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家居>正文

地暖不熱的真實案例分析

摘 要:地暖不熱的原因千種萬種, 沒有什麼不可能。 作為一線的工程技術人員, 我們只能依據供暖的基本原理, 充分挖掘我們的潛力進行排查,

但結果不盡相同。 有的問題解決起來簡單輕鬆, 有的卻似乎是個死結……

關鍵字:地暖;案例;不熱;供暖

某業主所居住的是高檔社區, 集中供熱。 業主以前沒怎麼在那住, 所以對供暖效果不怎麼瞭解。 今年入住後一直感覺溫度上不去。 物業想了很多辦法, 溫度就是上不去。 看來, 又遇到了一個棘手的問題。

安安到達時大概上午10點, 天氣多雲。 其客廳為大理石地面, 溫度計顯示室溫大概17℃。 其實這個溫度很尷尬。 國家規定的供熱最低標準是18℃, 而熱力公司規定的最低供熱標準是16℃, 已經基本合格了。 雖然去年熱力公司多次測溫, 並且退了400元錢, 可誰願意為了一箱油錢, 整個冬天都被凍得哆嗦?業主表示, 他母親住在金惠社區,

供暖時能達到24℃~25℃。 聊到這裡我笑了, 告訴他, 那個社區的室內供暖、室外管線都是我設計的。

先看地暖的分集水器吧。 我一進臥室, 就看見了木地板, 我想問題大概就出在了這裡。 分集水器在臥室的衣櫃裡……

分水器的供水總管上原來有一隻溫控閥, 現在溫控頭已經摘掉了, 被扔在了地上, 還連著溫控線。 依照規定, 安裝在狹小封閉空間的溫控裝置, 應採用分體式, 即溫度感測器感溫元件外置的溫控閥。 在溫控選擇這點上, 不存在問題。 很多時候, 可能會選擇一體的溫控閥, 溫控裝置被安裝在封閉狹小的空間, 這是我們需要注意的第一個問題。

先摸摸分水器和集水器的溫度。

操作示意圖

正常情況下分水器要比集水器稍熱。 即如果分水器是熱的, 那麼集水器是溫的, 大概就可以判斷系統在正常迴圈。 如果集水器比分水器稍熱, 即水逆向迴圈, 可就要引起我們的注意了。

一般來說, 只有在分水器前加有篩檢程式, 如果逆向迴圈也能熱, 那麼時間長後, 會有雜質沉積在室內地暖管道中。

正常迴圈的情況下, 每1~2年或者當感覺供暖效果明顯下降的時候, 可以試試清洗過濾網。 過濾網使用一段時間後, 會沉積泥沙等雜質, 阻力增加, 從而使過水能力降低。 因此適時清洗過濾網可以使供暖系統保持最佳的運行狀態。

接下來我們看看系統是否窩氣。

操作示意圖

關閉回水幹管的閥門, 慢慢旋轉打開連著供水幹管的分水器上的手動放氣閥, 看排出來的是氣還是水, 檢查完畢後關好放氣閥。

然後關閉供水幹管的閥門, 慢慢旋轉打開連著回水幹管的集水器上的手動放氣閥, 看排出來的是氣還是水, 檢查完畢後關好放氣閥。

經檢查, 排氣閥能正常出水, 系統未窩氣。 很多時候, 系統不熱是因為窩氣。 套用一句廣告語, 就是“通則不痛, 痛則不通”。

下一個步驟, 則應該去檢查各個環路的通暢性。

操作示意圖

只留一個環路流通,關閉其他環路,觀察過水情況。在這種情況下,住戶的供暖熱水全部從這一環路通過,流速會增大,能聽到明顯的水通過管道的聲音。用同樣的方法,檢查其他環路,聽每一路的水流聲是否有異常。如果每一路都能聽到“呼呼”的水聲,那麼說明每個環路都是正常的。

那麼是否為地暖系統的設計問題呢?

北方集中供暖的地暖都是由設計院統一設計,不會出現問題。該社區是近兩三年的建築,應該屬於節能建築,能耗應該沒有問題,各個房間窗戶較大,但均採用雙層玻璃,保溫方面應該問題不大。該業主的客廳、衛生間、廚房以及過道採用的是大理石地面,臥室採用的是木地板地面。經詢問樓上無人居住,未供暖。查看熱表,供水39℃、回水36℃,流量是1.5m³/h。該建築面積為140㎡,我們先計算一下業主家獲得的熱量。

根據高中物理學過的Q=c×m×ΔT,大概算一下供暖系統釋放的熱量和熱指標。水的比熱容取4.2×103J/(㎏•℃),水的密度取1×103㎏/m³,套內面積取108㎡。

Q=4.2×103×1.5×103×(39-36)/3600=5250(W)

輸入房間的熱量有80%為向上的供熱量,20%為向下的熱損失。

供熱量:5280×80%=4224(W)

熱損失:5280×20%=1056(W)

每平方米套內面積的熱指標:

5250÷108≈29(W/㎡)

京津冀地區的節能建築平均熱指標也就30W/㎡出頭的樣子,看來設計和運行都沒有問題,可問題出在了哪?

首先,樓上不供暖對業主的影響很大。不供暖的時候,樓上也就14℃~15℃的樣子,會存在戶間傳熱,即損失熱量。我們取樓板的傳熱係數為2W/㎡•K進行計算:

2×108×3=648(W)

沒有來自上一層地暖向下的熱損失,則:

5280×20%=1056(W)

當樓上不供暖時,和供暖相比,少了這兩部分的熱量之和:1704W。

本層熱流剖面示意圖

也就是說樓上供暖時,和不供暖時相比,少了1/3還多的熱量。

其二,一般設計院出圖考慮的是大多數情況。大多數家庭估計會選用地磚而不是木地板,因此大多時候,地暖間距是按地磚佈置的。作為業主或者裝修公司,選擇木地板時,應進行校核計算,必要時,應重新鋪設地暖。以平均水溫35℃,室內18℃計算,間距300mm的時候,地磚地面的散熱量是73.2W/㎡,而鋪設木地板的時候,散熱量只有52.7W/㎡。木地板盤管間距200mm的時候散熱量是60.2W/㎡,木地板盤管間距200mm的時候散熱量是67.5W/㎡,仍不及盤管間距200mm地磚地面。

地面的材質對地暖末端的散熱量影響很大,請朋友們一定要引起重視。

但業主已經進行了精裝修,刨地面改地暖恐怕不現實,可總不能凍著呀?

我們可以試著提高水溫。但讓熱力公司提高整個社區供熱參數恐怕也不可能。那可否自己用壁掛爐或空氣源熱泵帶地暖,提高平均水溫?要知道,提高地暖的平均水溫,可以明顯提高其散熱量。那麼,提高到多少合適?按平均水溫40℃,室內18℃計算,間距300mm的時候,木地板地面的散熱量是68.9W/㎡。按平均水溫45℃,室內18℃計算,間距300mm的時候,木地板地面的散熱量是85.4W/㎡。

我們還可以試著提高迴圈流量。其做法是在供水管上加大流量的迴圈泵,從而減小供熱溫差,提高平均水溫。鑒於供水39℃,回水36℃,溫差已經這麼小了,估計效果有限。況且,擅自加泵,會影響整個供暖系統,整個樓可能出現不熱的情況。但好處是,整個樓不熱,物業和熱力公司就會想辦法了……

另外一個措施就是加輔助供暖末端。既然地面動不了,就可以考慮局部破壞吊頂、加管道,以及增加風機盤管等措施,來補充末端散熱能力不足的問題。

業主還可以試著用厚重一些的窗簾,這樣可以減少熱量的損失,從而提高室內溫度。

操作示意圖

只留一個環路流通,關閉其他環路,觀察過水情況。在這種情況下,住戶的供暖熱水全部從這一環路通過,流速會增大,能聽到明顯的水通過管道的聲音。用同樣的方法,檢查其他環路,聽每一路的水流聲是否有異常。如果每一路都能聽到“呼呼”的水聲,那麼說明每個環路都是正常的。

那麼是否為地暖系統的設計問題呢?

北方集中供暖的地暖都是由設計院統一設計,不會出現問題。該社區是近兩三年的建築,應該屬於節能建築,能耗應該沒有問題,各個房間窗戶較大,但均採用雙層玻璃,保溫方面應該問題不大。該業主的客廳、衛生間、廚房以及過道採用的是大理石地面,臥室採用的是木地板地面。經詢問樓上無人居住,未供暖。查看熱表,供水39℃、回水36℃,流量是1.5m³/h。該建築面積為140㎡,我們先計算一下業主家獲得的熱量。

根據高中物理學過的Q=c×m×ΔT,大概算一下供暖系統釋放的熱量和熱指標。水的比熱容取4.2×103J/(㎏•℃),水的密度取1×103㎏/m³,套內面積取108㎡。

Q=4.2×103×1.5×103×(39-36)/3600=5250(W)

輸入房間的熱量有80%為向上的供熱量,20%為向下的熱損失。

供熱量:5280×80%=4224(W)

熱損失:5280×20%=1056(W)

每平方米套內面積的熱指標:

5250÷108≈29(W/㎡)

京津冀地區的節能建築平均熱指標也就30W/㎡出頭的樣子,看來設計和運行都沒有問題,可問題出在了哪?

首先,樓上不供暖對業主的影響很大。不供暖的時候,樓上也就14℃~15℃的樣子,會存在戶間傳熱,即損失熱量。我們取樓板的傳熱係數為2W/㎡•K進行計算:

2×108×3=648(W)

沒有來自上一層地暖向下的熱損失,則:

5280×20%=1056(W)

當樓上不供暖時,和供暖相比,少了這兩部分的熱量之和:1704W。

本層熱流剖面示意圖

也就是說樓上供暖時,和不供暖時相比,少了1/3還多的熱量。

其二,一般設計院出圖考慮的是大多數情況。大多數家庭估計會選用地磚而不是木地板,因此大多時候,地暖間距是按地磚佈置的。作為業主或者裝修公司,選擇木地板時,應進行校核計算,必要時,應重新鋪設地暖。以平均水溫35℃,室內18℃計算,間距300mm的時候,地磚地面的散熱量是73.2W/㎡,而鋪設木地板的時候,散熱量只有52.7W/㎡。木地板盤管間距200mm的時候散熱量是60.2W/㎡,木地板盤管間距200mm的時候散熱量是67.5W/㎡,仍不及盤管間距200mm地磚地面。

地面的材質對地暖末端的散熱量影響很大,請朋友們一定要引起重視。

但業主已經進行了精裝修,刨地面改地暖恐怕不現實,可總不能凍著呀?

我們可以試著提高水溫。但讓熱力公司提高整個社區供熱參數恐怕也不可能。那可否自己用壁掛爐或空氣源熱泵帶地暖,提高平均水溫?要知道,提高地暖的平均水溫,可以明顯提高其散熱量。那麼,提高到多少合適?按平均水溫40℃,室內18℃計算,間距300mm的時候,木地板地面的散熱量是68.9W/㎡。按平均水溫45℃,室內18℃計算,間距300mm的時候,木地板地面的散熱量是85.4W/㎡。

我們還可以試著提高迴圈流量。其做法是在供水管上加大流量的迴圈泵,從而減小供熱溫差,提高平均水溫。鑒於供水39℃,回水36℃,溫差已經這麼小了,估計效果有限。況且,擅自加泵,會影響整個供暖系統,整個樓可能出現不熱的情況。但好處是,整個樓不熱,物業和熱力公司就會想辦法了……

另外一個措施就是加輔助供暖末端。既然地面動不了,就可以考慮局部破壞吊頂、加管道,以及增加風機盤管等措施,來補充末端散熱能力不足的問題。

業主還可以試著用厚重一些的窗簾,這樣可以減少熱量的損失,從而提高室內溫度。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