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花架子”撐不起“品牌”之重

近年來, 隨著居民生活水準的提升, 健康優質成了居民購物需求裡的“骨幹”, 消費市場也正邁向品質消費、品牌消費。 不少經營主體嗅到商機, 積極追趕消費新趨勢, 打造品牌的意識日益強烈, 大批品牌雨後春筍般湧現。

市場雖熱鬧, 背後卻仍存隱憂, 品牌的數量多了, 可在全國叫得響、在消費者心中信得過的品牌並不多。 如在中國茶葉市場, “千萬家茶企不及一家立頓”的窘境仍然沒有得到改觀。 目前我國有7萬多家茶葉加工企業, 但90%以上的企業年銷售額不足500萬元, 產業大而不強, 多的是普通品牌, 缺的是知名品牌。

消費需求升級, 市場前景廣闊, 這讓許多茶企紛紛著急“打牌子”。 但打造品牌非一日之功, 一味著急, 會出現“隱疾”。 有的企業把“打牌子”和“起名字”簡單畫等號, 仿佛有個高大上的名字, 產品就能躋身高端。 一位從事品牌研究多年的專家說, 她參加了不少茶葉品牌推介會, 往往是“會上熱鬧, 會下冷清”。 這種短線炒作的行銷方式, 非常不利於茶葉品牌的健康成長。

育品牌如種樹, 根固才能枝繁葉茂, 品質是立足市場之本, 也是品牌能夠實現溢價的根本原因。 如果僅僅做表面功夫, 搭“花架子”, 即便一時博得眼球, 也只能是短命品牌。

農業發展有其特殊性, 茶產業也不例外。 不少新型經營主體規模偏小, 實力較弱, 優勢產品有時也會出現滯銷。

靠單個市場主體難以打造出好品牌、強品牌。 創建區域公共品牌是一條路子。 以特定區域為單元, 在政府主導下, 整合區域各類資源要素, 集中打造優勢品牌, 像紫陽富硒、西湖龍井等一批知名區域公共品牌, 正是整合了資源優勢, 實現了各類主體抱團發展。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