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武漢會戰打響,國民黨軍隊自沉戰艦于江西彭澤馬當磯!

1938年6月, 日軍大本營正式發動武漢會戰, 希望能以此戰奪取中國戰時的實際首都, 徹底擊垮中國。 1938年6月12日, 日軍在攻佔了沿江重鎮安慶之後, 西進九江的門戶大開, 由此正式揭開了武漢會戰的序幕。 自此, 從安慶到武漢的各沿江要塞成為日軍進攻的重點。 而守衛武漢的第一道江上要塞, 就是江西彭澤的馬當磯。

俯瞰馬當江面(炮臺山處為最窄)

馬當是長江中游最為狹窄的地方, 從清朝末年開始, 這裡就成為長江阻敵的天然要塞。 1938年, 國民政府特別成立了長江阻塞委員會, 專門負責阻塞工程的設計和施工。 經過兩次施工, 在馬當的江心建成了一條攔河壩式的阻塞線。

沉船鎖江

阻塞線, 就是在河床上架設阻塞物, 起到暗礁作用。 按照設計先在河床上打下木樁, 底層用鋁絲網內置入柳條和亂石, 再用水泥凝固, 分段沉入江底;中層用大帆船和駁船中投放鐵錨和大亂石塊, 也用水泥凝固;上層則密佈水雷, 潛于水中, 使敵艦難以通過。 為保證非戰時航行, 僅在靠近南岸留出一條狹隘的航道, 用航標引導船隻通行。

阻塞江面

在堵塞要塞的過程中, 所沉的艦船還徵用了大量的商船和民船。 不僅如此, 同時還在江中佈置了3道水雷防線, 水雷共計1500多枚。 江底的沉船與巨石, 江面的桅杆與水雷, 組成了一道鋸齒般的水上封鎖線。

在沿江兩岸的山峰險要之處, 按照德國軍事顧問的設計, 也構築了嚴密的江岸防線。 除此之外, 在馬當磯的山體上, 還設有三級炮臺和重機槍掩體,

山上的層層炮臺和江面上鋸齒版的封鎖線, 全副武裝的馬當要塞可以說“一夫當關, 萬夫莫開”。

馬當炮臺

6月22日, 為了清掃馬當要塞附近的水雷, 日軍波田支隊與海軍第11戰隊將十幾艘掃雷艇排成一線, 向馬當要塞撲來。 和掃雷艇僅僅百米之遙的日本“梨花”艦甲板上,

登陸指揮官岡本衛平大尉正在接受記者的採訪。 就在岡本向記者大誇其口時, 艦首忽然直直地向著一顆水缸大的水雷沖去!“轟”的一聲爆炸聲霎時間響徹江面, 正在這時, 兩岸炮聲大作, 其餘日艦見勢不妙, 掉頭就跑, 中國守軍初戰告捷。

波田支隊佔領九江

首戰失利的波田重一只得下令大部隊靠岸休整,之後一連兩天日軍都不敢出動。那麼,接下來發生了什麼,讓戰事急轉直下?蔣介石原本認為可以固守三個月的馬當防線,又是如何在兩天之內被日軍攻克的呢?明天,湖北衛視大揭秘繼續為您解密。

波田支隊佔領九江

首戰失利的波田重一只得下令大部隊靠岸休整,之後一連兩天日軍都不敢出動。那麼,接下來發生了什麼,讓戰事急轉直下?蔣介石原本認為可以固守三個月的馬當防線,又是如何在兩天之內被日軍攻克的呢?明天,湖北衛視大揭秘繼續為您解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