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汽車>正文

日本家電的前車之鑒,德國汽車產業恐上演集體隕落!

本來這篇文章昨天就應該發的, 但是大叔寫得有點慢, 馬上就要過時間了, 急急忙忙找了一篇文章汽車方面的文章, 一字未改就發了出去, 你可以先瞭解一下德國汽車的歷史(傳奇史詩:梅賽德斯-賓士三叉星徽標演變史)。 可能你也猜到了, 大叔寫的正是德國汽車有關的話題。

先從一些我們耳熟能詳的事情說起吧!

1

還記得你的第一台隨身聽嗎?作為日本輝煌的見證, 索尼一度是日本優秀產品的代表。 1979年, 索尼推出了世界上第一台可擕式磁帶放音機, 後來隨著介質的不同, 也出現了CD, MD等產品, Walkman系列累計售出4億台,

成為隨身聽的代名詞, Walkman甚至被收入《牛津大辭典》。

大叔小時候總是夢想著擁有一台索尼隨身聽, 但高昂的價格卻令人望而卻步, 索尼在大叔心目中一直是神一般的存在。 直到2003年, 索尼爆出高達10億美元的虧損, 引發日本科技股紛紛下跌,

索尼的神話宣告破滅。 而此時距離2001 年 10 月 23 日喬老爺子發佈ipod還不到2年。

iPod的發佈和上市, 導致了CD 產業的迅速萎縮, 甚至其它的 MP3 播放機廠商的生存空間也遭到了極大的壓縮。 當你還沒有回過神來的時候, 能打電話的ipod又橫空出世, 在無數人的質疑中, iphone迅速佔領了全球市場並顛覆了整個手機市場。

打敗你的往往不是你的同行, 而是那些跨界的對手。

2

索尼的例子並非孤例, 這些年我們身邊倒下的巨頭比比皆是。

號稱“液晶之父”的夏普, 2016年陷入巨額虧損, 最終被鴻海收購;

始創於1875年的東芝, 生產了日本第一個電燈泡、第一台洗衣機、第一台冰箱, 但如今似乎也走到了崩潰的十字路口。 如果東芝打算擺脫困境, 重組不可避免, 否則將繼續陷入不斷出售公司資產, 直到“賣無可賣”而破產。

膠片巨頭柯達, 現在幾乎完全退出民用市場, 年輕一代甚至不知道膠捲為何物。

昔日的手機霸主 摩托羅拉、諾基亞, 由於錯過了智慧手機的浪潮, 最終淪落到了被收購的悲慘境地。

當諾基亞正式退出歷史舞臺時,

諾基亞前CEO 約瑪·奧利拉 無奈地說:

我們並沒有做錯什麼, 但不知為什麼, 我們輸了。

這樣的場景讓人們扼腕痛惜, 但正如老一輩說的那樣 “成功的企業總是相似的, 而不成功的企業各有各的不幸”, 世界就是這麼殘酷。

▲ 歷史已經證明, 即便是像諾基亞這樣位於頂端的公司也會從市場上消失。

他們的失敗並不是產品不夠好, 而是受到更高維度的絞殺。

3

德國作為現代汽車的發祥地, 二戰爆發前, 德國的汽車工業已具有相當的基礎, 賓士、奧迪、大眾等汽車公司均已形成一定的生產規模。

時至今日, 汽車工業仍是德國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德國1/7的就業崗位、1/4的稅收收入都來源於汽車及其相關產業。儘管目前德國的汽車出口非常繁榮,就業率也相對較高,但對德國汽車工業未來的前景,業內普遍憂心忡忡,這種不安由來已久,而2015年大眾醜聞爆發之後更是愈發明顯。

政客們擔心德國政府在新技術和配套設施上沒有足夠的投入,車企擔心在電動化的道路上掉隊,而工人們則擔心隨著新時代的到來,自己有可能會丟掉飯碗。

對於當前德國汽車行業面臨的挑戰,德國總理默克爾非常清楚。“卡爾·賓士發明汽車後,只有一家名為Studebaker的美國馬車公司活了下來。”

▲ Studebaker轉型為一家汽車製造商

默克爾在演講中說:

在即將到來的變革中,我們要比Studebaker做得更好。

去年10月,德國聯邦參議院通過一項決議,從2030年起德國將禁止傳統燃油車的銷售。德國經濟研究所研究顯示,如果這一決議成為現實,60萬德國工人將面臨失業。

雖然從政府到企業決策層都希望儘快轉型,但在很多工人眼中,德國現在的汽車工業已經非常成功,他們不理解為什麼自己要停止生產內燃機。

“我們需要給他們講清楚,儘管現在困難重重,但如果現在不走這條路,未來的情況會更加糟糕。” 大眾集團主要的政治說客湯瑪斯·斯特格(Thomas Steg)如是說道。

4

“中國主導著太陽能電池的生產,特斯拉則在電動車上佔據著領先優勢,第一輪數位化變革中,德國也輸給了穀歌、蘋果這樣的科技公司。” 巴登符騰堡州州長 溫弗裡德·克萊舒曼(Winfried Kretschmann)在會議中說道。

他認為:“以工業為主導的德國經濟是否有未來,要看我們能否抓住即將到來的生態和數位化轉型機會。”

近日,戴姆勒董事長Dieter Zetsche,在與德國政府官員探討汽車行業未來的時候表示,“電動車和裝滿番茄醬的瓶子有些類似,在倒番茄醬的時候,雖然知道它要出來了,但並不清楚具體什麼時候會出來,到底會出來多少。而我們相信現在就是全面進入電動化的最好時機。”

今年3月,戴姆勒表示將加速電動車專案,計畫投資100億歐元,到2022年推出10款新的車型。

今年5月,默克爾出席戴勒姆新電池工廠奠基儀式時表示,德國應該在電池研究上投入更多資金。

電池是電動車的核心,目前其產地主要集中在亞洲。在電池的研發上德國已經落在了很多國家後面,充電樁的建設工作也進展緩慢,今年5月,德國政府放棄了2020年100萬輛電動車上路的計畫。

博世董事會成員羅爾夫·布蘭德(Rolf Bulander)表示,要想推動電動汽車的發展,德國需要在基礎設施上投入500到800億歐元的資金。

隨著電池產量的上升和成本的下降,電動車價格將越來越便宜。很多專家預測2022年電動車的價格將會與燃油車相當。目前等各大車企都試圖抓住電動化的浪潮,內燃機零部件供應商也將面臨巨大的風險。

大叔坦白地講

德國汽車產業的壓力正與日俱增,

不留神就會重蹈日本家電的覆轍。

汽車工業仍是德國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德國1/7的就業崗位、1/4的稅收收入都來源於汽車及其相關產業。儘管目前德國的汽車出口非常繁榮,就業率也相對較高,但對德國汽車工業未來的前景,業內普遍憂心忡忡,這種不安由來已久,而2015年大眾醜聞爆發之後更是愈發明顯。

政客們擔心德國政府在新技術和配套設施上沒有足夠的投入,車企擔心在電動化的道路上掉隊,而工人們則擔心隨著新時代的到來,自己有可能會丟掉飯碗。

對於當前德國汽車行業面臨的挑戰,德國總理默克爾非常清楚。“卡爾·賓士發明汽車後,只有一家名為Studebaker的美國馬車公司活了下來。”

▲ Studebaker轉型為一家汽車製造商

默克爾在演講中說:

在即將到來的變革中,我們要比Studebaker做得更好。

去年10月,德國聯邦參議院通過一項決議,從2030年起德國將禁止傳統燃油車的銷售。德國經濟研究所研究顯示,如果這一決議成為現實,60萬德國工人將面臨失業。

雖然從政府到企業決策層都希望儘快轉型,但在很多工人眼中,德國現在的汽車工業已經非常成功,他們不理解為什麼自己要停止生產內燃機。

“我們需要給他們講清楚,儘管現在困難重重,但如果現在不走這條路,未來的情況會更加糟糕。” 大眾集團主要的政治說客湯瑪斯·斯特格(Thomas Steg)如是說道。

4

“中國主導著太陽能電池的生產,特斯拉則在電動車上佔據著領先優勢,第一輪數位化變革中,德國也輸給了穀歌、蘋果這樣的科技公司。” 巴登符騰堡州州長 溫弗裡德·克萊舒曼(Winfried Kretschmann)在會議中說道。

他認為:“以工業為主導的德國經濟是否有未來,要看我們能否抓住即將到來的生態和數位化轉型機會。”

近日,戴姆勒董事長Dieter Zetsche,在與德國政府官員探討汽車行業未來的時候表示,“電動車和裝滿番茄醬的瓶子有些類似,在倒番茄醬的時候,雖然知道它要出來了,但並不清楚具體什麼時候會出來,到底會出來多少。而我們相信現在就是全面進入電動化的最好時機。”

今年3月,戴姆勒表示將加速電動車專案,計畫投資100億歐元,到2022年推出10款新的車型。

今年5月,默克爾出席戴勒姆新電池工廠奠基儀式時表示,德國應該在電池研究上投入更多資金。

電池是電動車的核心,目前其產地主要集中在亞洲。在電池的研發上德國已經落在了很多國家後面,充電樁的建設工作也進展緩慢,今年5月,德國政府放棄了2020年100萬輛電動車上路的計畫。

博世董事會成員羅爾夫·布蘭德(Rolf Bulander)表示,要想推動電動汽車的發展,德國需要在基礎設施上投入500到800億歐元的資金。

隨著電池產量的上升和成本的下降,電動車價格將越來越便宜。很多專家預測2022年電動車的價格將會與燃油車相當。目前等各大車企都試圖抓住電動化的浪潮,內燃機零部件供應商也將面臨巨大的風險。

大叔坦白地講

德國汽車產業的壓力正與日俱增,

不留神就會重蹈日本家電的覆轍。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