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寶寶長濕疹千萬別這樣治!否則無法挽救

長濕疹後往往會伴有劇烈瘙癢, 家長們總是嘗試通過各種方法給孩子治療, 希望可以減輕孩子的痛苦。

案例1:

據中央台“3.15”晚會曾經報導, 四川西昌一位母親發現不到3歲的兒子脖子上長了像三個濕疹一樣的小點, 聽人家說中藥泡浴治療濕疹效果很好, 於是她找到了當地一家小有名氣的洗灸堂, 半個多月先後四次在該店給孩子用中藥進行泡浴。

然而孩子的濕疹不但沒有見好, 反而紅點越來越多、越來越大, 最後全身長滿了膿包, 開始潰爛。 店員解釋說這是正常現象, 繼續洗澡就能見好。

結果在一次洗浴後沒多久,

孩子就暈倒了。 送醫院後緊急搶救了四天四夜, 孩子終於脫離生命危險, 卻被診斷為染上了膿包型銀屑病, 而且終身無法治癒。 孩子渾身長滿了膿包, 奇癢、潰爛將與年幼的他終身為伴。

更讓人唏噓不已的是, 因為治病需要長期服用藥物, 藥物的副作用加上本身病情的加重, 導致孩子四五歲都沒法像正常孩子那樣行走, 而且智力發育遲緩, 生病後就再也沒有開口叫過“媽媽”了。

案例2:

這位2歲多的外國小寶寶, 從他3個月大開始, 臉上開始冒小紅點。 後來媽媽發現, 他只要接觸香水或者衣服上殘留的柔順劑等物質, 皮膚上的小紅點就會越發嚴重, 後來醫生診斷為這是濕疹。

醫生建議低劑量使用類固醇軟膏,

可在用藥後, 孩子的濕疹狀況稍微好轉沒多久就會再次惡化, 媽媽只好再次加大藥量, 如此這番惡性循環, 寶寶的病情卻越發嚴重了。

後來醫生開了一種更強效的類固醇藥膏還給他注射了藥物, 沒想到稍微見好沒到一周, 孩子的濕疹就開始發紅、長水泡, 並伴有液體從皮膚上滲出。

他的皮膚變得更加敏感, 為了不讓他接觸任何可能的感染源, 媽媽只能把孩子與外界完全隔離。 為了防止孩子抓撓, 媽媽給他全身包裹紗布, 孩子每天最舒服的時候就是泡在水裡洗洗澡。

後來, 媽媽通過網路求助印證了自己之前的猜測:自己家族有藥物過敏史, 孩子也是敏感體質, 同樣對藥物會產生過敏反應。

媽媽停止了繼續用藥,

並盡可能杜絕孩子接觸一切化學物質, 如今寶寶已經逐漸恢復了正常, 紅點漸漸退去, 小模樣和之前簡直判若兩人。

嬰兒濕疹, 俗稱奶癬, 是一種常見的、由內外因素引起的過敏性皮膚炎症。 病因比較複雜, 與多種內外因素有關, 很多時候很難明確具體的治病原因。

濕疹寶寶病情輕重不一, 皮疹多見於頭面部, 逐漸蔓延至頸部、肩部、軀幹、四肢。

大多數濕疹寶寶起病時間一般在1~3個月大的時候, 半歲後逐漸減輕, 1歲半後絕大多數會自愈。

俏妞媽也經歷過, 俏妞在滿月後有段時間也是滿臉的濕疹, 看著她紅通通的小臉蛋, 讓人著實揪心。 剛開始也是百度查了一通, 上醫院開了濕疹藥膏, 可是大家擔憂是一樣的 藥膏有激素不敢用太多,

可是停了又反復。 後來俏妞媽發現, 寶寶皮膚乾燥的時候更厲害, 尤其剛洗完澡, 小臉更紅了。 於是我就不停加強保濕, 抹潤膚膏, 就用鬱美淨。 每隔幾個小時就抹一次, 減少給孩子洗澡的次數。 有些論壇說要天天洗, 不知道他們怎麼想, 天天洗孩子皮膚越幹?期間沒有用其他的, 就用鬱美淨, 少給孩子吃發物, 比如海鮮, 雞蛋啊 什麼的。

過了幾個月孩子小臉終於好了。 其實我也不知道是什麼原理。 後來又一次看北京兒科院主治醫生講解的時候才明白, 醫生比我用的還狠, 潤膚膏挖一大坨, 擦在身上, 保持皮膚濕潤, 越乾燥越癢, 越癢寶寶就愛撓, 才會更厲害。 再者潤膚膏起著隔離的作用。 後面的想不起來了, 哈哈記得多抹幾次,

抹前媽媽要洗乾淨手哦!

從以上案例得到的慘痛教訓中不難看出, 在治療嬰幼兒濕疹時下面幾點必須予以重視:

1、一定不能盲目相信所謂土法、偏方, 必須經過正常途徑尋醫問藥;

2、在給孩子使用藥物之前, 必須事先瞭解孩子是否會對藥物產生過敏。

3、類固醇藥物對治療濕疹有明顯作用, 但長期應用後有依賴性和各種不良反應, 所以不宜長期連續使用或濫用。 泛發急性濕疹其他療法效果不佳者, 可短期口服強的松, 病情好轉後逐漸減量。

4、如果孩子在用藥治療後, 病情不但沒有減輕反而更加嚴重的話, 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視, 千萬不能盲目私自加大藥物劑量或者使用次數, 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後果。

家中如果有患濕疹的寶寶, 護理的時候一定要格外細心,防護比治療顯然更重要。

護理的時候一定要格外細心,防護比治療顯然更重要。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