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北京城竟然有一個“後門”:現在已不復存在,但你可能會路過那裡

在中國的古代許多宅院中, 為了方便行走, 會建一座後門, 是與正門相對的門, 所以民間也就有了“走後門”之說, 意思是不通過正經管道辦成事兒。 其實不僅私人宅院有後門之說, 北京城竟然也有後門, 這個後門指的是哪裡呢?

坐落在北京城中軸線上與地安門相對應的鼓樓

地安門就是北京城的後門, 是北京中軸線上的重要標誌性建築之一, 在明朝的時候被稱為北安門, 老百姓們都稱它為後載門, 天安門則是皇城的南門。 南北互相對應, 寓意天地平安, 風調雨順。 地安門是北京皇城四門之一。 皇城正門稱天安門(明稱承天門), 東稱東安門, 西稱西安門, 北稱地安門, 亦稱後門。

還沒有拆除前的地安門

在歷史上, 地安門發揮的作用非常大, 由於是皇城的北門, 所以凡是皇帝北上出征巡視時大都要從此門出去, 而且皇帝親祭地壇諸神時也要經此門而出。 關於地安門, 有兩件事非常有名, 一是慈禧在八國聯軍攻入北京城時的倉皇出逃。 慈禧帶著光緒出逃, 走的就是地安門;二是清朝的最後一個皇帝溥儀, 被馮玉祥的軍隊趕出皇城紫禁城時, 走的也是地安門, 回到他的出生之地攝政王府。

現在的地安門大街

後來, 為了疏導交通, 分別在1913年和1923年將地安門東西兩側的城牆拆除了。 到了建國後的1954年, 將整個地安門全部拆除了, 開闢為路面。 現在的地安門, 已經是北京的地名, 主要指的是地安門東西大街, 地安門內外大街相交的十字路口附近。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