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張廷玉憑什麼作為唯一的漢族人配享清朝太廟?

太廟只是供奉皇帝先祖及歷代皇帝的地方, 但是大清王朝的太廟中, 卻有一位漢人, 他就是張廷玉。 那麼, 張廷玉做什麼了, 為什麼可以配享太廟?

(張廷玉)

張廷玉出生在官宦世家, 父親張英是清代康熙年間官員, 累官至文華殿大學士兼禮部尚書。 關於張英有一個段子, 直至今日還在流傳。

康熙年間的一天, 張英收到一封家信, 信中說家裡因為建房的地皮問題和鄰居產生糾紛, 信中隱約提出要求讓張英以官位來壓制鄰居的意思。

張英沉思再三提筆寫下:“千里家書只為牆, 讓他三尺又何妨。 萬里長城今猶在, 不見當年秦始皇”。 家人接到張英的書信後, 馬上主動將要修建的院牆退後三尺, 而鄰居知道這個情況後, 也主動的退後了三尺, 形成了傳為佳話的安徽桐城的“六尺巷”。

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 張廷玉考中進士, 授為翰林院庶起士。 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

張廷玉授翰林院檢討。 開始擔任《親征平定朔北略》的纂修官。 從此, 張廷玉開始了官宦生涯。

(張廷玉)

張廷玉歷經康熙、雍正、乾隆三朝, 特別是深受康熙、雍正兩朝信任, 長期擔任領侍衛內大臣、太子太保、軍機處大臣, 雍正在位時曾允其死後享太廟。

雍正為什麼這麼做呢?主要是因為雍正的皇位來歷不正,

所以就要一個托底的人, 修改《康熙實錄》。 在皇宮中, 每一個皇帝說什麼, 都要有史官進行記載。 雍正知道自己的皇位來歷不正, 所以就選中了張廷玉修改《康熙實錄》, 篡改歷史。

張廷玉為人謹小慎微, 謹守萬言萬當, 不如一默。 因為這種性格使然, 張廷玉修改的《康熙實錄》, 非常符合雍正的心意, 於是臨死前讓張廷玉配享太廟。 這在整個大清王朝, 唯一的一個漢人可以獲此殊榮。

(太廟)

什麼叫做配享太廟呢?太廟是中國古代皇帝的宗廟 , 帝先祖及歷代皇帝的地方。 後來, 皇后、宗室、功臣的神位在皇帝的批准下也可以被供奉在太廟, 稱為配享太廟。

明清兩代皇帝祭奠祖先的家廟, 始建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間), 是根據中國古代“敬天法祖”的傳統禮制建造的。 大殿兩側各有配殿十五間, 東配殿供奉著歷代的有功皇族神位, 西配殿供奉異姓功臣神位。 大殿之後的中殿和後殿都是黃琉璃瓦廡殿頂的九間大殿, 中殿稱寢殿, 後殿稱祧廟。

此外還有神廚、神庫、宰牲亭、治牲房等建築。

由於太廟是皇帝一家直系的專門祭祀場所, 所以一般只有皇帝的先輩可享此殊榮。 一般的皇親還不行, 必須是近親或有功于江山社稷的皇親, 還有有大功于社稷的臣子, 經皇帝允許也可在死後享用太廟的待遇, 這些臣子死後將是以郡王之禮厚葬。

張廷玉臨終前, 這項殊榮差點被乾隆拿下。 雍正死後, 張廷玉是四名顧命大臣之一, 後來發展成了張黨, 對於結黨營私, 乾隆非常生氣。 為此, 乾隆還召開了專門的廷臣會議, 商議剝奪張廷玉的官爵, 罷去配享太廟的優容。 但是, 考慮到這項任務是雍正定下來的, 於是乾隆帝下令削去他的伯爵, 而讓他配享太廟。

(每日漢字)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