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解表藥之細辛——用藥經驗分享:細辛散寒祛頭風,溫肺化痰通竅靈;太少兩經頭身痛,寒飲咳喘痹痛功

頭條怎麼發私信? 關注“中醫骨科筆記”頭條號——點擊我的頭像——右上角有“發私信”功能

細辛

【性用概要】

又名小辛、細草、獨葉草、少辛、金盆草、北細辛,為馬兜鈴科植物遼細辛或華細辛的帶根全草。 其味辛、性溫, 入肺、腎經。 具有散寒解表, 祛風止痛, 溫肺化飲之功。 用於感冒風寒, 頭痛鼻塞, 頭風頭痛, 風冷牙痛, 風寒濕痹關節疼痛及痰飲犯肺之咳喘痰稀等症。 以其辛溫雄烈, 能外散風寒, 內化水飲,

上疏頭風, 下通腎氣, 並能止痛開竅, 所以是外感風寒之頭痛、身痛以及寒飲停肺所致咳嗽氣喘的常用要藥, 對外寒兼內飲者尤為相宜。 因本品辛散太過, 能耗散正氣。 故凡氣虛多汗、陰虛火旺、血虛內熱之頭暈頭痛及乾咳無痰者, 均應忌用。

用法:入丸散或入煎劑;用量:入丸散1~2克, 人煎劑3~6克。 前人有細辛用未不可過一錢之說, 故用之宜謹慎。 反藜蘆。

【臨證配用】

細辛-石膏

細辛性溫而善止痛, 石膏大寒善清胃熱。 二藥相配, 寒熱同用, 用石膏制約細辛溫熱之性而取其止痛之用, 清不鬱遏, 散不助熱, 用於治療胃火牙痛, 有清胃瀉火止痛之功。

細辛-川芎

細辛祛風止痛, 川芎活血祛風止痛、相合則既能活血, 又能祛風, 風祛則營衛和,

血行則風自滅。 相配既善治外感風寒之頭痛身痛, 又能治風寒濕痹關節疼痛。 方如九味羌活湯。

細辛-乾薑-五味子

細辛散寒解表而溫肺化飲;乾薑守而不走, 溫肺化飲;五味子收斂肺氣, 反佐細辛、乾薑, 以防發散太過而傷氣耗津。 三藥相合, 寓散於斂, 祛邪而不傷正,

共奏溫化寒飲, 止咳祛痰之功, 對痰飲咳喘, 痰多而清稀者有佳效。 方如小青龍湯。

細辛-生地

細辛辛溫止痛易傷陰助熱, 配甘寒之生地滋陰清熱。 寒熱相制, 剛柔相濟。 則有清熱止痛之功。 常用於治療風火上攻所致的頭痛、牙痛等症。

細辛-茯苓

細辛溫肺化飲, 茯苓健脾滲濕化痰。 兩藥相伍, 溫肺化飲之功更著。 常用治療痰飲停肺咳嗽、痰稀白而量多者:方如苓甘五味姜辛湯。

細辛-通草

細辛辛開溫通, 祛風散寒止痛;通草體輕氣浮, 善行氣通絡。 二者相伍, 有通經活絡, 散寒止痛之功。 常用於治療寒凝脈絡所致的手足厥冷、乳汁不下以及凍瘡、痛經等多種疼痛病症。 方如當歸四逆湯。

細辛-麻黃-黃芪

細辛發散風寒, 激發腎氣以化飲;麻黃宣通肺氣, 通調水道以利水;黃芪補益脾肺, 升陽益氣以行水。 三藥相合, 上宜肺氣, 中補脾氣, 下通腎氣, 扶正與祛邪並施, 共奏溫陽氣行水之功。 用於陽氣虛衰所致的水腫等症有很好的療效。

細辛-附子

細辛外散風寒, 內祛瘀凝, 溫通腎氣, 開通諸竅;附子溫裡扶陽, 散寒滯通經脈。二藥合用,溫通宜散,既行於膀胱經之表,又入於腎經之裡,相得益彰,共奏溫陽散寒。蠲痰化飲之功。常用于陽虛陰盛所致的胸痹心痛、脈遲等症。《本草匯言》謂:“細辛佐附子能散諸痰之塞。”二者相配亦是陽虛痰飲咳喘的常用要藥。

散寒滯通經脈。二藥合用,溫通宜散,既行於膀胱經之表,又入於腎經之裡,相得益彰,共奏溫陽散寒。蠲痰化飲之功。常用于陽虛陰盛所致的胸痹心痛、脈遲等症。《本草匯言》謂:“細辛佐附子能散諸痰之塞。”二者相配亦是陽虛痰飲咳喘的常用要藥。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