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狗有時候比人還聰明勇敢

狗有時候比人還聰明勇敢

孫貴頌

傳奇未必真實, 真實未必不傳奇。

話說五代十國時期, 有個大將叫楊光遠, 是突厥族人。 他在與契丹軍隊打仗時, “因傷其臂, 遂廢, 罷於家。 ”一隻胳膊受傷, 成了戰鬥英雄和殘廢軍人, 在家裡休養。 後唐李存勖(莊宗)當了皇帝之後, 感念他有戰功, 就讓他重新出山, 擔任幽州馬步軍都指揮使、檢校尚書右僕射等官職。 李存勖死後, 李嗣源(李亶)繼位, 繼續重用楊光遠, 委以省長要職。 “光遠雖不識字, 然有口辯, 通於吏理, 在郡有政聲, 明宗頗重之。 ”

官越坐越大, 想法越來越多。 到了後晉天福八年——這一年是西元943年,

楊光遠居然效法後晉高祖的石敬瑭, 想向契丹稱臣, 也當一回兒皇帝。 他先是秘密向契丹獻計, 說是後晉正遇上大饑之年, “國用空虛, 此時一舉可以平定。 ”又佔據青州, 舉兵叛亂。 此時後晉氣數未盡, 朝廷命宋州節度史李守貞率領大軍前往征伐, 鎮壓叛軍。 李守貞本來就恨楊光遠, 此番“受詔欣然, 志在必取, 莫不身先矢石”。 先是大敗契丹兵, 又派軍隊將青州城團團圍住, 試圖逼楊光遠繳械投降。 不想這一圍竟然圍了八個多月。

這一來, 青州城內的老百姓可就苦慘了。 從夏天一直到冬天, 糧食吃光了, 就殺馬匹, 馬匹吃光了, 就人吃人。 “自夏至冬, 城中人相食幾盡。 ”楊光遠的兒子楊承勳勸他趕快投降算了。

可是這個傢伙美夢未醒, 還指望契丹會派兵來救。 他向著契丹方向磕頭, 叫著耶律德光的名字:“皇帝誤光遠耶!”他哪裡知道, 契丹的援軍早被李守貞給打敗了。 楊光遠又對兒子說:“我在代北時, 嘗以紙錢祭天池, 投之輒沒, 人言我當作天子, 宜且待時, 毋輕議也。 ”仍然認為自己命中註定該當皇帝。 萬不得已, 楊承勳發動兵變, 殺光了楊光遠的親信, 強行打開城門, 向西晉軍隊投降。 青州百姓的噩運才告結束。

且說青州城在西晉軍隊與楊光遠對峙時, 百姓出不准出, 進不准進, 沒有糧食充饑, 叫天天不應, 叫地地不靈, 只有活生生地等死。 有位姓孫的官員, 職居中舍人。 他全家老少幾十口, 全被困在城裡。 眼看糧食吃完了, 卻毫無辦法。 本來,

孫中舍在青州城西是有別墅的, 還有田莊, 奈何城門緊閉, 內外隔絕, 遠水難救近火。 孫中舍為此整天愁眉不展。 這一天, 他又在憂心如焚之時, 家裡養的那條老狗, 在他旁邊轉來轉去, “傍偟其側”。 孫中舍平時待老狗極好, 這時便對老狗說:你能為我到田莊去取米嗎?“爾能為我至莊取米耶?”萬萬沒有想到, 老狗聽後, 竟然“搖耳應之。 ”孫中舍大喜。 於是就寫了一封信, 放到一個布口袋裡, 將口袋綁在老狗的身上, 趁著天黑, 將狗放出。 那老狗悄悄地從水道中潛出, 到了孫家田莊, 大叫不已。 田莊裡的人開門一看, 原來是家裡的那條老狗!又見其身上綁著口袋, 取信讀罷方知, 城裡的人已經快熬不住了。 於是趕快把口袋裝上糧食, 仍然捆在老狗身上。
那老狗告別田莊, 趁著夜色, 又從水道處潛回城裡。 孫家人一見, 真是激動不已。 萬萬沒有想到, 這條老狗居然受命於危難之中, 大智大勇, 大義大忠, 救全家性命於倒懸。

從此之後, 只要家裡快沒有糧食了, 孫中舍就派老狗偷偷地返回城外田莊, 神不知鬼不覺地將糧食馱回城裡, 居然從來沒有被發現。 如此數月, 一直到楊光遠開門投降。 孫氏全家數十口人, “獨得不餒”。 從此之後, 孫中舍更加愛護這條對他們恩深似海的老狗。 在它年老死去之後, 孫中舍依依不捨, 將它“葬于別墅之南”。

幾十年後, 孫中舍的孫子孫彭年, 與龍圖閣直學士趙師民(青州臨淄人)關係極好, 便將當年這個故事講給趙師民聽, 趙師民大為感動, 飽蘸筆墨,

撰就一篇《靈犬志》。 孫彭年專門立了墓碑, 將《靈犬志》刻在上面, 以銘記老狗的救命之恩。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