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不信謠不傳謠!關於九寨溝地震的這些謠言,千萬不要信!

請大家不要輕易傳播未經核實的消息。

以下資訊為謠言↓↓↓

實際情況↓↓↓

另據中國新聞網, 針對此次強震, 中國地震台網中心研究員孫士宏分析稱, 這次地震並不在汶川地震的餘震期, 所以兩次地震沒有實際的聯繫。 此次地震發生的地方, 在歷史上地震比較多。

1933年8月25日, 在疊溪發生過一次7.5級地震, 裂度為10度, 距離此次地震震中大約只有100多公里。

地震發生後, “地震雲”又被傳了一波:

對此@中國地震台網官微 給予非常簡短的回應:

此前, 中國科學院氣象學博士後@大臉撐在小胸 也科普過, “地震雲”一說是源于大眾的心理需求。

此刻,

在做好不信謠,

不傳謠的同時,

希望大家保持理智,

不要去災區添亂。

正如李伯伯所言:

好好在家待著就是對災區最大的支持。

奉勸那些準備連夜開車去九寨溝救援的朋友, 請不要去添堵添亂!那些道路, 平時都很堵很險, 現在又是半夜, 又有災情。 有專業的救援隊去, 你們就好好在家待著就是對災區最大的支持!另外有些人, 傳播正能量就傳播正能量, 別打著救援災區的旗號在自媒體上為自己的企業和商品打小廣告, 別用大卡車裝幾十件礦泉水, 就組個車隊還拉起橫幅, 橫幅上寫起某某企業名字就往災區裡面跑!

南寧闢謠平臺再次提醒:互聯網不是法外之地。根據我國《治安管理處罰法》規定:散佈謠言,謊報險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擾亂公共秩序的,公安機關依法對其進行處罰。

《刑法修正案

地震發生後,武警四川總隊迅速召開會議,要求阿壩支隊迅速展開救援。

駐紮在震中附近的阿壩支隊13中隊和九寨溝縣中隊迅速啟動應急回應。同時,支隊應急救援分隊一中隊40人從壩壩州瑪律康正在趕往救援現場。

武警四川總隊阿壩支隊十三中隊、九寨溝縣中隊第一時間派出50名官兵疏散滯留遊客,維護社會秩序,救助困難群眾。

專家分析

8月8日晚22時30分許,四川省地震局與中國地震台網中心、中國地震局第二監測中心、甘肅省地震局、阿壩州防震減災局等單位視頻連線,就此次九寨溝7.0級地震緊急震情會商會,結合當地地質構造、歷史地震和前兆異常情況,對當地未來地震趨勢進行了跟蹤研判。

與會專家分析認為,此次地震為走滑型地震,發震區域構造複雜,有近南北向的岷江斷裂、北西走向的東昆侖斷裂東段,兩條斷裂分別為巴顏喀拉塊體的東邊界和北邊界。此次九寨溝7.0級地震是巴顏喀拉塊體邊界斷裂持續活動的結果。

1630年以來,距離此次地震震中100公里範圍內共發生9次6級以上地震,包括1630年01月16日四川松潘小河6.7級、1748年5月2日四川松潘北6.5級、1879年7月1日甘肅武都南8.0、1881年7月20日甘肅禮縣西南6.5級、1960年11月9日四川松潘6.7級、1973年8月11日四川松潘東北6.5級、1976年8月16日四川松潘小河7.2級、1976年8月22日四川平武北6.7級、 1976年8月23日四川松潘、平武間7.2級。最大為1976年8月16日、23日發生在松潘-平武的兩次7.2級地震。

截至2017年8月9日01時00分,四川地震台網共記錄到餘震總數281個,其中3.0-3.9級地震6個,無4級以上餘震。

救災提醒

地震發生後,藍天救援隊發佈《藍天救援四川九寨溝地震安全提示》,提醒每一支現場的藍天隊伍和隊友以及各公益組織,現場最大的危險來自幾個方面:

一、去災區的路上不要疲勞駕駛,要防止交通事故和路上的塌方和落石。

二、出現場時,要裝備整齊,戴好頭盔護具。防止餘震造成的滑坡和落石。

三、災區震後會有雨,這時泥石流,滑坡和洪水等次生災害的危險很大要重點防範。

四、高原地區救災,安排好輪休,不要過於疲勞,防止發生高原反應。建議選派有高原經驗隊員參加並攜帶應急藥品。做好預案。

五,不建議八百公里以外的救援力量和個人志願者前往,以免造成災區擁堵和資源的浪費。

六,災區地處高原,晝夜溫差大,要帶好保暖衣物做好保暖措施。

七,不信謠,不傳謠,一切資訊以官方發佈為依據,配合政府做好救災工作。

橫幅上寫起某某企業名字就往災區裡面跑!

南寧闢謠平臺再次提醒:互聯網不是法外之地。根據我國《治安管理處罰法》規定:散佈謠言,謊報險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擾亂公共秩序的,公安機關依法對其進行處罰。

《刑法修正案

地震發生後,武警四川總隊迅速召開會議,要求阿壩支隊迅速展開救援。

駐紮在震中附近的阿壩支隊13中隊和九寨溝縣中隊迅速啟動應急回應。同時,支隊應急救援分隊一中隊40人從壩壩州瑪律康正在趕往救援現場。

武警四川總隊阿壩支隊十三中隊、九寨溝縣中隊第一時間派出50名官兵疏散滯留遊客,維護社會秩序,救助困難群眾。

專家分析

8月8日晚22時30分許,四川省地震局與中國地震台網中心、中國地震局第二監測中心、甘肅省地震局、阿壩州防震減災局等單位視頻連線,就此次九寨溝7.0級地震緊急震情會商會,結合當地地質構造、歷史地震和前兆異常情況,對當地未來地震趨勢進行了跟蹤研判。

與會專家分析認為,此次地震為走滑型地震,發震區域構造複雜,有近南北向的岷江斷裂、北西走向的東昆侖斷裂東段,兩條斷裂分別為巴顏喀拉塊體的東邊界和北邊界。此次九寨溝7.0級地震是巴顏喀拉塊體邊界斷裂持續活動的結果。

1630年以來,距離此次地震震中100公里範圍內共發生9次6級以上地震,包括1630年01月16日四川松潘小河6.7級、1748年5月2日四川松潘北6.5級、1879年7月1日甘肅武都南8.0、1881年7月20日甘肅禮縣西南6.5級、1960年11月9日四川松潘6.7級、1973年8月11日四川松潘東北6.5級、1976年8月16日四川松潘小河7.2級、1976年8月22日四川平武北6.7級、 1976年8月23日四川松潘、平武間7.2級。最大為1976年8月16日、23日發生在松潘-平武的兩次7.2級地震。

截至2017年8月9日01時00分,四川地震台網共記錄到餘震總數281個,其中3.0-3.9級地震6個,無4級以上餘震。

救災提醒

地震發生後,藍天救援隊發佈《藍天救援四川九寨溝地震安全提示》,提醒每一支現場的藍天隊伍和隊友以及各公益組織,現場最大的危險來自幾個方面:

一、去災區的路上不要疲勞駕駛,要防止交通事故和路上的塌方和落石。

二、出現場時,要裝備整齊,戴好頭盔護具。防止餘震造成的滑坡和落石。

三、災區震後會有雨,這時泥石流,滑坡和洪水等次生災害的危險很大要重點防範。

四、高原地區救災,安排好輪休,不要過於疲勞,防止發生高原反應。建議選派有高原經驗隊員參加並攜帶應急藥品。做好預案。

五,不建議八百公里以外的救援力量和個人志願者前往,以免造成災區擁堵和資源的浪費。

六,災區地處高原,晝夜溫差大,要帶好保暖衣物做好保暖措施。

七,不信謠,不傳謠,一切資訊以官方發佈為依據,配合政府做好救災工作。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