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商朝伊尹作為相國,大膽流放商王太甲,反而使他名垂青史

伊尹(西元前1649年—西元前1549年), 伊姓, 名摯, 夏末商初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 也是我國古代歷史上第一位賢相。 伊尹協助商湯滅掉夏朝建立商朝, 可謂是頭號功臣。

商湯建立商朝後, 在位12年後去世, 商湯本有一個太子太丁, 但是他去世的時間比商湯還早。 因此, 商湯去世後, 太丁的弟弟外丙繼位。 但僅僅過了三年, 外丙也去世了。 而接下來繼位的外丙的弟弟仲壬, 在王位上也只呆了四年, 便也去世了。

仲壬去世後, 伊尹將太甲立為第四位商王。 在這幾位商王相繼登位的時間裡 , 商朝的朝政大權一直掌握在伊尹一個人手裡。 伊尹除了協助商湯建立商朝之外, 還輔佐商湯及其繼任者們維護商朝政治、經濟的穩定運行。 但是真正讓伊尹名垂青史的是, 伊尹在解決商王太甲問題中所體現出來的忠誠與仁慈、智慧與勇氣。

大約在西元前1544年, 伊尹將太甲立為商王,

太甲是太丁之子、商湯的嫡長孫。 相傳太甲學習的《伊訓》、《肆命》、《祖後》都是伊尹親筆所作, 他的目的是希望把太甲培養成為一個明君。

開始的時候, 伊尹的教導還是有效果的, 太甲也可以做到按商湯時期立下的規矩辦事。 可是到了太甲擔任商王的第三年, 他看到天下歸一, 糧食滿倉, 就有點得意忘形起來。

太甲認為天下已經太平了, 國家無需管理, 到了該享受的時候了, 所以開始不再聽伊尹的話了。 並且與商湯的做法開始背道而馳, 開始效仿夏桀的某些奢侈生活, 因此, 民怨之聲不絕於耳。

伊尹顯然不願看到商朝民心盡失, 商湯親手建立起來的王朝毀在太甲之手。 他先苦心地對太甲進行勸說, 結果發現勸說無用後, 遂將太甲趕下了王位, 並把他流放到了商湯墳墓所在的桐宮(今河北臨漳), 希望太甲能認真反思自己的所作所為, 學習先祖商湯關心百姓疾苦, 胸懷仁愛的品德。

在太甲被流放後, 由於朝中無主, 伊尹就自己治理起國家來了。

太甲在流放的日子裡, 終日與先祖商湯的墳墓陪伴,

商湯雖然貴為商朝開國君主, 但那時還不重視厚葬, 所以其陵墓也很平常, 墓地上只有一座又低又矮的宮室, 用來進行一年一次的祭祖儀式。 守墓的老人得知太甲被流放的原因, 就天天給太甲講述商湯的仁德, 希望太甲做一個明君。

面對著先祖商湯的墳墓及聽著先祖的豐功偉績, 太甲心中憧憬的同時又充滿了愧疚, 於是, 他決意改過自新, 棄惡從善。

從此, 太甲就像換了一個人, 他時刻在學習著先祖商湯, 他再也沒有做過一件違反祖制和朝廷制度的事情。

在太甲流放的過程中, 伊尹始終關注著太甲的一舉一動。 三年後, 伊尹看到太甲已經完全洗心革面了。 於是, 伊尹又率領群臣親自把太甲迎回了商都豪城, 並把王權莊重地重新交給了太甲。

太甲重登王位後, 認真地聽取群臣的忠言, 始終遵循著商湯傳下來的制度, 這樣, 商朝政通人和, 各諸侯也臣服 , 人民生活安定, 商朝由此走上了穩定發展的道路。 相傳太甲去世後, 伊尹還專門為他寫了三篇《太甲訓》, 文中對其進行了稱頌。

後來的周朝周公輔政的時候,為了表明自己僅僅是為了保證國家的穩定,而不是篡權,還專門用伊尹的故事來進行說明。因此,在周朝初期的時候,伊尹就已經被看做是賢相的典範了。

伊尹在手握國家大權和君王命運的時候,能拋開個人的私欲,公正地對待君王,做到一心一意為國家、為人們謀福利,所以他堪稱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一位賢相,伊尹流放太甲的故事,真正的讓伊尹名垂青史!

史家之韻——借中華文化之源遠流長,品五千年文明史之韻味!

文中對其進行了稱頌。

後來的周朝周公輔政的時候,為了表明自己僅僅是為了保證國家的穩定,而不是篡權,還專門用伊尹的故事來進行說明。因此,在周朝初期的時候,伊尹就已經被看做是賢相的典範了。

伊尹在手握國家大權和君王命運的時候,能拋開個人的私欲,公正地對待君王,做到一心一意為國家、為人們謀福利,所以他堪稱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一位賢相,伊尹流放太甲的故事,真正的讓伊尹名垂青史!

史家之韻——借中華文化之源遠流長,品五千年文明史之韻味!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