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第二次世界大戰經典戰役,每一場都是軍事家偉大的指揮能力和執行能力的產物

二戰的爆發有其深刻的社會根源, 那就是資本主義世界的經濟危機激化了國內外的矛盾。 二戰爆發的直接原因是法西斯政權的迅速崛起。 法西斯政權的基本特徵就是對內極權統治, 對外侵略擴張、爭霸世界。  德、意、日法西斯統治者為實現重新瓜分世界、擴大自己勢力範圍的企圖, 不惜發動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戰爭。 1937年, 德、意、日三個法西斯政權國家結成政治軍事同盟, 即三國軸心。 而此前, 英、法、美等資本主義國家對法西斯的侵略擴張採取綏靖政策, 企圖通過局部的讓步和犧牲其他國家的利益來維護和鞏固本國的既得利益,

甚至力圖把戰火引向蘇聯。 1939年9月1日, 德軍用閃電戰的方式入侵波蘭。 英國和法國被迫倉促對德宣戰, 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

二戰十大經典戰役

一, 晴天霹靂——波蘭閃擊戰

波蘭戰役, 亦可叫波德戰爭或德波戰爭,

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戰區的起點, 亦是世界戰爭史中一場著名的“閃電戰”。 這場戰爭在波蘭被稱為Wojna obronna 1939 roku(1939年波蘭保衛戰), 在德國則被稱為Polenfeldzug(波蘭戰役), 行動代號Fall Weiss(白色方案)。 1939年9月1日04:40, 德軍聯合其附庸國斯洛伐克的軍隊入侵波蘭。 英國和法國給予納粹德國48小時限期撤出波蘭領土。 因為德國沒有聽從英法的警告, 英國和法國在1939年9月3日向德國宣戰。 所有參與的國家都沒有估計到這場戰爭會超過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規模。 蘇聯, 根據《蘇德互不侵犯條約》的秘密條款以及對於之前1921年簽訂的屈辱的《里加和約》的不滿, 在1939年9月17日從東面收復寇松線以西的西烏克蘭與西白俄羅斯。 德軍和紅軍在9月28日在布格河會師。 波蘭侵略戰大致上在10月6日結束,
但是波蘭沒有向德國或蘇聯投降。 而且, 波蘭的流亡政府在盟國組織了一個有力的地下組織。

二, 鷹擊長空——不列顛之戰

希特勒寄希望於德國強大的空軍越過英吉利海峽摧毀英國的抵抗力量。 德國為此集結了各種作戰飛機2500餘架, 而英國空軍的全部作戰飛機也不過1300餘架,

此外, 德國在佔領西歐之後對英形成了一個弧形包圍圈, 其空軍基地非常接近英國, 這加大了德國飛機突擊縱深的力度和出擊的頻率。 德國空軍司令、納粹二號人物戈林對希特勒誇下海口:只用空襲便可征服英國, 希特勒遂決定等到德國空軍對英國實施集中攻擊後, 再確定登陸戰“海獅行動”的具體方案。

1940年8月13日, 戈林下令實施“鷹襲”計畫, 1500多架飛機開始對英國進行轟炸, 不列顛之戰的第一階段戰幕就此拉開。 15日, 戈林傾其全部主力, 向英國發動全面進攻, 英國空軍司令道丁元帥不得不動用他的大部分戰鬥機迎敵, 雙方在長達500海裡的戰線上進行了5次大戰。 由於英國空軍有雷達幫助,

德軍戰機在同英國空軍的一對一戰鬥中損失慘重。 24日德軍將領在分析前幾天的對英作戰情況後, 決定將轟炸重點放在被稱為“扇形站”的英軍地面機場指揮中心上, 這一戰術很快收到效果, 倫敦周圍的7個“扇形站”中的6個被炸毀, 英軍整個通訊系統處於崩潰邊緣。 到9月6日, 在連續12天的激烈空戰之後, 英國共損失飛機450餘架, 1/4的飛行員傷亡, 英軍的戰鬥力大幅下降。

8月28日夜晚, 英國人為了振奮士氣, 對柏林進行了轟炸, 這一舉措惹火了希特勒, 他當即下令德國空軍不再以消耗英國空軍力量為重點, 而是對倫敦和其他英國城市實施大規模的空襲作為報復。 9月7日, 德國空軍開始轟炸倫敦, 不列顛之戰進入第二階段。

9月15日下午, 德國空軍再次大舉出動,對已被炸得殘破不堪的倫敦城實行大規模的空襲。9月17日,希特勒決定把“海獅行動”無限期地延遲下去,空戰也進入了邊打邊停的第三階段。1941年5月10日德軍對倫敦的最後一次的“懲罰性進攻”為標誌,不列顛之戰徹底結束。

三,十面埋伏——基輔合圍戰

基輔會戰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最大的包圍戰,也是戰爭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圍殲戰。整個戰役持續了兩個半月以上,在正面300公里、縱深約600公里的大片領土上進行。蘇聯方面軍持久而頑強的鬥爭,對打破德軍“閃擊戰”計畫起到了重要作用。使德軍在向莫斯科方向的進攻上受到了阻礙。德軍贏得了在戰爭史上最大的殲滅戰,卻失去了發生在莫斯科的戰爭史上最大戰爭的勝利。

1941年6月22日淩晨,希特勒德軍不宣而戰,向蘇聯發起全面進攻。德軍在波蘭和西歐已經運用純熟的閃擊戰又一次大顯威風,在短短的時間內,就進行了幾次大的圍殲戰,將蘇軍主力部隊大批大批地消滅。而蘇軍缺乏準備,指揮笨拙,兵敗如山倒,被俘的人數常常以數十萬計。這種一邊倒的情況在9月達到了頂峰,在規模浩大的基輔合圍戰中,蘇聯兵力最強大的西南方面軍全軍覆沒。

四 短兵相接——斯大林格勒會戰

斯大林格勒會戰,又稱斯大林格勒保衛戰,是二戰中前蘇聯衛國戰爭的主要轉捩點,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轉捩點,也是人類歷史上最為血腥和規模最大的戰役之一。戰役包括下述部分:1942年5月德軍橫掃蘇聯西南地區,逼近斯大林格勒;德國空軍對蘇聯南部城市斯大林格勒的大規模轟炸行動;德軍攻入市區;市區巷戰;蘇聯紅軍反擊;最終合圍全殲軸心國部隊。軸心國一方在這場戰役中損失了其在東線戰場四分之一的兵力,並從此一蹶不振直至最終潰敗。對蘇聯一方而言,這場戰役的勝利標誌著收復淪陷領土的開始,最終迎來1945年5月對納粹德國的最後勝利。

德國空軍再次大舉出動,對已被炸得殘破不堪的倫敦城實行大規模的空襲。9月17日,希特勒決定把“海獅行動”無限期地延遲下去,空戰也進入了邊打邊停的第三階段。1941年5月10日德軍對倫敦的最後一次的“懲罰性進攻”為標誌,不列顛之戰徹底結束。

三,十面埋伏——基輔合圍戰

基輔會戰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最大的包圍戰,也是戰爭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圍殲戰。整個戰役持續了兩個半月以上,在正面300公里、縱深約600公里的大片領土上進行。蘇聯方面軍持久而頑強的鬥爭,對打破德軍“閃擊戰”計畫起到了重要作用。使德軍在向莫斯科方向的進攻上受到了阻礙。德軍贏得了在戰爭史上最大的殲滅戰,卻失去了發生在莫斯科的戰爭史上最大戰爭的勝利。

1941年6月22日淩晨,希特勒德軍不宣而戰,向蘇聯發起全面進攻。德軍在波蘭和西歐已經運用純熟的閃擊戰又一次大顯威風,在短短的時間內,就進行了幾次大的圍殲戰,將蘇軍主力部隊大批大批地消滅。而蘇軍缺乏準備,指揮笨拙,兵敗如山倒,被俘的人數常常以數十萬計。這種一邊倒的情況在9月達到了頂峰,在規模浩大的基輔合圍戰中,蘇聯兵力最強大的西南方面軍全軍覆沒。

四 短兵相接——斯大林格勒會戰

斯大林格勒會戰,又稱斯大林格勒保衛戰,是二戰中前蘇聯衛國戰爭的主要轉捩點,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轉捩點,也是人類歷史上最為血腥和規模最大的戰役之一。戰役包括下述部分:1942年5月德軍橫掃蘇聯西南地區,逼近斯大林格勒;德國空軍對蘇聯南部城市斯大林格勒的大規模轟炸行動;德軍攻入市區;市區巷戰;蘇聯紅軍反擊;最終合圍全殲軸心國部隊。軸心國一方在這場戰役中損失了其在東線戰場四分之一的兵力,並從此一蹶不振直至最終潰敗。對蘇聯一方而言,這場戰役的勝利標誌著收復淪陷領土的開始,最終迎來1945年5月對納粹德國的最後勝利。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