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那一年,楚莊王窺視王城,震動了東周

西元前606年, 一支楚國的軍隊在向河南嵩縣進發, 帶兵的是楚國的一代雄主楚莊王, 征討的物件是從北方南下的一支蠻夷部隊陸渾之戎。 看到自己的軍隊盔甲整肅、旌旗招展, 楚莊王非常滿意, 他知道自己的軍隊將輕易打敗這群野蠻的烏合之眾。

楚莊王的信心不是沒有理由的, 就在前幾年, 楚國的這支軍隊先後消滅了庸國、麇國、舒國, 擊敗了陳國、鄭國、宋國等諸侯國, 楚國的疆土得到了極大的擴展, 一時間讓春秋諸國為之側目。

楚莊王出征雕像

事實與楚莊王設想的一樣, 陸渾之戎在強大的楚軍面前果然不堪一擊, 一路北逃, 楚軍一路追擊到達洛水之濱。 此時, 楚莊王卻出其不意的下令停止追擊, 就地安營。 將領們一時之間都有些納悶, 不知道大王為何不繼續趁勝追擊, 徹底消滅敵人。

他們不知道, 楚莊王此次北伐, 目的不在於消滅北方的蠻夷,

而在於洛水對岸的那座城市。 那是周王朝的都城洛邑, 周王室的所在地, 春秋諸侯們共同尊奉的國君如今就在這座城內。 自從周平王東遷以來, 周王朝的輝煌早已不復存在, 諸侯們早已不聽周王的號令, 相互之間為了擴張實力而不斷征伐, 周王朝實際能夠控制的領地一再縮小, 如今已經只剩下這一座孤城。 但是楚莊王不太明白, 在這個諸侯爭霸的時代, 一個小小的周王室為什麼還能存在, 無論是當初的齊桓公還是晉文公, 以他們的實力都可以輕易的滅周, 但是他們居然都沒有這麼做。 不但沒有這麼做, 他們居然還紛紛喊出了“尊王攘夷”的口號, 要維護這個名存實亡的周王朝。

齊桓公葵丘會盟

楚人對於周王朝的感情是複雜的。 早在商朝末年, 楚人的先祖鬻熊率領部族追隨周文王, 他不僅兢兢業業, 而且待周文王如父親一般。 然而鬻熊不幸早逝。 後來周武王在奪得天下之後, 完全忘記了鬻熊的功績, 分封諸侯的時候楚人沒有得到任何封賞, 直到周成王繼位後,

才勉強給鬻熊的曾孫熊繹封了個小小的子爵, 而且封地位於偏僻蠻荒的楚地, 楚人因此對周王室頗為怨恨。

後來楚人篳路藍縷, 艱苦創業, 終於在南方開闢出一片廣大的國土。 楚人滿以為這一次能得到中原王朝的認可, 然而, 當楚國君主熊通上表周王室請求提升自己封號的時候, 周天子一口予以回絕。 楚人的憤怒終於爆發了, 熊通歷數楚人遭受的歧視, 表示不再接受周王室冊封, 於是自立為楚武王。 當時的天下, 只有周天子一人可以稱王, 而熊通自立為王的舉動無疑是一種僭越, 楚國的國君從此以後代代稱王, 不再尊奉周王室。

楚人篳路藍縷以啟山林的艱難創業

楚莊王想到自己祖先的遭遇, 感慨萬千。 如今兵臨洛邑, 下一步該怎麼走, 他還沒想好, 他決定先看看周王室的反應再說。 於是他命令軍隊就在洛水邊排開陣勢, 每日操練不止, 以此向周王室炫耀自己武力的強盛。

此時的周王朝是周定王在位, 洛邑城內, 他早已嚇得瑟瑟發抖, 如狼似虎的楚軍現在就在不遠處耀武揚威, 自己那點人馬只夠維護治安,要想擋住楚國的雄兵無疑是癡人說夢。他不知道楚莊王想幹嘛,自己今後的命運會怎樣,周王朝的江山是否就此終結。遍觀滿朝的官員,他覺得只有自己的族叔王孫滿還有些才幹,於是派他前往楚軍大營探聽情況。

國之重器鼎

楚莊王接見了王孫滿,落座之後,楚莊王劈頭蓋臉就問了一句:“我想知道你們周天子的鼎有多大多重?”這句話太直接了,鼎,國之重器,只有天子配享九鼎,如今楚莊王直接問鼎,意思很明白,我想取代周天子。

王孫滿回答:“在德不在鼎。”這是句沒用的屁話,禮崩樂壞的東周,孰有德孰無德?所以楚莊王接著說:“別以為只有你周王室有九鼎,想要鑄鼎太容易了,我楚軍大戟上面折損的鉤尖收集起來,就能輕易鑄造九鼎。”王孫滿於是把鼎的來歷,天下有德者居之這類的廢話又講了一遍,但是在最後,他說了一句:“周德雖衰,天命未改。鼎之輕重,未可問也。”

楚王問鼎

楚莊王別的都沒聽進去,天命未改四個字聽進去了。此時他突然好像明白了當初齊桓公和晉文公為何選擇尊王攘夷而不是取而代之,就是因為天命未改,也就是時候未到。當年的齊國和晉國儘管都曾經是實力最強大的諸侯國,但是都不足以平滅天下一統海內,如果貿然稱王甚至取代周王室,則必然遭遇其他諸侯國的聯手進攻。因此,最聰明的辦法就是高舉尊奉周天子的大旗,當諸侯國的盟主。此時,如果有哪個諸侯國出頭抵抗,就憑藉盟主的身份,以“對天子不敬”的名義聯合其他盟國予以討伐,這樣久而久之,盟主的勢力將逐漸擴張,才有機會統一天下。楚國今天的實力與當初的齊國、晉國相比還差一大截,此時如果征討周王室,顯然時候未到。

春秋五霸

想明白了這一層,楚莊王立即下令退兵。東周王國總算躲過了一劫,繼續苟延殘喘。

九年以後的邲之戰,楚國軍隊擊敗了不可一世的晉國,楚國也終於迎來了稱霸的時代。

自己那點人馬只夠維護治安,要想擋住楚國的雄兵無疑是癡人說夢。他不知道楚莊王想幹嘛,自己今後的命運會怎樣,周王朝的江山是否就此終結。遍觀滿朝的官員,他覺得只有自己的族叔王孫滿還有些才幹,於是派他前往楚軍大營探聽情況。

國之重器鼎

楚莊王接見了王孫滿,落座之後,楚莊王劈頭蓋臉就問了一句:“我想知道你們周天子的鼎有多大多重?”這句話太直接了,鼎,國之重器,只有天子配享九鼎,如今楚莊王直接問鼎,意思很明白,我想取代周天子。

王孫滿回答:“在德不在鼎。”這是句沒用的屁話,禮崩樂壞的東周,孰有德孰無德?所以楚莊王接著說:“別以為只有你周王室有九鼎,想要鑄鼎太容易了,我楚軍大戟上面折損的鉤尖收集起來,就能輕易鑄造九鼎。”王孫滿於是把鼎的來歷,天下有德者居之這類的廢話又講了一遍,但是在最後,他說了一句:“周德雖衰,天命未改。鼎之輕重,未可問也。”

楚王問鼎

楚莊王別的都沒聽進去,天命未改四個字聽進去了。此時他突然好像明白了當初齊桓公和晉文公為何選擇尊王攘夷而不是取而代之,就是因為天命未改,也就是時候未到。當年的齊國和晉國儘管都曾經是實力最強大的諸侯國,但是都不足以平滅天下一統海內,如果貿然稱王甚至取代周王室,則必然遭遇其他諸侯國的聯手進攻。因此,最聰明的辦法就是高舉尊奉周天子的大旗,當諸侯國的盟主。此時,如果有哪個諸侯國出頭抵抗,就憑藉盟主的身份,以“對天子不敬”的名義聯合其他盟國予以討伐,這樣久而久之,盟主的勢力將逐漸擴張,才有機會統一天下。楚國今天的實力與當初的齊國、晉國相比還差一大截,此時如果征討周王室,顯然時候未到。

春秋五霸

想明白了這一層,楚莊王立即下令退兵。東周王國總算躲過了一劫,繼續苟延殘喘。

九年以後的邲之戰,楚國軍隊擊敗了不可一世的晉國,楚國也終於迎來了稱霸的時代。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