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刺殺希特勒有望之際,史達林卻聰明的選擇了放過希特勒

其實早在文尼察方案之前, 蘇聯內務建立的特別行動小組人員, 在德國本土刺殺希特勒的計畫就曾被蘇多普拉夫小組構建。 但是由於這個計畫不僅僅需要一批忠誠可靠, 精明能幹的人, 而且需要尋找到一個能潛入德國上層社會, 能將計畫付諸實施的人。 一次偶然的機會, 一名蘇聯歌劇名角的潛逃使必殺希特勒的行動計畫變得可能。

蘇聯利用這名叛逃的演員, 利用他在德國明星的身份, 成功將情報人員打入了德國的上流社會, 安插在這名演員身邊, 利用演員掩護, 從而收集各種關於納粹上層的重要情報。

安插在演員身邊的人, 都經驗豐富, 有勇有謀。 並且都奉命為周密的準備和確定刺殺收集必要資訊。 但是就在小組千方百計的尋找合適的機會的時候, 策劃刺殺希特勒的史達林本人確決定對希特勒手下留情。

史達林這樣闡述了理由, 只要希特勒活著, 他便不再跟西方簽署協定。 同樣, 對於美國和英國來說, 只要希特勒在臺上, 他們就不可能和他達成一致。 相反, 如果希特勒死了, 到時候很可能是德國的二號人物戈林掌權, 從而可能和西方國家達成一致, 這樣就會給蘇聯帶來更大的威脅。

照這麼一說, 史達林也是夠聰明的, 希特勒死後德國新領導人和西方國家聯合顯然是史達林不願看到的。 歷史也充分證明了史達林的想法確實正確,

也很聰明。 就在戰爭末期, 納粹的二號人物戈林就希望希特勒能授權他掌管國家的一切事物, 並且建議與英國和美國談判。 就這樣史達林出於大局考慮, 就這樣放過了希特勒。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