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寶寶粗暴愛打人,真正的原因你瞭解嗎?

最近有一類新聞特別火, 這就是“小孩兒打架引發家長的戰爭”。 大家都只有一個大寶貝兒, 怎麼捨得吃虧呢?於是家長也齊上陣——“敢動手?小樣, 還治不了你了?”家長之間的戰爭由此爆發了, 甚至屢屢釀成悲劇。

但其實, 孩子發生肢體衝突、愛打架、推搡、搶東西, 真的是因為對另一個小朋友心懷惡意嗎?

真正的原因並不是如此, 孩子愛動手, 其實是語言發展不足的表現。

在孩子還沒學會說話的時候, 我們往往能看到, 他想要什麼東西就自己去拿, 所以“動手”其實是孩子本能的一種表現。 如果那個時候我們把一群小寶寶放在一起, 我們就會發現, 搶玩具、打鬧的事情時有發生, 只是因為小寶寶肢體能力發展的限制, 不會造成非常嚴重的後果罷了。 然而, 如果孩子沒有在1.5歲左右的語言發展關鍵期養成“用語言表達”的習慣, 想要什麼、想做什麼依然直接動手,

這就很容易讓孩子養成打人的壞習慣和容易生氣的性格。

所以, 想讓孩子改掉打人的壞毛病, 首先要讓孩子形成“用語言解決問題”的習慣。

歪歪兔育兒老師支個招:

1、您需要瞭解孩子衝突的原因, 是因為什麼事情而發生了衝突, 然後對症下藥。

2、您需要教孩子解決問題的相應的語言。 比如:

如果是因為“玩具糾紛”而引起衝突, 則教孩子說相應的話——

想拒絕可以說:這個玩具是我的, 你沒有問我不能拿走它。

如果孩子願意, 可以說:不要搶, 我們一起玩吧。

如果孩子想自己玩, 可以說:請你把玩具還給我, 我想自己玩。

如果對方不還回來, 就可以去向大人(老師)求助。

3、如果是孩子自己做錯了, 則一定要和對方小朋友道歉, 說“對不起”, 必要的時候需要付出一些代價來賠償(如把玩具送給對方),

讓孩子知道做錯了事情是要付出代價的。

4、家長不必強調錯誤, 多去重複正確的方法。 如果錯誤重複得過多, 孩子記住的錯誤的方法就會越多。 同時過多批評也會讓孩子產生逆反心理。

5、在平時生活中,

家長可以和孩子多玩角色扮演遊戲, 表演種種有可能發生衝突的場景, 讓孩子習慣用語言解決問題。

6、還可以用相應的童話故事來解決, 比如《歪歪兔社會交往系列圖畫書·找朋友的秘方》就是教孩子禮貌用語的故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