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新生兒,要多抱抱還是多躺著好?答案可能跟你想得不一樣!

關於“新生兒到底是該多抱抱還是該多躺躺、抱多久才合適”都是現在許多媽媽糾結的問題……

因為有時候抱多了, 老一輩會告訴你“這孩子不能經常抱, 不然以後就不願意睡床上了”, 而抱少了吧, 又有人會跟你說這樣不利於親子關係的培養, 要多抱抱才好。

那究竟, 小寶寶是多抱抱好還是多躺躺好呢?每天抱多久才合適呢?

一:正方

@彬彬媽:從剛出生開始, 只要寶寶睡醒了, 我就抱著他, 我覺得他一天到晚躺在床上睡覺, 又不會翻身什麼的, 一個姿勢睡那麼長時間, 大人都會不舒服, 所以每次他醒了就抱抱他, 也是幫他換個姿勢, 舒松一下筋骨, 而且在媽媽的懷裡, 寶寶感覺最溫暖、最安全, 對寶寶的身心有好處。

二:反方

@樂兒媽媽:我認為3個月以內的寶寶最好多讓他平躺著, 因為這麼小的孩子骨骼很柔軟, 經常抱著, 脊椎總是呈彎曲形狀, 時間久了對孩子的骨骼生長不利, 而且3個月以內的寶寶頭部相對較大, 頸椎很難支撐頭部的重量, 如果讓寶寶平躺在床上, 既可以使他身體放平, 也減輕了頸部的負擔, 和寶寶進行情感交流並不一定非要抱著, 在他身邊溫柔地和他說話, 輕輕地撫摸他, 同樣可以使寶寶感受到你的愛呀。

那麼, 新出生的寶寶到底是該多抱抱還是多躺躺呢?

小編認為:都可以!但是, 抱有抱的方式, 躺有躺的講究。

專家的建議:剛出生的寶寶, 每天大約要睡19-20個小時, 但具體到每個寶寶的睡眠時間也會有些差異, 所以讓寶寶躺著睡覺無疑是最舒適的姿勢,

躺著的時候寶寶雙臂自由放置, 全身肌肉處於鬆弛狀態, 血液迴圈暢通, 這會讓寶寶睡得安穩, 不過要注意的是:長時間讓寶寶平躺著很容易影響頭型、脊椎的發育。

到了第3、4周時, 寶寶開始會與你對視, 會伸出手臂、雙腿嬉戲, 俯臥時能將下巴抬起片刻,

頭會轉向一側, 寶寶這一舉動說明他正想與你有所接觸互動, 還想活動活動筋骨, 這個時候, 我們可不要忽略抱抱寶寶了。 “求抱抱”是新生寶寶的情感與生理需求, 抱抱寶寶可以讓寶寶更有安全感。

不過也有寶媽擔心, 抱抱會影響身體柔軟的寶寶骨骼發育, 那怎麼辦才好呢?這裡給媽媽的建議是——

1:新生兒睡覺佔據了一天大部分的時間, 當寶寶睡著的時候, 大人還是該偷懶的時候偷偷懶, 不必抱著, 等寶寶醒了後, 可以抱著他, 四處走走、看看, 溫柔地對他說說話。

2:寶寶一天到晚都基本在睡覺,躺在床上,又不會翻身,一個姿勢睡得久自然不舒服,大人可以在不影響寶寶睡眠的情況下幫寶寶調整一下姿勢,這樣既保證了他骨骼的發育,又能保證睡眠品質。

3:由於小寶寶的身體很柔軟,抱的時候,一定要保護好他的脖子、腰。用一隻手托住寶寶的背、脖子、頭,另一隻手托住他的小屁股和腰。或者將寶寶的頭放在左臂彎裡,肘部護著寶寶的頭,左腕和左手托住他的背和腰部。用右胳膊護著寶寶的腿部,右手托著寶寶的屁股和腰部。

4:3個月以內都要以橫著抱為主,因為寶寶的頸部、背部肌肉還沒完全發育好,橫著抱可以最大限度減輕他的背部和頸部壓力,如果想鍛煉他的小脖子,可以讓他俯臥著練抬頭。

總而言之,寶寶睡覺的時候就讓寶寶躺著,寶寶醒了後,新手爸媽不妨抱一會寶寶四處走走,曬曬太陽,還可以增強寶寶抵抗力,如果擔心抱寶寶時間太長,可以為寶寶做做撫觸操,對寶寶成長是很有利的。

——延伸閱讀——

為什麼剛出生的寶寶前2個小時都不睡覺?答案真的很可愛!

如果你家寶寶出現這幾種症狀,說明嚴重缺鈣了,一定要重視!

當媽後,一個人帶娃最可怕的事,遠比你想的要累的多!你中了幾條?

2:寶寶一天到晚都基本在睡覺,躺在床上,又不會翻身,一個姿勢睡得久自然不舒服,大人可以在不影響寶寶睡眠的情況下幫寶寶調整一下姿勢,這樣既保證了他骨骼的發育,又能保證睡眠品質。

3:由於小寶寶的身體很柔軟,抱的時候,一定要保護好他的脖子、腰。用一隻手托住寶寶的背、脖子、頭,另一隻手托住他的小屁股和腰。或者將寶寶的頭放在左臂彎裡,肘部護著寶寶的頭,左腕和左手托住他的背和腰部。用右胳膊護著寶寶的腿部,右手托著寶寶的屁股和腰部。

4:3個月以內都要以橫著抱為主,因為寶寶的頸部、背部肌肉還沒完全發育好,橫著抱可以最大限度減輕他的背部和頸部壓力,如果想鍛煉他的小脖子,可以讓他俯臥著練抬頭。

總而言之,寶寶睡覺的時候就讓寶寶躺著,寶寶醒了後,新手爸媽不妨抱一會寶寶四處走走,曬曬太陽,還可以增強寶寶抵抗力,如果擔心抱寶寶時間太長,可以為寶寶做做撫觸操,對寶寶成長是很有利的。

——延伸閱讀——

為什麼剛出生的寶寶前2個小時都不睡覺?答案真的很可愛!

如果你家寶寶出現這幾種症狀,說明嚴重缺鈣了,一定要重視!

當媽後,一個人帶娃最可怕的事,遠比你想的要累的多!你中了幾條?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