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送子張仙的來歷是什麼?原來是後蜀後主孟昶,也曾是八仙之一,為何他會在死後成神

神話的大千世界27:送子張仙的來歷

宋太祖乾德二年(西元964年), 宋軍僅用六十六天便攻入成都, 後蜀後主孟昶投降, 後蜀滅亡。 其愛妃花蕊夫人徐氏在得知這一消息後, 賦詩一首:

君王城上豎降旗, 妾在深宮那得知?十四萬人齊解甲, 更無一個是男兒!

太祖聽聞這首詩, 大為興奮, 因為宋軍只有區區數萬人, 竟能在這麼短的時間內擊敗後蜀的十四萬大軍, 這進一步地說明了他的英明神武和用兵如神。

宋太祖像

後蜀的建立是在五代時期, 乘著中原大亂, 孟知祥在四川一帶建立蜀國, 史稱後蜀。 後來傳位給其子孟昶, 是為後主。 後主喜歡打球、獰獵, 到時乾德三年(西元965年), 孟昶被送往京城開封, 七天后就死了。

那位題詩的花蕊夫人徐氏, 是孟昶的貴妃。 她實在是太美了, 用花來比擬她也嫌不足, 就像花蕊那樣嬌嫩輕飄, 所以稱為“花蕊夫人”。 同時, 她也是一位才女,

傳世宮詞就達三十多首。 孟昶死後, 她成了宋太祖的寵妃。

話說花蕊夫人在宋太祖的宮廷中, 也依然不忘故主。 為了表達對孟昶的思念, 曾私下繪了一張孟昶挾弓彈的畫像以作紀念, 時時拜祀。 一次, 宋太祖見到那幅畫像, 問是什麼神, 花蕊夫人就說:“這是我們蜀中的張仙, 無子之時可向他祈禱, 可得子息。 ”太祖是個實心人, 沒有追究, 而是聽信了她的話。 從此以後, 宮中也就傳開了, 不少人就奉祀張仙求子。

花蕊夫人像

拜祀張先求子, 確有其事。 北宋散文家蘇洵(蘇軾和蘇轍之父)在《嘉祐集》裡有《題張仙畫像》:“洵嘗於天聖庚午(西元1030年)重九日至玉局觀無礙子卦肆中, 見一畫像, 筆法清奇, 乃雲張仙也, 有感必應。 因解玉環易之。 洵尚無子嗣, 每旦, 必露香以告。 逮數年, 既得軾, 又得轍, 性皆嗜書;乃知真人急於接物, 而無礙子之言不妄也。 ”

蘇洵在沒有子嗣的情況下求了一幅張仙的畫像, 時常奉祀, 數年之間竟然得了兩個兒子, 也即是蘇軾和蘇轍, 以後也都成為著名的散文家, 父子三人並稱“三蘇”。

有名人現身說法, 這個說法就更加不脛而走了。 以後, 拜張仙求子, 在宋元間十分的流行。

《醒世恒言》卷十三《勘皮靴單證二郎神》就提到那個廟祝孫神通假扮二郎神, “正比廟中所塑二郎神模樣, 不差分毫來去。 手執一張彈弓, 又像張仙送子一般。 ”不過那張仙也頗為奇怪, 他一無廟宇, 二無塑像, 只是一張畫像而已。 直至現在, 在民間仍時常可以見到送子張仙的畫像。

送子張仙像

南宋詩人陸游《山中小雨得宇文使君簡, 問嘗見張仙翁乎?戲作一絕》詩:“張仙挾彈知何往, 清嘯穿林但可聞。 拾得鐵丸無用處, 為君打散四山雲。 ”自注:“張四郎嘗挾彈, 視人家有災疾者, 輒以鐵丸擊散之。 ”據此, 張仙又稱張四郎。 陸遊還有一首題為《登邛州譙門, 門三重, 其西偏有神仙張四郎畫像, 張藎隱白鶴山中》的詩。 宋元時, 張四郎還是八仙之一。 元人岳伯川的雜劇《呂洞賓度鐵拐李嶽》戲四折就把他列為八仙。 據說張仙即五代時在青城山得道的張遠霄, 得四目老翁傳以弓彈, 謂能辟疫。 往來邛州挾仙樓, 常挾彈為人擊散災難,也就是張四郎雲。

明代詩人高啟的《謝海雪道人贈張仙像》詩序:“餘未有子,海雪以此像見贈。盡蘇老泉禱之,而得二子者,因賦詩以謝雲。”詩是這樣寫的:

道人念我書無傳,書圖卷贈成都仙,雲昔蘇夫子,建之玉局禱其虔,乃生五色兩鳳鵷,和鳴上下相聯翩。

詩中明言成都仙,又是畫像,當即張遠霄挾彈圖。可能是蜀中閨閣就相沿以之求子。可能因為“彈子”與“誕子”諧音,取其吉利。後來因為花蕊夫人將其攜入宮中,又誤傳為孟昶挾彈圖。孟昶也就成了送子張仙了。不過,張仙送子圖一直相沿千年,屢有記載,這是頗為不易的。

最後我們再來看看孟昶所作的詩,看看他有沒有做神仙的氣質:

冰肌玉骨清無汗,水殿風來暗香暖。簾開明月獨窺人,欹枕釵橫雲鬢亂。起來瓊戶寂無聲,時見疏星渡河漢。屈指西風幾時來,只恐流年暗中換。(《減字木蘭花》)

孟昶死後成神,也是人們對其寄予了深厚的同情

常挾彈為人擊散災難,也就是張四郎雲。

明代詩人高啟的《謝海雪道人贈張仙像》詩序:“餘未有子,海雪以此像見贈。盡蘇老泉禱之,而得二子者,因賦詩以謝雲。”詩是這樣寫的:

道人念我書無傳,書圖卷贈成都仙,雲昔蘇夫子,建之玉局禱其虔,乃生五色兩鳳鵷,和鳴上下相聯翩。

詩中明言成都仙,又是畫像,當即張遠霄挾彈圖。可能是蜀中閨閣就相沿以之求子。可能因為“彈子”與“誕子”諧音,取其吉利。後來因為花蕊夫人將其攜入宮中,又誤傳為孟昶挾彈圖。孟昶也就成了送子張仙了。不過,張仙送子圖一直相沿千年,屢有記載,這是頗為不易的。

最後我們再來看看孟昶所作的詩,看看他有沒有做神仙的氣質:

冰肌玉骨清無汗,水殿風來暗香暖。簾開明月獨窺人,欹枕釵橫雲鬢亂。起來瓊戶寂無聲,時見疏星渡河漢。屈指西風幾時來,只恐流年暗中換。(《減字木蘭花》)

孟昶死後成神,也是人們對其寄予了深厚的同情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