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深度解密,《天龍八部》背後最大的陰謀者竟然是ta

讀金書的人有一個共識:在金庸的世界觀中, 年代越久遠, 力量體系越強悍。 比如春秋時的《越女劍》, 武功簡直玄幻, 阿青一隻竹棒橫掃三千越甲,

堪稱人形自走核武器......而到了清朝的《書劍恩仇錄》, 即便陳家洛武功高強, 但到底也不過是個超級能打的雙花紅棍......

為什麼會這樣?對此很多人將其歸結為失傳。 這說法乍看有理, 但細究之下卻經不起推敲。 武功會失傳, 但也會創新, 蕭峰就和虛竹將原本的降龍二十八掌改良成降龍十八掌, 且“威力更甚”。 而且還有“少林”、“武當”這樣的江湖高等學府, 以及“藏經閣”這樣的頂級圖書館與“般若堂”這樣的武學研究機構(類似武林中的中科院)。

顯然, 失傳不是原因, 起碼不是主要原因。 而筆者縱觀金書, 總算找到了一些蛛絲馬跡, 也許, 金書武學體系的衰弱, 本身就是一場人為操縱的陰謀。

陰謀的起點, 就在雁門關。

不知大家發現沒,

除了短篇的《越女劍》, 金庸所有作品, 都發生在宋朝及以後。 從時間線上來講(非寫作時間), 《天龍八部》, 算得上是金庸武俠世界的起點。

作為故事的開端, 《天龍八部》本身, 就包裹在重重迷霧之下。 首先, 讀過《天龍八部》的幾乎都有這麼幾個疑惑↓↓↓

1.慕容博憑什麼認為, 找幾個人殺掉蕭遠山全家就能挑動宋遼之戰?

要知道, 在那個年代, 宋遼在邊境互相“打草穀”是很正常的事情, 甚至都算不上外交紛爭:

當日蕭峰在雁門關外, 曾見到大宋官兵俘虜契丹人民, 這次又見契丹官兵俘虜大宋子民, 被俘者的淒慘神情, 實一般無異。 ......名之為“打草谷”, 其實與強盜無異。

而且通過後文來看, 雁門關外的這場謀殺, 似乎也並沒能成功在宋遼純潔的敵對關係上點下小黑點兒。

顯然, 以慕容博導演雁門關慘案、詐死30年、化身燕龍淵發家致富直奔小康的能力與心計, 這個理由顯然有點智商臨時下線的感覺。

2.蕭遠山復仇為何嫁禍自己的兒子

說到坑兒子, 《天龍八部》中首推蕭遠山。 在雁門關自殺未果之後, 蕭遠山在少林寺一藏三十餘年。 暗中調查“帶頭大哥”, 血腥復仇。

然而, 蕭遠山接下來的操作, 就有點讓人懵逼。 雖然倖存下來, 但他卻不直接報仇, 反而假扮喬峰到處殺人, 搞得對方身敗名裂, 要不是喬峰本來武功高強, 說不定就被他玩死了。

如果是要報仇, 以30年前蕭遠山的武功, 就足夠了。 如果要認親, 更不用等到30年後, 可以肯定, 蕭遠山的目的沒有他說的那樣單純。

3.雁門關作為重要關隘, 部隊對在此發生的事情為何不聞不問?

這點很奇怪, 《天龍八部》始於雁門關, 也終於雁門關, 兩次都是涉及宋遼雙方的大戰, 尤其結尾那次, 遼國皇帝更是親征, 邊關守軍不可能毫無反應。 對此, 有些人可能會覺得, 出現這樣的情況, 是北宋朝廷軟弱, 畢竟宋朝積弱是大家普遍的看法。

但是, 《天龍八部》的故事發生在北宋哲宗在位期間, 喬峰雁門關外自殺時, 高太后已死, 哲宗與他爹一樣, 都支持新法, 在軍事上, 也並非一味軟弱退讓, 尤其神宗, 一反宋朝自真宗以來對遼與西夏的妥協退讓, 以強硬的態度對付虎視眈眈的鄰邦, 並立志要統一中國。

在這樣的政府態度之下, 作為兵家必爭的雁門關, 竟然跟北京似的熱情好客,

顯然是不合理的。

事出反常必有妖, 顯然, 在天龍故事之外, 還有一個更大的陰謀, 在等待我們揭開。 而操縱者, 指向了一個看似身在局外, 但卻每件事, 都利益相關的群體——朝廷。

朝廷、江湖與鄰邦, 是金庸江湖中的三大勢力, 彼此往往互相牽制。 鄰邦與朝廷往往對立, 而江湖勢力, 出於民族大義, 也將鬥爭的矛頭指向敵國。

朝廷與江湖, 有著共同的敵人, 卻也並非朋友。 “俠以武犯禁”, 對朝廷來說, 江湖勢力是自己統治穩固與否的一大不安定因素, 更別提像丐幫這樣的天下第一大幫, 弟子遍天下, 套用宋太祖的一句話:“臥榻之側, 豈容他人鼾睡?”

於是, 一場陰謀誕生了。 將朝廷帶入故事, 我們會發現一起都變得合理起來。

書中,慕容博的一切舉動都是為了複國沒錯,但他複國的方式,真的是顛覆大宋,趁亂圖謀嗎?我們不妨來分析下,慕容博的所作所為,最大的受益者是誰。

慕容博“在世”時,結交鳩摩智,並讓對方前往大理求取《六脈神劍》。鳩摩智是誰?吐蕃國師。而大理天龍寺是什麼地方?大理皇家寺院!對此,慕容博的說法是“挑起吐蕃與大理的衝突”,那麼問題來了,你不好好地在宋朝反革命,跑去干涉鄰國內政,難不成還是個國際主義者...

詐死期間,慕容博也不安生,又是殺玄悲,又是殺柯百歲。慕容博自述,殺玄悲,是為了嫁禍大理;殺柯百歲,是為了錢財。但是,玄悲武功太高,不得已施展壓箱絕技鬥轉星移才成功擊殺玄悲,並成功讓大家將犯罪嫌疑人鎖定為自己的兒子...

用鬥轉星移殺柯百歲,目的則單純的多——讓對方找慕容複的麻煩,等他們到慕容家後,肯定會發現慕容複當時不在附近。那些尋仇者得悉不是慕容複下的手,又覺得自身實力不足,湊巧人又到了姑蘇,那麼請慕容家幫手實在是順理成章。如此一來,諸派就會被慕容複收歸旗下,成了複國的助力......

我總覺得慕容博這腦回路有點清奇......

看起來,慕容博這些舉動,是為了顛覆大宋。但仔細想想,上面這些舉動,其背後最大的受益者,似乎沒那麼簡單。

吐蕃大理相爭,宋朝作為兩國的鄰居,不但能坐山觀虎鬥,更能在兩國之間縱橫捭闔,攫取相當的利益。柯百歲與玄悲,一個是伏牛派掌門,一個是少林寺高僧,對於頗為忌憚江湖這個第三勢力的朝廷,顯然這是一件好事,渾水才好摸魚嘛。

顯然,朝廷在《天龍八部》中看似存在感薄弱,但這種薄弱的存在感,本身就是朝廷所要的效果——“以武林支援邊防,以江湖約束江湖”,這也和宋朝“重文輕武”的風氣相合。

“以武林支援邊防,以江湖約束江湖”,對朝廷而言,邊防要守,江湖也得防。而慕容博,顯然就是大宋朝廷安插在江湖的一根攪屎棍。否則你怎麼解釋,照慕容博父子這對碎嘴子,成天喊著復興大燕,卻傳了好幾代都沒被當成反革命團夥搗毀?而且參合莊開支也不小,慕容博詐死,慕容複連個表妹都守不住還指望他賺錢?

當然,一個慕容博顯然還不夠格,天龍時期,是金庸江湖最繁榮的時代,慕容博武功雖高,但一來本身就是江湖中人,行事多有不便(所以後來詐死了)。另一方面慕容博雖然在江湖上名氣很大,但參合莊作為一股江湖勢力還是太小,無法從根本上撼動江湖,尤其是丐幫與少林兩大巨擘。

於是蕭遠山出現了。很多人感到困惑,蕭遠山復仇,為何卻要嫁禍自己的兒子?前文有述,如果是要報仇,以30年前蕭遠山的武功,就足夠了。如果要認親,更不用等到30年後。凡事必有動機,那麼,蕭遠山的動機是什麼呢?

我們先來看看蕭遠山做了些什麼。雁門關血案之後,蕭遠山在少林寺一藏三十餘年,並且暗中調查“帶頭大哥”,在自己的兒子長大後,又連殺譚公譚婆趙錢孫等當年參與血案的中原高手,並嫁禍蕭峰,甚至連喬三槐夫婦與玄苦大師都難逃其毒手。

看上去,這是在報復,但作為一名武俠偵探,抽絲剝繭之後,卻發現蕭遠山邏輯中存在的BUG:行為與動機嚴重不符!

說到對自己行為的理由,蕭遠山的解釋是:因為中原武林冤枉自己奪取少林武學典籍之心,因此便偏偏將他們的武學典藉瞧了個飽,讓少林武功從此流入大遼。

但事實上,蕭遠山潛伏少林三十多年,除了後面報仇殺人,其餘時間基本都是個安安靜靜的宅男,幾乎與大遼沒有往來。

而他在查出血案真相之後,卻不急於與蕭峰團聚,卻恣意殺害蕭峰追尋的人,使他蒙冤。如果只是如他口中所說“你冤枉了我,我偏做給你看”那也太牽強了,畢竟冤案是你自己製造的啊。

顯然,這一系列的所謂動機,無法給行為一個合理的解釋。對此,我們不妨換個角度:蕭遠山的行為,撼動的是誰的利益?

從結果推論,蕭峰蒙冤後,第一件事就是被趕出丐幫,從此丐幫群龍無首,全冠清上位,將莊聚賢推為幫主,天下第一大幫,一夜之間淪為小丑聚集的烏合之眾。同時,全冠清積極推動丐幫與少林爭奪武林盟主,表面看是勢力之爭,但最終卻促使一切真相大白。在天下英雄面前,讓少林方丈玄慈身敗名裂,少林寺易主,從而元氣大傷。

這個全冠清很可疑,建議相關部門介入調查。

回頭看下,基於蕭遠山的行為,最終撼動的,是慕容博都不曾撼動的中原武林雙擘,少林丐幫,一夜之間遭受前所未有的損失。那最終獲益者是誰?

顯然是朝廷,從戰爭角度上講,武林依然存在,在抗遼時依然會有武林人士去抗擊遼兵。同時,又通過挑起江湖恩怨,讓武林不再那麼“團結”,有效避免了新的武裝勢力的崛起(畢竟大宋太祖,也是靠著武裝勢力黃袍加身的。)

當然,這麼說又會有新的疑惑,慕容博好歹算宋朝的人,本身亦有所求(無論財富還是權勢),但蕭遠山遠在大遼,又和大宋有血海深仇,他是怎麼和朝廷聯繫到一起的呢?

不要忘了,蕭遠山的另一個身份,是經由中原武師授業,大遼的三軍總教頭。人家可不光是朝廷的人,更是武功卓絕,作為陰謀的佈局者,慕容博不會不知道他的實力。

我們不妨看下這些人中都有誰:

「帶頭大哥」玄慈、丐幫第五代幫主「劍髯」汪劍通、智光大師、趙錢孫、「萬勝刀」王維義,「地絕劍」黃山鶴雲道長、山西大同府「鐵塔」方大雄和江西「杜氏三雄」等二十一名宋朝武林高手。

雁門關血案,看似是截殺蕭遠山,但實際上,也是對中原武林高手與名宿的一次清洗。如果成功,則中原同時失去少林、丐幫兩大勢力的領導者,代價之沉重可想而知。

但最終結果卻超出了慕容博的估計,蕭遠山自殺,玄慈與汪劍通也倖存下來,至此,第一次武林清洗失敗,慕容博化名為暗,靜待第二次機會。

倖存下來的蕭遠山,在轉眼家破人亡的慘劇中,自然也將矛頭對象宋朝武林。在不知道灰衣僧就是慕容博的情況下,兩人在藏經閣相遇,並且一拍即合,共同發動了擾亂武林的第二場陰謀。

最終,蕭峰蒙冤遠走大遼,丐幫群龍無首成為一盤散沙,少林也失去玄慈方丈,加上之前的玄苦、玄悲等高手,玄字輩的高手也已經所剩無幾。而朝廷,卻在武林這一基本盤沒崩的情況下,輕鬆翦除了幾個可能會尾大不掉的勢力。此時距北宋滅亡僅僅34年,很難說,金國入侵大宋時,少林和丐幫還能否組織起有效的反抗。

再往後江湖勢力就處於一個持續衰弱的過程,《射雕英雄傳》中,中原江湖就只剩一個丐幫在勉力支持,再往後,丐幫也逐漸淪為三流幫派。清朝之後,金書武學體系徹底衰落,在朝廷面前,江湖不過僅僅是某黑惡勢力罷了。

回顧朝廷對於武林的博弈,可以看出,在這三十多年裡,朝廷對於武林的打壓,其實是作為長期目標一直存在的。與普通人不同,作為一個組織,三十年的時間並不算長,即便一次計畫的失敗,依然有人能夠緊盯目標,並將其作為一生的任務去貫徹,最終實現既定的目標。

顯然,作為一個普通人,我們無法和文中的朝廷一樣,能夠將一生的精力都放在一個目標之上。無論是理想還是目標,在實現他們的過程中,總有無數其他的事情來干擾我們,作為普通人,別說取捨,連謹記這些目標都已經很難了。

值得慶倖的是,我們有「微約日曆」。

作為一個時間管理工具,無論是短期的日程提醒,還是要長期進行的計畫乃至自己未來的追求,都可以在微約日曆當中設置對應的日程資訊,並根據設置的時間與重要度,在合適的時間提醒你進行該日程。

除此之外,在微約日曆上,還可以查看好友的日程,當一項需要夥伴協作的日程進行時,你可以輕鬆瞭解對方的排程,讓團隊知己知彼,步調一致~

如此,何愁大計不成?

(寫文原創不易,老鐵們幫幫忙,去下載註冊下微約日曆吧,不然完不成KPI,你們很可能就再也見不到季老撕了......╥﹏╥...)

書中,慕容博的一切舉動都是為了複國沒錯,但他複國的方式,真的是顛覆大宋,趁亂圖謀嗎?我們不妨來分析下,慕容博的所作所為,最大的受益者是誰。

慕容博“在世”時,結交鳩摩智,並讓對方前往大理求取《六脈神劍》。鳩摩智是誰?吐蕃國師。而大理天龍寺是什麼地方?大理皇家寺院!對此,慕容博的說法是“挑起吐蕃與大理的衝突”,那麼問題來了,你不好好地在宋朝反革命,跑去干涉鄰國內政,難不成還是個國際主義者...

詐死期間,慕容博也不安生,又是殺玄悲,又是殺柯百歲。慕容博自述,殺玄悲,是為了嫁禍大理;殺柯百歲,是為了錢財。但是,玄悲武功太高,不得已施展壓箱絕技鬥轉星移才成功擊殺玄悲,並成功讓大家將犯罪嫌疑人鎖定為自己的兒子...

用鬥轉星移殺柯百歲,目的則單純的多——讓對方找慕容複的麻煩,等他們到慕容家後,肯定會發現慕容複當時不在附近。那些尋仇者得悉不是慕容複下的手,又覺得自身實力不足,湊巧人又到了姑蘇,那麼請慕容家幫手實在是順理成章。如此一來,諸派就會被慕容複收歸旗下,成了複國的助力......

我總覺得慕容博這腦回路有點清奇......

看起來,慕容博這些舉動,是為了顛覆大宋。但仔細想想,上面這些舉動,其背後最大的受益者,似乎沒那麼簡單。

吐蕃大理相爭,宋朝作為兩國的鄰居,不但能坐山觀虎鬥,更能在兩國之間縱橫捭闔,攫取相當的利益。柯百歲與玄悲,一個是伏牛派掌門,一個是少林寺高僧,對於頗為忌憚江湖這個第三勢力的朝廷,顯然這是一件好事,渾水才好摸魚嘛。

顯然,朝廷在《天龍八部》中看似存在感薄弱,但這種薄弱的存在感,本身就是朝廷所要的效果——“以武林支援邊防,以江湖約束江湖”,這也和宋朝“重文輕武”的風氣相合。

“以武林支援邊防,以江湖約束江湖”,對朝廷而言,邊防要守,江湖也得防。而慕容博,顯然就是大宋朝廷安插在江湖的一根攪屎棍。否則你怎麼解釋,照慕容博父子這對碎嘴子,成天喊著復興大燕,卻傳了好幾代都沒被當成反革命團夥搗毀?而且參合莊開支也不小,慕容博詐死,慕容複連個表妹都守不住還指望他賺錢?

當然,一個慕容博顯然還不夠格,天龍時期,是金庸江湖最繁榮的時代,慕容博武功雖高,但一來本身就是江湖中人,行事多有不便(所以後來詐死了)。另一方面慕容博雖然在江湖上名氣很大,但參合莊作為一股江湖勢力還是太小,無法從根本上撼動江湖,尤其是丐幫與少林兩大巨擘。

於是蕭遠山出現了。很多人感到困惑,蕭遠山復仇,為何卻要嫁禍自己的兒子?前文有述,如果是要報仇,以30年前蕭遠山的武功,就足夠了。如果要認親,更不用等到30年後。凡事必有動機,那麼,蕭遠山的動機是什麼呢?

我們先來看看蕭遠山做了些什麼。雁門關血案之後,蕭遠山在少林寺一藏三十餘年,並且暗中調查“帶頭大哥”,在自己的兒子長大後,又連殺譚公譚婆趙錢孫等當年參與血案的中原高手,並嫁禍蕭峰,甚至連喬三槐夫婦與玄苦大師都難逃其毒手。

看上去,這是在報復,但作為一名武俠偵探,抽絲剝繭之後,卻發現蕭遠山邏輯中存在的BUG:行為與動機嚴重不符!

說到對自己行為的理由,蕭遠山的解釋是:因為中原武林冤枉自己奪取少林武學典籍之心,因此便偏偏將他們的武學典藉瞧了個飽,讓少林武功從此流入大遼。

但事實上,蕭遠山潛伏少林三十多年,除了後面報仇殺人,其餘時間基本都是個安安靜靜的宅男,幾乎與大遼沒有往來。

而他在查出血案真相之後,卻不急於與蕭峰團聚,卻恣意殺害蕭峰追尋的人,使他蒙冤。如果只是如他口中所說“你冤枉了我,我偏做給你看”那也太牽強了,畢竟冤案是你自己製造的啊。

顯然,這一系列的所謂動機,無法給行為一個合理的解釋。對此,我們不妨換個角度:蕭遠山的行為,撼動的是誰的利益?

從結果推論,蕭峰蒙冤後,第一件事就是被趕出丐幫,從此丐幫群龍無首,全冠清上位,將莊聚賢推為幫主,天下第一大幫,一夜之間淪為小丑聚集的烏合之眾。同時,全冠清積極推動丐幫與少林爭奪武林盟主,表面看是勢力之爭,但最終卻促使一切真相大白。在天下英雄面前,讓少林方丈玄慈身敗名裂,少林寺易主,從而元氣大傷。

這個全冠清很可疑,建議相關部門介入調查。

回頭看下,基於蕭遠山的行為,最終撼動的,是慕容博都不曾撼動的中原武林雙擘,少林丐幫,一夜之間遭受前所未有的損失。那最終獲益者是誰?

顯然是朝廷,從戰爭角度上講,武林依然存在,在抗遼時依然會有武林人士去抗擊遼兵。同時,又通過挑起江湖恩怨,讓武林不再那麼“團結”,有效避免了新的武裝勢力的崛起(畢竟大宋太祖,也是靠著武裝勢力黃袍加身的。)

當然,這麼說又會有新的疑惑,慕容博好歹算宋朝的人,本身亦有所求(無論財富還是權勢),但蕭遠山遠在大遼,又和大宋有血海深仇,他是怎麼和朝廷聯繫到一起的呢?

不要忘了,蕭遠山的另一個身份,是經由中原武師授業,大遼的三軍總教頭。人家可不光是朝廷的人,更是武功卓絕,作為陰謀的佈局者,慕容博不會不知道他的實力。

我們不妨看下這些人中都有誰:

「帶頭大哥」玄慈、丐幫第五代幫主「劍髯」汪劍通、智光大師、趙錢孫、「萬勝刀」王維義,「地絕劍」黃山鶴雲道長、山西大同府「鐵塔」方大雄和江西「杜氏三雄」等二十一名宋朝武林高手。

雁門關血案,看似是截殺蕭遠山,但實際上,也是對中原武林高手與名宿的一次清洗。如果成功,則中原同時失去少林、丐幫兩大勢力的領導者,代價之沉重可想而知。

但最終結果卻超出了慕容博的估計,蕭遠山自殺,玄慈與汪劍通也倖存下來,至此,第一次武林清洗失敗,慕容博化名為暗,靜待第二次機會。

倖存下來的蕭遠山,在轉眼家破人亡的慘劇中,自然也將矛頭對象宋朝武林。在不知道灰衣僧就是慕容博的情況下,兩人在藏經閣相遇,並且一拍即合,共同發動了擾亂武林的第二場陰謀。

最終,蕭峰蒙冤遠走大遼,丐幫群龍無首成為一盤散沙,少林也失去玄慈方丈,加上之前的玄苦、玄悲等高手,玄字輩的高手也已經所剩無幾。而朝廷,卻在武林這一基本盤沒崩的情況下,輕鬆翦除了幾個可能會尾大不掉的勢力。此時距北宋滅亡僅僅34年,很難說,金國入侵大宋時,少林和丐幫還能否組織起有效的反抗。

再往後江湖勢力就處於一個持續衰弱的過程,《射雕英雄傳》中,中原江湖就只剩一個丐幫在勉力支持,再往後,丐幫也逐漸淪為三流幫派。清朝之後,金書武學體系徹底衰落,在朝廷面前,江湖不過僅僅是某黑惡勢力罷了。

回顧朝廷對於武林的博弈,可以看出,在這三十多年裡,朝廷對於武林的打壓,其實是作為長期目標一直存在的。與普通人不同,作為一個組織,三十年的時間並不算長,即便一次計畫的失敗,依然有人能夠緊盯目標,並將其作為一生的任務去貫徹,最終實現既定的目標。

顯然,作為一個普通人,我們無法和文中的朝廷一樣,能夠將一生的精力都放在一個目標之上。無論是理想還是目標,在實現他們的過程中,總有無數其他的事情來干擾我們,作為普通人,別說取捨,連謹記這些目標都已經很難了。

值得慶倖的是,我們有「微約日曆」。

作為一個時間管理工具,無論是短期的日程提醒,還是要長期進行的計畫乃至自己未來的追求,都可以在微約日曆當中設置對應的日程資訊,並根據設置的時間與重要度,在合適的時間提醒你進行該日程。

除此之外,在微約日曆上,還可以查看好友的日程,當一項需要夥伴協作的日程進行時,你可以輕鬆瞭解對方的排程,讓團隊知己知彼,步調一致~

如此,何愁大計不成?

(寫文原創不易,老鐵們幫幫忙,去下載註冊下微約日曆吧,不然完不成KPI,你們很可能就再也見不到季老撕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