能不佩服。”

1946年的胡適(左二)與傅斯年(左一)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