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清朝秘密立儲制度:康熙兩廢太子,雍正吸取教訓,一共才用了三次

康熙十四年十二月, 康熙立皇二子胤乃為皇太子, 並頒詔於天下。 然而胤乃成為皇太子後卻沉迷於酒色, 喜怒無常, 越來越不得康熙帝歡心, 甚至還私結索額圖等為黨羽, 迫不及待的希望早日接皇帝位。

康熙帝

為了預防不測, 康熙帝宣佈廢除皇太子, 幽禁上駟院旁, 其黨羽索額圖被誅。 但皇太子被廢後, 諸多皇子之間為爭奪皇位繼承權的鬥爭更加激烈了。 康熙帝為了緩和這種激烈的爭奪局面, 於次年三月, 又複立胤乃為皇太子。

權欲極大的胤乃, 恢復了皇太子的地位後, 變本加厲地進行搶班即位的陰謀活動。

至康熙五十一年, 年近六旬的康熙帝深感不除胤乃必留隱患。 十月, 康熙正式廢皇太子, 禁胤乃于咸安宮。

康熙帝兩度廢太子的教訓極為深刻, 所以雍正在即位後決定對建儲制度做一番別出心裁的改革:雍正親寫密封, 藏於匣內, 在王公大臣的見證之下置於乾清宮“正大光明”牌匾之後, 等自己歸天后在當著諸王大臣及文武百官的面啟封。

清朝秘密立儲制度就此啟端, 可一共也才用了三次, 大清就就滅亡了。

每天學習一點點, 你也可以成為通曉古今的文化人!

求點擊下方↓↓↓讚賞, 給小編加個雞腿哦!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