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論蜀漢名將,魏延憑啥和關羽比?(三國演義篇)

諸葛亮讓魏延詐敗是欺負他?看看魏延的大哥吧!

事實說話:魏延的武藝到底多高?

三國中此人最善詐敗, 堪稱“詐敗之王”

八一八魏延那些事兒(2)魏延官到底多大?劉備手下能排前十麼?

八一八魏延那些事兒(6)魏延之死的罪魁禍首揭秘

不過老巴對魏延是理性的稱讚和同情, 而非無腦粉, 因為無腦粉基本等價于高端黑。 比如有些人一說魏延, 就把魏延拔高到比五虎上將都還牛的程度。 還有人一說魏延就非要踩幾句諸葛亮, 這都屬於失衡。

前些天老巴發了關於魏延詐敗的帖子, 引來一位老兄, @太上老子。

他居然在評論區說了如下高論:

粉魏延罵諸葛的我見過不少, 罵關羽的也不少, 但說魏延本事比關羽還大的, 相對不多見。 不過這位太上老子兄弟和我似曾相識。 那就借這個話頭, 比較下魏延關羽二人吧。

雖然按太上老子兄弟的意思, 比較的是《三國演義》上的關羽和魏延, 不過我還是對演義和歷史的兩對進行分別比較吧, 不然太欺負魏延了。 這一篇比較演義中的魏延和關羽, 下一篇比較歷史。

既然是說《演義》中的魏延和關羽, 那麼一切以羅貫中寫的原文為准, 千萬別來“那是羅貫中瞎編的”云云。

《三國演義》中, 魏延在形象設定上, 確實有作為“小號關羽”的傾向。 在嘉靖本《三國志通俗演義》中, 魏延兩次出場, 都有“身長九尺,

面如重棗, 目似朗星, 如關雲長模樣”“面如重棗, 目若朗星, 器宇軒昂, 貌類非俗, 乃似關將”的描寫。 就是說把魏延相貌似關羽作為賣點。

不過, 沒聽說過李鬼比李逵還強的啊。 關羽是《三國演義》中的“武將之絕”, 魏延則是被羅貫中刻意塑造的一個武藝高強的小丑, 魏延怎麼可能“本事比關羽強”?

首先, 《演義》中武將最重要的參數——武藝, 關羽明顯淩駕魏延之上。 關羽武力是演義中的標準S級(98左右), 演義武力排位屬於坐五爭二;魏延不過是A到A+(90-92), 在演義中大約可以競爭下前二三十名。 從戰績上, 關羽有斬華雄、斬顏良、殺文醜、戰呂布、戰徐晃許褚圍攻、戰黃忠等諸多戰例, 魏延最好戰績不過是戰平龐德, 斬了王雙而已。

當然, @太上老子 說了不比武力,

那麼我們看其他方面。 其他方面無非是智謀、氣概、品德。

先看智謀。 關羽是羅貫中重點塑造的“有勇有謀”形象。 早年劉備沒有謀士, 關羽就客串軍師。

21回, 劉關張從許昌逃出來, 關羽用計賺城斬車胄, 取下了一塊根據地:

雲長曰:“他伏甕城邊待我, 去必有失。 我有一計, 可殺車胄:乘夜扮作曹軍到徐州, 引車胄出迎, 襲而殺之。 ”飛然其言。 那部下軍原有曹操旗號, 衣甲都同。 當夜三更, 到城邊叫門。 城上問是誰, 眾應是曹丞相差來張文遠的人馬。 報知車胄, 胄急請陳登議曰:“若不迎接, 誠恐有疑;若出迎之, 又恐有詐。 ”胄乃上城回言:“黑夜難以分辨, 平明瞭相見。 ”城下答應:“只恐劉備知道, 疾快開門!”車胄猶豫未定, 城外一片聲叫開門。 車胄只得披掛上馬,

引一千軍出城;跑過吊橋, 大叫:“文遠何在?”火光中只見雲長提刀縱馬直迎車胄, 大叫曰:“匹夫安敢懷詐, 欲殺吾兄!”車胄大驚, 戰未數合, 遮攔不住, 撥馬便回。 到吊橋邊, 城上陳登亂箭射下, 車胄繞城而走。 雲長趕來, 手起一刀, 砍于馬下, 割下首級提回, 望城上呼曰:“反賊車胄, 吾已殺之;眾等無罪, 投降免死!”諸軍倒戈投降, 軍民皆安。

後來劉備先後得了徐庶、諸葛亮、龐統, 有了謀士, 關羽用計就比較少了。 到了219年水淹七軍, 威震華夏, 這個就不必都說了。

當然, 關公統軍也打過敗仗。 自主要的一是下邳曾經被曹軍包圍, 二是大意失荊州。 這兩次的對手呢, 一次是曹操+程昱等大批謀士+許褚徐晃夏侯惇等大批猛將, 另一次更是曹魏、東吳雙方幾乎傾巢出動,

曹操、司馬懿、陸遜、呂蒙……敗確實是敗了, 不過說關公的智謀不如曹操+程昱, 不如曹操+司馬懿+陸遜+呂蒙, 也沒那麼丟臉吧。

魏延呢, 加入劉備後也有幾次獨立帶兵的經歷。 62回劉備入川, 黃魏爭功:

龐統曰:“汝二人不必相爭。 即今泠苞、鄧賢下了兩個營寨。 今汝二人自領本部軍馬, 各打一寨。 如先奪得者, 便為頭功。 ”於是分定黃忠打泠苞寨, 魏延打鄧賢寨。 二人各領命去了。 ……魏延卻暗使人探聽黃忠甚時起兵……魏延馬上尋思:“只去打鄧賢寨, 不顯能處, 不如先去打泠苞寨, 卻將得勝兵打鄧賢寨。 兩處功勞, 都是我的。 ”就馬上傳令, 教軍士都投左邊山路裡去。 天色微明, 離泠苞寨不遠, 教軍士少歇, 排搠金鼓旗幡、槍刀器械。 早有伏路小軍飛報入寨, 泠苞已有準備了。一聲炮響,三軍上馬,殺將出來。魏延縱馬提刀,與泠苞接戰。二將交馬,戰到三十合,川兵分兩路來襲漢軍。漢軍走了半夜,人馬力乏,抵當不住,退後便走。魏延聽得背後陣腳亂,撇了泠苞,撥馬回走。川兵隨後趕來,漢軍大敗。走不到五裡,山背後鼓聲震地,鄧賢引一彪軍從山谷裡截出來,大叫:“魏延快下馬受降!”魏延策馬飛奔,那馬忽失前蹄,引足跪地,將魏延掀將下來……

明明安排了兩路進兵,他想貪兩頭功勞,結果一頭都沒撈到,差點被川中將領泠苞、鄧賢給弄死,幸虧黃忠趕來救命。這心態,這謀略,哦了。

當然,魏延畢竟還是有頭腦的:

魏延自知犯罪,無可解釋,收拾後軍,令蜀兵引路,伏在這裡,等個正著。用索縛了泠苞,解投玄德寨來。……玄德曰:“延雖有罪,此功可贖。”令魏延謝黃忠救命之恩,今後毋得相爭。魏延頓首伏罪。

這一次黃魏爭功的大戲,魏延違令,是該斬首的罪,也就是劉備正在用人之時,加上抓了泠苞,將功折罪而已。

此後,魏延基本上作為副手,或者奉命帶兵。到87回,諸葛亮一擒孟獲,魏延和趙雲聯手,攻打南蠻營寨。不過,這一次實際上是諸葛亮用了激將法,而且最終得手,實際上是趙雲、魏延自己主動出擊+諸葛亮派兵夾擊的戰果:

趙雲、魏延聽知此話,遂點精兵五千,教擒來蠻兵引路。……趙雲直殺入中軍,正逢金環三結元帥;交馬只一合,被雲一槍刺落馬下,就梟其首級。餘軍潰散。魏延便分兵一半,望東路抄董荼那寨來。趙雲分兵一半,望西路抄阿會喃寨來。比及殺到蠻兵大寨之時,天已平明。先說魏延殺奔董荼那寨來。董荼那聽知寨後有軍殺至,便引兵出寨拒敵。忽然寨前門一聲喊起,蠻兵大亂。原來王平軍馬早已到了。兩下夾攻,蠻兵大敗。董荼那奪路走脫,魏延追趕不上。卻說趙雲引兵殺到阿會喃寨後之時,馬忠已殺至寨前。兩下夾攻,蠻兵大敗,阿會喃乘亂走脫。各自收軍,回見孔明。孔明問曰:“三洞蠻兵,走了兩洞之主;金環三結元帥首級安在?”趙雲將首級獻功。眾皆言曰:“董荼那、阿會喃皆棄馬越嶺而去,因此趕他不上。”孔明大笑曰:“二人吾已擒下了。”趙、魏二人並諸將皆不信。少頃,張嶷解董荼那到,張翼解阿會喃到。眾皆驚訝。孔明曰:“吾觀呂凱圖本,已知他各人下的寨子,故以言激子龍、文長之銳氣,故教深入重地,先破金環三結,隨即分兵左右寨後抄出,以王平、馬忠應之。非子龍、文長不可當此任也。吾料董荼那、阿會喃必從便徑往山路而走,故遣張嶷、張翼以伏兵待之,令關索以兵接應,擒此二人。”諸將皆拜伏曰:“丞相機算,神鬼莫測!”

然後100回四出祁山,魏延再次自作主張:

卻說魏延、張嶷、陳式、杜瓊四將,引二萬兵,取箕穀而進。正行之間,忽報參謀鄧芝到來。四將問其故,芝曰:“丞相有令:如出箕谷,提防魏兵埋伏,不可輕進。”……魏延想起孔明向日不聽其計,亦笑曰:“丞相若聽吾言,徑出子午穀,此時休說長安,連洛陽皆得矣!今執定要出祁山。有何益耶?既令進兵,今又教休進。何其號令不明!”式曰:“吾自有五千兵,徑出箕穀,先到祁山下寨,看丞相羞也不羞!”芝再三阻當,式只不聽,逕自引五千兵出箕穀去了。鄧芝只得飛報孔明。

卻說陳式引兵行不數裡,忽聽的一聲炮響,四面伏兵皆出。式急退時,魏兵塞滿穀口,圍得鐵桶相似。式左沖右突,不能得脫。忽聞喊聲大震,一彪軍殺入,乃是魏延。救了陳式,回到穀中,五千兵只剩得四五百帶傷人馬。背後魏兵趕來,卻得杜瓊、張嶷引兵接應,魏兵方退。陳、魏二人方信孔明先見如神,懊悔不及。

這次是把傳說中陳壽的爹陳式給陷進去了。

總之,魏延在演義的謀略表現就是,如果聽諸葛亮的話,可以立下功勞,但一旦自作主張,就要吃癟坑隊友。如關羽那樣的謀略表現,他是沒有的。唯一拿得出手的,就是空中樓閣的“子午穀奇謀了”。關於這個,這裡就不爭論了,呵呵。

以上可知,《三國演義》中,魏延謀略是不能和關羽相比的。

接下來再看大將的氣概。

@太上老子說對了一點,魏延和關羽確實都是非常驕傲的人。關羽在許田打獵時欲殺曹操,魏延在長沙救黃忠殺韓玄,這兩者的果決也很類似。

但在其他一些方面,關羽表現還是比魏延要光彩些。

當然,諸如千里走單騎、單刀赴會之類的案例,魏延沒有機會,這且不說。

單舉一個例子,關羽違背軍令狀,華容道放了曹操。這時候,關羽可不知道諸葛亮會不殺他。他的態度是什麼呢?

雲長不獲一人一騎,空身回見玄德。孔明正與玄德作賀,忽報雲長至。孔明忙離坐席,執杯相迎曰:“且喜將軍立此蓋世之功,與普天下除大害。合宜遠接慶賀!”雲長默然。孔明曰:“將軍莫非因吾等不曾遠接,故爾不樂?”回顧左右曰:“汝等緣何不先報?”雲長曰:“關某特來請死。”孔明曰:“莫非曹操不曾投華容道上來?”雲長曰:“是從那裡來。關某無能,因此被他走脫。”孔明曰:“拿得甚將士來?”雲長曰:“皆不曾拿。”孔明曰:“此是雲長想曹操昔日之恩,故意放了。但既有軍令狀在此,不得不按軍法。”遂叱武士推出斬之。

基本上,就是我做的事兒,老老實實說了,諸葛亮該殺我頭,你就殺吧。還是相當從容的。

而魏延呢?看看前面說的,第四次北伐時,他和陳式倆違背將令進軍,吃了敗仗,接下來魏延什麼表現呢?

孔明曰:“是誰失陷了軍來?”延曰:“陳式不聽號令,潛入穀口,以此大敗。”式曰:“此事魏延教我行來。”孔明曰:“他倒救你,你反攀他!將令已違,不必巧說!”即叱武士推出陳式斬之。

前面說了,違令冒進吃敗仗這事兒,本來就是魏延陳式兩個臭味相投,相互慫恿著幹的。結果案發了,兩個不是主動承擔責任,而是相互推諉,狗咬狗一嘴毛,這比起關羽的從容領罪,可差遠去了。

再說關羽的作風,是“傲上而不忍下,欺強而不淩弱”,有點吃軟不吃硬的味道,對方越是強橫,越要上前交鋒。長沙對刀,本來都準備用拖刀計砍黃忠了,一見黃忠落馬,就收刀不殺。

而魏延呢?諸葛亮想讓他去截斷魏軍,都用眼睛瞅他了,魏延低頭不語。等到諸葛亮死了,魏延造反時,原形畢露:

延大笑曰:“楊儀匹夫聽著!若孔明在日,吾尚懼他三分;他今已亡,天下誰敢敵我?休道連叫三聲,便叫三萬聲,亦有何難!”

一副欺軟怕硬的嘴臉啊。

最後再說說道德。最大的道德,無非忠義,忠於自己的政治立場,義于自己的為人原則。關羽千里尋兄、華容釋曹這些事兒屬於主角光環,就不多論了。單說關羽的最後關頭,兵困麥城,面對東吳諸葛瑾勸降:

瑾曰:“今奉吳侯命,特來勸諭將軍。自古道識時務者為俊傑,今將軍所統漢上九郡,皆已屬他人類;止有孤城一區,內無糧草,外無救兵,危在旦夕。將軍何不從瑾之言,歸順吳侯,複鎮荊襄,可以保全家眷。幸君侯熟思之。”關公正色而言曰:“吾乃解良一武夫,蒙吾主以手足相待,安肯背義投敵國乎?城若破,有死而已。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竹可焚而不可毀其節,身雖殞,名可垂於竹帛也。汝勿多言,速請出城,吾欲與孫權決一死戰!”

好一個“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竹可焚而不可毀其節,身雖殞,名可垂於竹帛也。”!

再看魏延同學死前的表現:

魏延收聚殘軍,與馬岱商議曰:“我等投魏,若何?”岱曰:“將軍之言,不智甚也。大丈夫何不自圖霸業,乃輕屈膝於人耶?吾觀將軍智勇足備,兩川之士,誰敢抵敵?吾誓同將軍先取漢中,隨後進攻西川。”延大喜,遂同馬岱引兵直取南鄭。……

然後,後面就是著名的“誰敢殺我”了。魏大將軍一開始打著“繼續伐魏”的旗號想要奪取兵權,奪權失敗,立馬開始想要投魏,被馬岱幾句花言巧語一說,又雄心勃勃想要自己奪取兩川。這哥們根本不知道自己想要啥,就是以弱化版呂布啊……

總之,從《三國演義》的表現,魏延除了相貌,在道德、氣概、智謀各方面比關羽差的不是一星半點。這裡面,或許反倒是“武藝”這一條差距最小了……

泠苞已有準備了。一聲炮響,三軍上馬,殺將出來。魏延縱馬提刀,與泠苞接戰。二將交馬,戰到三十合,川兵分兩路來襲漢軍。漢軍走了半夜,人馬力乏,抵當不住,退後便走。魏延聽得背後陣腳亂,撇了泠苞,撥馬回走。川兵隨後趕來,漢軍大敗。走不到五裡,山背後鼓聲震地,鄧賢引一彪軍從山谷裡截出來,大叫:“魏延快下馬受降!”魏延策馬飛奔,那馬忽失前蹄,引足跪地,將魏延掀將下來……

明明安排了兩路進兵,他想貪兩頭功勞,結果一頭都沒撈到,差點被川中將領泠苞、鄧賢給弄死,幸虧黃忠趕來救命。這心態,這謀略,哦了。

當然,魏延畢竟還是有頭腦的:

魏延自知犯罪,無可解釋,收拾後軍,令蜀兵引路,伏在這裡,等個正著。用索縛了泠苞,解投玄德寨來。……玄德曰:“延雖有罪,此功可贖。”令魏延謝黃忠救命之恩,今後毋得相爭。魏延頓首伏罪。

這一次黃魏爭功的大戲,魏延違令,是該斬首的罪,也就是劉備正在用人之時,加上抓了泠苞,將功折罪而已。

此後,魏延基本上作為副手,或者奉命帶兵。到87回,諸葛亮一擒孟獲,魏延和趙雲聯手,攻打南蠻營寨。不過,這一次實際上是諸葛亮用了激將法,而且最終得手,實際上是趙雲、魏延自己主動出擊+諸葛亮派兵夾擊的戰果:

趙雲、魏延聽知此話,遂點精兵五千,教擒來蠻兵引路。……趙雲直殺入中軍,正逢金環三結元帥;交馬只一合,被雲一槍刺落馬下,就梟其首級。餘軍潰散。魏延便分兵一半,望東路抄董荼那寨來。趙雲分兵一半,望西路抄阿會喃寨來。比及殺到蠻兵大寨之時,天已平明。先說魏延殺奔董荼那寨來。董荼那聽知寨後有軍殺至,便引兵出寨拒敵。忽然寨前門一聲喊起,蠻兵大亂。原來王平軍馬早已到了。兩下夾攻,蠻兵大敗。董荼那奪路走脫,魏延追趕不上。卻說趙雲引兵殺到阿會喃寨後之時,馬忠已殺至寨前。兩下夾攻,蠻兵大敗,阿會喃乘亂走脫。各自收軍,回見孔明。孔明問曰:“三洞蠻兵,走了兩洞之主;金環三結元帥首級安在?”趙雲將首級獻功。眾皆言曰:“董荼那、阿會喃皆棄馬越嶺而去,因此趕他不上。”孔明大笑曰:“二人吾已擒下了。”趙、魏二人並諸將皆不信。少頃,張嶷解董荼那到,張翼解阿會喃到。眾皆驚訝。孔明曰:“吾觀呂凱圖本,已知他各人下的寨子,故以言激子龍、文長之銳氣,故教深入重地,先破金環三結,隨即分兵左右寨後抄出,以王平、馬忠應之。非子龍、文長不可當此任也。吾料董荼那、阿會喃必從便徑往山路而走,故遣張嶷、張翼以伏兵待之,令關索以兵接應,擒此二人。”諸將皆拜伏曰:“丞相機算,神鬼莫測!”

然後100回四出祁山,魏延再次自作主張:

卻說魏延、張嶷、陳式、杜瓊四將,引二萬兵,取箕穀而進。正行之間,忽報參謀鄧芝到來。四將問其故,芝曰:“丞相有令:如出箕谷,提防魏兵埋伏,不可輕進。”……魏延想起孔明向日不聽其計,亦笑曰:“丞相若聽吾言,徑出子午穀,此時休說長安,連洛陽皆得矣!今執定要出祁山。有何益耶?既令進兵,今又教休進。何其號令不明!”式曰:“吾自有五千兵,徑出箕穀,先到祁山下寨,看丞相羞也不羞!”芝再三阻當,式只不聽,逕自引五千兵出箕穀去了。鄧芝只得飛報孔明。

卻說陳式引兵行不數裡,忽聽的一聲炮響,四面伏兵皆出。式急退時,魏兵塞滿穀口,圍得鐵桶相似。式左沖右突,不能得脫。忽聞喊聲大震,一彪軍殺入,乃是魏延。救了陳式,回到穀中,五千兵只剩得四五百帶傷人馬。背後魏兵趕來,卻得杜瓊、張嶷引兵接應,魏兵方退。陳、魏二人方信孔明先見如神,懊悔不及。

這次是把傳說中陳壽的爹陳式給陷進去了。

總之,魏延在演義的謀略表現就是,如果聽諸葛亮的話,可以立下功勞,但一旦自作主張,就要吃癟坑隊友。如關羽那樣的謀略表現,他是沒有的。唯一拿得出手的,就是空中樓閣的“子午穀奇謀了”。關於這個,這裡就不爭論了,呵呵。

以上可知,《三國演義》中,魏延謀略是不能和關羽相比的。

接下來再看大將的氣概。

@太上老子說對了一點,魏延和關羽確實都是非常驕傲的人。關羽在許田打獵時欲殺曹操,魏延在長沙救黃忠殺韓玄,這兩者的果決也很類似。

但在其他一些方面,關羽表現還是比魏延要光彩些。

當然,諸如千里走單騎、單刀赴會之類的案例,魏延沒有機會,這且不說。

單舉一個例子,關羽違背軍令狀,華容道放了曹操。這時候,關羽可不知道諸葛亮會不殺他。他的態度是什麼呢?

雲長不獲一人一騎,空身回見玄德。孔明正與玄德作賀,忽報雲長至。孔明忙離坐席,執杯相迎曰:“且喜將軍立此蓋世之功,與普天下除大害。合宜遠接慶賀!”雲長默然。孔明曰:“將軍莫非因吾等不曾遠接,故爾不樂?”回顧左右曰:“汝等緣何不先報?”雲長曰:“關某特來請死。”孔明曰:“莫非曹操不曾投華容道上來?”雲長曰:“是從那裡來。關某無能,因此被他走脫。”孔明曰:“拿得甚將士來?”雲長曰:“皆不曾拿。”孔明曰:“此是雲長想曹操昔日之恩,故意放了。但既有軍令狀在此,不得不按軍法。”遂叱武士推出斬之。

基本上,就是我做的事兒,老老實實說了,諸葛亮該殺我頭,你就殺吧。還是相當從容的。

而魏延呢?看看前面說的,第四次北伐時,他和陳式倆違背將令進軍,吃了敗仗,接下來魏延什麼表現呢?

孔明曰:“是誰失陷了軍來?”延曰:“陳式不聽號令,潛入穀口,以此大敗。”式曰:“此事魏延教我行來。”孔明曰:“他倒救你,你反攀他!將令已違,不必巧說!”即叱武士推出陳式斬之。

前面說了,違令冒進吃敗仗這事兒,本來就是魏延陳式兩個臭味相投,相互慫恿著幹的。結果案發了,兩個不是主動承擔責任,而是相互推諉,狗咬狗一嘴毛,這比起關羽的從容領罪,可差遠去了。

再說關羽的作風,是“傲上而不忍下,欺強而不淩弱”,有點吃軟不吃硬的味道,對方越是強橫,越要上前交鋒。長沙對刀,本來都準備用拖刀計砍黃忠了,一見黃忠落馬,就收刀不殺。

而魏延呢?諸葛亮想讓他去截斷魏軍,都用眼睛瞅他了,魏延低頭不語。等到諸葛亮死了,魏延造反時,原形畢露:

延大笑曰:“楊儀匹夫聽著!若孔明在日,吾尚懼他三分;他今已亡,天下誰敢敵我?休道連叫三聲,便叫三萬聲,亦有何難!”

一副欺軟怕硬的嘴臉啊。

最後再說說道德。最大的道德,無非忠義,忠於自己的政治立場,義于自己的為人原則。關羽千里尋兄、華容釋曹這些事兒屬於主角光環,就不多論了。單說關羽的最後關頭,兵困麥城,面對東吳諸葛瑾勸降:

瑾曰:“今奉吳侯命,特來勸諭將軍。自古道識時務者為俊傑,今將軍所統漢上九郡,皆已屬他人類;止有孤城一區,內無糧草,外無救兵,危在旦夕。將軍何不從瑾之言,歸順吳侯,複鎮荊襄,可以保全家眷。幸君侯熟思之。”關公正色而言曰:“吾乃解良一武夫,蒙吾主以手足相待,安肯背義投敵國乎?城若破,有死而已。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竹可焚而不可毀其節,身雖殞,名可垂於竹帛也。汝勿多言,速請出城,吾欲與孫權決一死戰!”

好一個“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竹可焚而不可毀其節,身雖殞,名可垂於竹帛也。”!

再看魏延同學死前的表現:

魏延收聚殘軍,與馬岱商議曰:“我等投魏,若何?”岱曰:“將軍之言,不智甚也。大丈夫何不自圖霸業,乃輕屈膝於人耶?吾觀將軍智勇足備,兩川之士,誰敢抵敵?吾誓同將軍先取漢中,隨後進攻西川。”延大喜,遂同馬岱引兵直取南鄭。……

然後,後面就是著名的“誰敢殺我”了。魏大將軍一開始打著“繼續伐魏”的旗號想要奪取兵權,奪權失敗,立馬開始想要投魏,被馬岱幾句花言巧語一說,又雄心勃勃想要自己奪取兩川。這哥們根本不知道自己想要啥,就是以弱化版呂布啊……

總之,從《三國演義》的表現,魏延除了相貌,在道德、氣概、智謀各方面比關羽差的不是一星半點。這裡面,或許反倒是“武藝”這一條差距最小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