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汽車>正文

全新SUV驍途上市,鈴木能否翻身在此一舉

一周前, 長安鈴木上市了旗下的新款小型SUV——鈴木驍途。 在前有日產勁客堵截、後有豐田C-HR追趕的當下, 久未有新車上市的鈴木, 能否真正讓自己“換個活法”?

又一輛備受鈴木期望的新車

鈴木曾經在中國是多麼輝煌, 已經不用再費筆墨。 毫不誇張地說, 鈴木絕對是家喻戶曉的品牌, 從實用的麵包車到小巧的奧拓, 如果為中國車市樹碑立傳, 鈴木的篇幅必定不能略過。

對於已經進入中國市場24年的鈴木來說,

現在的狀況實在是有些唏噓。 作為主攻小微型車領域的“行家”, 鈴木在該領域的造詣很深, 其產品在日本、歐洲乃至新興市場印度都有著很好的表現, 但是對於小車的這種“專注”在中國卻有些不合時宜。

和美國人類似, 中國消費者喜歡更大的車, 而隨著中國消費者的消費升級, 微型車和小型車也已經不再被追捧。 對於鈴木來說, 實在是天時不利、非戰之罪。

驍途在新車上市時喊出了“換個活法”的口號, 鈴木對這輛車給予了不小的期望。

這一幕似曾相識, 2015年維特拉上市時,

也一度被認為或許將成為鈴木的救命稻草——這款被譽為最純正的硬派SUV保留了許多海外版本的特色, 在同級產品中擁有優勢明顯的四驅越野功能, 不僅個性十足, 性價比也相當高。 但吊詭的是, 儘管維特拉口碑很好, 銷量卻始終徘徊在5000以下。 很難說表現不佳, 也很難說完成了鈴木對它的期許。

小型車越來越難賣, 這是事實。 但小型SUV卻並非真那麼糟糕, 按理說, 鈴木作為“微車之王”在小型SUV領域應該也具有優勢。

維特拉和鋒馭早早進入這個市場, 按理說具有先發優勢, 但過去幾年裡, 我們眼睜睜看著本田用XR-V和繽智實現了後來居上, 剛剛上市的日產Kicks勁客據說也實現了半個月5000輛的驚人訂單量, 但鈴木卻沒能跟上大部隊。

鈴木的問題到底出在哪裡?

產品本身的定位一直困擾著鈴木, 鈴木在國內投放的車型主要有雨燕、奧拓、SX-4、維特拉、啟悅, 進口的吉姆尼、超級維特拉等車型, 這些車型與其它對手在技術和高科技等方面差距並不大, 但一直沒有在市場上火起來。

如果說, 維特拉沒有實現“大火”, 一個重要的原因在於車身尺寸太小。那麼驍途很明顯修補上了這塊短板。

與維特拉4175*1775*1610mm,軸距2500mm的尺寸相比,驍途明顯大上了一圈,長寬高分別達到4300*1765*1585mm,軸距為2600mm。雖然與哈弗H2、途觀、傳祺GS4這樣的緊湊型SUV相比仍有一些差距,但已經在小型SUV中領先於XR-V、繽智、勁客等競爭對手。

從外觀上來說,驍途呈現了與維特拉迥異的設計風格。與維特拉更偏硬朗的車身線條相比,驍途顯得更圓潤優雅,全新的直瀑式豎條鍍鉻前進氣格柵也更時尚大氣,還加入了LED自我調整前大燈與LED日間車燈,六邊形大嘴開口設計更是跟上了時尚潮流,可以說是一款看上去不那麼“鈴木”的鈴木車。

內飾上,從細節的處理和用料來看,驍途也比鋒馭和維特拉有了明顯提升。可開啟面積達0.44㎡的二段式全開啟超大全景天窗、全系標配六安全氣囊、智慧無鑰匙進入/一鍵啟動系統,長安鈴木確實在驍途上注入了滿滿的誠意。

至於動力總成和底盤,驍途沒有什麼特別值得一提的亮點。除了新增CVT的選項外,驍途在發動機和變速器的選擇上與維特拉幾乎完全相同;前麥弗遜+後縱臂扭力梁的懸掛組合也並未有脫胎換骨的改變。

值得一提的是,驍途的定價區間與維特拉幾乎完全重合(9.98萬-15.98萬元)。或許長安鈴木是希望借這兩款風格不同的產品,實現互補,但更大一號、更時尚的驍途,是否會搶走維特拉的市場份額呢?

存在感不足,能否靠“特供”車彌補?

和維特拉一樣,驍途是一款個性十足的車型,短板不是沒有,但優勢也同樣明顯。然而,坊間似乎對它依然信心不足。從上海車展亮相預熱到正式上市的這段時間裡,消費者並沒有表達出應有的熱情,而媒體對它關注也遠不如勁客、C-HR等同級其他產品。

存在感,或許是鈴木在中國的最大問題。

其實要認真說的話,鈴木在日本本土的存在感也不怎麼樣。2016年日本乘用車銷量前10的榜單中,完全被豐田、本田和日產“禦三家”霸榜。曾經紅火的Swift雨燕和Solid北斗星,也早已不復當年之勇。鈴木在日本本土的存在感,也只能靠車長不超過3.4米,排量小於0.66L的輕型車市場來體現。

▲鈴木公司歷史上唯一一款中型SUV——XL7

縱覽鈴木在全球的生產線,比驍途更大的SUV,就只有車身長度達到4.7米的XL-7一款車,可惜的是,這款車在唯一投放的北美市場也沒有取得很好的成績,在2009年就已經黯然停產。所以,不是鈴木不想為中國市場拿出更大、更好的車型,而是鈴木確實沒有……

在如今強勢的自主品牌和不斷拉低門檻的合資品牌之間,鈴木其實還能夠找到生存的空間——憑藉20多年的沉澱,長安鈴木憑藉小巧的造型和不錯的可靠性積累了較好的市場口碑,基本上還是繼承了日系品牌皮實、耐用的傳統。鈴木這塊招牌,依然還有溢價空間。

“德原朗”的成功,能否給長安鈴木一點靈感?

長安鈴木要真正“換個活法”,或許應該借鑒上汽大眾等合資品牌的做法,更多地依靠長安集團的研發力量,拋開原來的束縛,打造出更適合中國市場的“特供”車型。同時在品牌、行銷上再下功夫,或許才能應對目前SUV市場的競爭態勢,在銷量上取得突破實現翻身。

鈴木已經錯過了很多時機,驍途的前方並非坦途。如果能夠主動求變,或許我們還能看到鈴木在華重現輝煌的那一天。

一個重要的原因在於車身尺寸太小。那麼驍途很明顯修補上了這塊短板。

與維特拉4175*1775*1610mm,軸距2500mm的尺寸相比,驍途明顯大上了一圈,長寬高分別達到4300*1765*1585mm,軸距為2600mm。雖然與哈弗H2、途觀、傳祺GS4這樣的緊湊型SUV相比仍有一些差距,但已經在小型SUV中領先於XR-V、繽智、勁客等競爭對手。

從外觀上來說,驍途呈現了與維特拉迥異的設計風格。與維特拉更偏硬朗的車身線條相比,驍途顯得更圓潤優雅,全新的直瀑式豎條鍍鉻前進氣格柵也更時尚大氣,還加入了LED自我調整前大燈與LED日間車燈,六邊形大嘴開口設計更是跟上了時尚潮流,可以說是一款看上去不那麼“鈴木”的鈴木車。

內飾上,從細節的處理和用料來看,驍途也比鋒馭和維特拉有了明顯提升。可開啟面積達0.44㎡的二段式全開啟超大全景天窗、全系標配六安全氣囊、智慧無鑰匙進入/一鍵啟動系統,長安鈴木確實在驍途上注入了滿滿的誠意。

至於動力總成和底盤,驍途沒有什麼特別值得一提的亮點。除了新增CVT的選項外,驍途在發動機和變速器的選擇上與維特拉幾乎完全相同;前麥弗遜+後縱臂扭力梁的懸掛組合也並未有脫胎換骨的改變。

值得一提的是,驍途的定價區間與維特拉幾乎完全重合(9.98萬-15.98萬元)。或許長安鈴木是希望借這兩款風格不同的產品,實現互補,但更大一號、更時尚的驍途,是否會搶走維特拉的市場份額呢?

存在感不足,能否靠“特供”車彌補?

和維特拉一樣,驍途是一款個性十足的車型,短板不是沒有,但優勢也同樣明顯。然而,坊間似乎對它依然信心不足。從上海車展亮相預熱到正式上市的這段時間裡,消費者並沒有表達出應有的熱情,而媒體對它關注也遠不如勁客、C-HR等同級其他產品。

存在感,或許是鈴木在中國的最大問題。

其實要認真說的話,鈴木在日本本土的存在感也不怎麼樣。2016年日本乘用車銷量前10的榜單中,完全被豐田、本田和日產“禦三家”霸榜。曾經紅火的Swift雨燕和Solid北斗星,也早已不復當年之勇。鈴木在日本本土的存在感,也只能靠車長不超過3.4米,排量小於0.66L的輕型車市場來體現。

▲鈴木公司歷史上唯一一款中型SUV——XL7

縱覽鈴木在全球的生產線,比驍途更大的SUV,就只有車身長度達到4.7米的XL-7一款車,可惜的是,這款車在唯一投放的北美市場也沒有取得很好的成績,在2009年就已經黯然停產。所以,不是鈴木不想為中國市場拿出更大、更好的車型,而是鈴木確實沒有……

在如今強勢的自主品牌和不斷拉低門檻的合資品牌之間,鈴木其實還能夠找到生存的空間——憑藉20多年的沉澱,長安鈴木憑藉小巧的造型和不錯的可靠性積累了較好的市場口碑,基本上還是繼承了日系品牌皮實、耐用的傳統。鈴木這塊招牌,依然還有溢價空間。

“德原朗”的成功,能否給長安鈴木一點靈感?

長安鈴木要真正“換個活法”,或許應該借鑒上汽大眾等合資品牌的做法,更多地依靠長安集團的研發力量,拋開原來的束縛,打造出更適合中國市場的“特供”車型。同時在品牌、行銷上再下功夫,或許才能應對目前SUV市場的競爭態勢,在銷量上取得突破實現翻身。

鈴木已經錯過了很多時機,驍途的前方並非坦途。如果能夠主動求變,或許我們還能看到鈴木在華重現輝煌的那一天。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