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一代美女西施,最終的結局是什麼?

我們都知道, 西施與王昭君、貂蟬、楊玉環並稱為“中國古代四大美女”, 其中西施居首。 “閉月羞花之貌, 沉魚落雁之容”中的“沉魚”, 講的就是“西施浣紗”的經典傳說。 西施是越國人, 當時越國稱臣于吳國, 越王勾踐臥薪嚐膽, 想著複國。 於是便把西施送給了吳王, 在吳王身邊當間諜, 而西施也因其美貌成為吳王最寵愛的妃子。 期間, 西施在吳王身邊使出渾身解數, 最終成功幫助了越王勾踐複國。

在吳越之爭硝煙散盡之後, 關於美女西施的結局, 後世有各種各樣的傳說, 後人給西施編排的後半生故事主要有兩大類,

一類是浪跡江湖, 一類是沉身江底。 流傳最廣的是前者。 說西施已經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便與越國的大夫范蠡泛舟江湖, 不知所終。 最早的記載來自于東漢袁康的《越絕書》, 說吳亡後“西施複歸範蠡, 同泛五湖而去”。 明代的胡應麟在《少室山房筆叢》中對這個說法進行了“豐富加工”, 演繹出西施原是范蠡的戀人, 吳亡後範蠡帶著西施隱居的情節。 現在流傳下來最完整的版本是明朝梁辰魚寫的劇本《浣紗記》。

除了這兩大類說法外, 有關西施下落的版本還有許多。 試舉一二如下:

一種說法是被勾踐沉江, 越王勾踐曾說:“亡吳之功, 西施當屬也。 ”傳說勾踐認為吳國的滅亡源于吳王沉湎於西施的美色, 為了避免西施的美色反過來殃及越國,

他恩將仇報, 賜西施沉江而死。 這種說法和“被吳人沉江說”、“被範蠡沉湖說”是異曲同工, 都把西施看成了“紅顏禍水”。

越王勾踐

另一種說法是西施在夫差自殺後返回諸暨故里, 重過平民百姓生活。 可好事的傳說者又根據初唐詩人宋之問的《浣紗》詩“一朝還舊都, 靚妝尋若耶;鳥驚人松夢, 魚沉畏荷花”的內容, 說回到故鄉的西施在一次浣紗時, 不慎落水而死。

還有說法是被越後沉江, 傳說越國滅吳後, 勾踐欲將西施收進後宮。 越後認為西施是“禍國之女”, 擔心西施禍害越國, 就令手下將其裹進牛皮袋子中沉入江底了。 這種說法因較為符合君王好色、王后妒嫉的心理, 比較流行。 《東周列國志》上就是這種說法。

不管西施命運如何,

有關她的下落的種種說法都寄託了後人對她無盡的思念和深深的敬意。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