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汽車>正文

避實擊虛—赤子李書福的屈服和領克的“戰略補充”意義

《孫子·虛實》:“水之行, 避高而趨下;兵之形, 避實而擊虛。 ”

李書福算是中國汽車工業少有的、令人十分敬佩的赤子, 但在市場的洪荒之力面前, 這個赤子也開始越來越不純。

8月4日, 浙江吉利控股集團、吉利汽車控股有限公司(HK 0175)、富豪汽車集團在吉利汽車杭州灣研發中心正式簽署協議, 成立領克汽車合資公司。

0/50

新公司成立後, 吉利汽車(HK 0175)將擁有領克汽車50%的股份, 富豪汽車擁有30%的股份, 吉利控股集團擁有20%的股份。

人們說, 吉利與富豪合資, 充滿了大智慧, 對這一點, 筆者深感認同。 這樣的胸襟和膽識, 絕非普通的企業家能做到的。 但同時, 筆者認為, 也正是因為這次合資, 進一步確定了領克品牌的“不純”基因。

當年收購富豪之後, 吉利汽車董事長李書福常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是:吉利是吉利, 富豪是富豪。

現在, 領克來了, 情況開始變得不同。

領克之前, 吉利是吉利, 富豪是富豪,

但領克之後, 吉利、富豪、領克, 分別又是誰呢?

官方公告是這麼描述的:

領克是針對全球都市消費群體開發的全新高端品牌, 其推出完善了吉利控股集團旗下的品牌組合和市場區間覆蓋, 是繼富豪汽車在豪華汽車市場、吉利汽車在主流汽車市場佈局之後的重要戰略補充。

這是一條幾乎被所有人忽略的資訊, 其中有兩個關鍵點需要重點解讀:

1、確立了領克是一個“全新高端品牌”這個基本方針。

2、領克是“繼富豪汽車在豪華汽車市場、吉利汽車在主流汽車市場佈局”之後的“重要戰略補充”。

怎麼理解“全新高端品牌”

什麼是“全新高端品牌”?放眼全世界, 汽車品牌類型可以簡單的分為兩種:普通品牌和豪華品牌, 比如豐田和雷克薩斯、大眾和奧迪、本田和謳歌、哈弗和WEY等等——為什麼會把哈弗和WEY放在這裡,

後面會講到——沒有什麼“高端品牌”的說法。

高端品牌這個說法基本上只有中國有。

譬如像奇瑞汽車旗下的觀致汽車, 歷經市場的打磨之後, 現在重新把自己定位為“中國新高端”, 而在他誕生之初, 為了撇清中國汽車製造“價廉質低”的固有形象, 觀致汽車時時刻刻不忘宣稱自己“是一家源自中國的國際汽車公司”。

0/50

這種矛盾的結合體反映了一個殘酷的現實:

1、長期在低端生存苦不堪言的中國汽車品牌, 夢寐以求試圖衝擊“高端市場”——顯然不是“豪華市場”, 豪華市場看起來是奢望。

2、中國品牌憑藉一己之力衝擊高端市場, 很難, 太難, 極難。

為什麼觀致汽車不直接把自己定位為豪華汽車品牌呢?筆者認為, 也許一開始就這麼做, 觀致的機會反而大些。

因為無論是企業家還是消費者, 都需要夢想來澆灌。

就像許巍的歌裡所說:生活不是只有眼前的苟且, 還有詩和遠方的田野。

畢竟, 按照世界汽車工業的現有格局看,

普通品牌和豪華品牌之外, 基本上沒有第三者。 而中國作為全球最大汽車產銷市場, 誕生幾家豪華汽車品牌看起來是必然的趨勢。

但觀致汽車不敢, 又或者覺得不值得冒這個險。 從實際的結果看, 觀致僅僅稱自己是“來自中國的國際品牌”, 這種做法過於現實, 不具備太多的夢幻色彩。 這就使他難免繼續下行, 越來越平庸。

長城的WEY就走的相對大膽而直接。 長城汽車的董事長魏建軍並沒有管WEY叫做“高端品牌”, 而是直接把WEY稱作“中國首家豪華SUV品牌”。

0/50

不管消費者是否認可,但WEY在趨勢上沒有錯,也顯得很“誠懇”,不拐彎抹角。只要時間視窗沒有關閉,同時有足夠的資本支撐,WEY甚至可以把這個作為終生目標來做,不用像觀致一樣變來變去。

領克又是怎麼回事呢?

在吉利和富豪宣佈“合資”之前,我一直認為領克完全可以宣稱自己是中國首個豪華汽車品牌(WEY定位在SUV領域),——這樣的夢想和口號,如果現階段的吉利和領克都不去做,那麼誰還有這樣的資格和實力呢?難道只有紅旗或者那些PPT造車的公司才敢嗎?

領克一旦宣稱自己是中國第一個豪華汽車品牌,其所承載的希望和夢想,就像眼下正在熱映的《戰狼2》所激發的愛國熱情一樣,將催生源源不斷的原動力,推著領克向前邁進。正所謂大勢所趨,眾志成城。

要知道,李書福1996年後造的第一輛車,外觀完全和當時的賓士E200一模一樣,這說明李書福從一開始就希望造一輛高檔的汽車。而真正到了有這個機會的時候——領克誕生,李書福卻選擇了“敬畏現實”退而求其次,其中的緣由,恐怕不足為外人說道。

就像是歷史的輪回一般,李書福當年想造高檔轎車未果,後來選擇了製造3萬塊的美日和豪情。

怎麼理解“重要戰略補充”

領克的官方公告寫的再清晰不過:

領克是“繼富豪汽車在豪華汽車市場、吉利汽車在主流汽車市場佈局之後的重要戰略補充”。

怎麼理解這句話?小編認為,之所以有這個約定,已經和夢想無關,更重要的是“生意”兩個字,這是“君子協定”。

首先第一點,先強調“富豪在豪華汽車市場的佈局”,這也就意味著,領克沒有可能把自己定位為“豪華品牌”。

0/50

因為如果領克這麼做,將和富豪形成競爭關係,尤其在中國市場,而富豪要復興,最仰仗的也是中國市場,這種情況,別說富豪有意見,恐怕吉利自己也覺得有些問題。

第二點,領克不僅不能染指豪華汽車市場,同時還是“吉利汽車在主流汽車市場佈局之後的重要戰略補充”,這一點相對比較難理解一些。

這裡所謂的“主流汽車市場”,理所當然是主要是指中國市場。明眼人都知道,領克最核心的市場肯定是中國,如何理解吉利品牌對領克品牌的這一“限制”呢?

小編認為可以這麼理解:這可以看做吉利和富豪相互之間的承諾,也就是說,領克答應富豪不染指豪華車市場,在這種承諾之下,富豪“有義務”幫助領克“向上走”,而不能在技術上陽奉陰違,最終事實上造成領克由於缺乏技術支撐形成向下走的狀態(向下走會影響到吉利品牌)。

筆者認為這是吉利與富豪之間的君子協定,更是生意。

由此,把領克定位為“全新高端品牌”,完全是現實、客觀的原因造成的。這也使得領克和當初的觀致一樣,充滿了現實的殘酷味道。

領克是事實上的最佳路線嗎?面對這樣的問題,相信沒有人能夠給出正確答案,但對李書福和他的吉利來說,也許領克是唯一的選擇。

這就像當年吉利汽車的第一款車是豪情而不是李書福吭哧吭哧模仿賓士打造出來的那款車是一個道理。

李安定在他的著作《車記》裡曾經提到這樣一個細節,李書福私下裡告訴李安定:收購富豪的打算,2002年我就在公司內部提出了。從內心深處講,是想通過收購國際著名品牌,明媒正娶的獲得一個“好出身”,徹底改變自主品牌汽車靠“模仿秀”、“山寨版”起家的壞形象。以“根正苗紅”的技術淵源,不但進入第三世界,而且堂堂正正地立足歐美市場。

如果李書福的這個初心沒有變化的話,領克品牌正在試圖擔起這樣的重任。但新的問題卻令人有些眼花繚亂幾乎要迷失方向,第一,領克被限制在一個較小的範圍之內,如何生存壯大,將是問題;第二,吉利汽車已經今非昔比,曾經的“模範”“山寨”已經成為歷史,真的還需要富豪為其品牌背書使其“根正苗紅”嗎?

從結果來看,領克所選擇的路線,很像是孫子兵法裡的“避實擊虛”策略,繞開富豪和吉利認為不能讓步的地方,著手於“虛”處,內中卻暗藏殺機。

這種選擇,可以理解為李書福的屈服,也可以理解為吉利汽車的頑強。

0/50

不管消費者是否認可,但WEY在趨勢上沒有錯,也顯得很“誠懇”,不拐彎抹角。只要時間視窗沒有關閉,同時有足夠的資本支撐,WEY甚至可以把這個作為終生目標來做,不用像觀致一樣變來變去。

領克又是怎麼回事呢?

在吉利和富豪宣佈“合資”之前,我一直認為領克完全可以宣稱自己是中國首個豪華汽車品牌(WEY定位在SUV領域),——這樣的夢想和口號,如果現階段的吉利和領克都不去做,那麼誰還有這樣的資格和實力呢?難道只有紅旗或者那些PPT造車的公司才敢嗎?

領克一旦宣稱自己是中國第一個豪華汽車品牌,其所承載的希望和夢想,就像眼下正在熱映的《戰狼2》所激發的愛國熱情一樣,將催生源源不斷的原動力,推著領克向前邁進。正所謂大勢所趨,眾志成城。

要知道,李書福1996年後造的第一輛車,外觀完全和當時的賓士E200一模一樣,這說明李書福從一開始就希望造一輛高檔的汽車。而真正到了有這個機會的時候——領克誕生,李書福卻選擇了“敬畏現實”退而求其次,其中的緣由,恐怕不足為外人說道。

就像是歷史的輪回一般,李書福當年想造高檔轎車未果,後來選擇了製造3萬塊的美日和豪情。

怎麼理解“重要戰略補充”

領克的官方公告寫的再清晰不過:

領克是“繼富豪汽車在豪華汽車市場、吉利汽車在主流汽車市場佈局之後的重要戰略補充”。

怎麼理解這句話?小編認為,之所以有這個約定,已經和夢想無關,更重要的是“生意”兩個字,這是“君子協定”。

首先第一點,先強調“富豪在豪華汽車市場的佈局”,這也就意味著,領克沒有可能把自己定位為“豪華品牌”。

0/50

因為如果領克這麼做,將和富豪形成競爭關係,尤其在中國市場,而富豪要復興,最仰仗的也是中國市場,這種情況,別說富豪有意見,恐怕吉利自己也覺得有些問題。

第二點,領克不僅不能染指豪華汽車市場,同時還是“吉利汽車在主流汽車市場佈局之後的重要戰略補充”,這一點相對比較難理解一些。

這裡所謂的“主流汽車市場”,理所當然是主要是指中國市場。明眼人都知道,領克最核心的市場肯定是中國,如何理解吉利品牌對領克品牌的這一“限制”呢?

小編認為可以這麼理解:這可以看做吉利和富豪相互之間的承諾,也就是說,領克答應富豪不染指豪華車市場,在這種承諾之下,富豪“有義務”幫助領克“向上走”,而不能在技術上陽奉陰違,最終事實上造成領克由於缺乏技術支撐形成向下走的狀態(向下走會影響到吉利品牌)。

筆者認為這是吉利與富豪之間的君子協定,更是生意。

由此,把領克定位為“全新高端品牌”,完全是現實、客觀的原因造成的。這也使得領克和當初的觀致一樣,充滿了現實的殘酷味道。

領克是事實上的最佳路線嗎?面對這樣的問題,相信沒有人能夠給出正確答案,但對李書福和他的吉利來說,也許領克是唯一的選擇。

這就像當年吉利汽車的第一款車是豪情而不是李書福吭哧吭哧模仿賓士打造出來的那款車是一個道理。

李安定在他的著作《車記》裡曾經提到這樣一個細節,李書福私下裡告訴李安定:收購富豪的打算,2002年我就在公司內部提出了。從內心深處講,是想通過收購國際著名品牌,明媒正娶的獲得一個“好出身”,徹底改變自主品牌汽車靠“模仿秀”、“山寨版”起家的壞形象。以“根正苗紅”的技術淵源,不但進入第三世界,而且堂堂正正地立足歐美市場。

如果李書福的這個初心沒有變化的話,領克品牌正在試圖擔起這樣的重任。但新的問題卻令人有些眼花繚亂幾乎要迷失方向,第一,領克被限制在一個較小的範圍之內,如何生存壯大,將是問題;第二,吉利汽車已經今非昔比,曾經的“模範”“山寨”已經成為歷史,真的還需要富豪為其品牌背書使其“根正苗紅”嗎?

從結果來看,領克所選擇的路線,很像是孫子兵法裡的“避實擊虛”策略,繞開富豪和吉利認為不能讓步的地方,著手於“虛”處,內中卻暗藏殺機。

這種選擇,可以理解為李書福的屈服,也可以理解為吉利汽車的頑強。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