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因不好吃將奶奶的生日蛋糕扔掉,別讓這些愛毀了孩子!

在給大家講解之前, 先回憶一個真實的故事。

這天, 奶奶生日了, 許多親戚朋友們都過來, 幫忙慶祝。 一家人其樂融融, 買了麵粉、奶油做了一個很大的蛋糕。

做完後, 媽媽把蛋糕捧起拿回了廚房烘焙, 一家人在大廳裡有說有笑, 開心極了。

不多久後, 廚房忽然傳出了一個孩子的聲音, 說這個蛋糕真難吃, 接著, 就聽見了“嘣!”地一聲。 媽媽去到廚房裡察看, 不料見到蛋糕的一角被切去了, 剩餘的都倒在垃圾桶上。

剛剛還很愉悅的畫面, 被這莫名的一搞, 瞬間變得冷了下來, 親戚們有些回不過神, 這孩子怎麼了?奶奶默然落淚, 一直都是我給你配好的所有, 怎麼現在也不讓我一下?孩子們享受了家裡最美好的, 但卻不懂得分享、忍讓。

家庭中, 大人們對孩子的愛過多, 溺愛造成了孩子任性的性格, 他們不懂得別人對他們的好是愛, 而是一種義務。

愛是一種習慣, 從不懂得愛人, 到願意為愛的人真心付出, 這是一個過程。 因此, 孩子在表達對爸媽的愛的時候, 爸媽必須要接受, 這樣, 也逐漸形成了一個習慣。 說到這裡, 大家是否會有疑惑, 怎樣才算是接受孩子的愛?

孩子自己擦桌子、掃地、自己洗衣服、幫助爸媽做事情等等, 都屬於對爸媽抒發愛的表現, 爸媽切不可以為孩子太小做不好、或者很容易搗亂而拒絕了孩子的要求, 時間長了, 孩子就不懂得付出, 不懂得感恩, 他們會覺得爸媽對他們的愛是義務、必需品, 也逐漸養成了“白眼狼”的思想, 這就是溺愛的負面影響。

那麼, 如何給孩子付出的機會呢?很簡單, 讓孩子學會走路、奔跑, 在孩子走路的時候, 爸媽可以讓孩子幫忙傳遞物品;做飯的時候, 讓孩子遞菜;逛街的時候, 讓孩子拿袋子;爸媽生病的時候, 讓孩子幫忙取藥;孩子吃零食的時候, 讓他們懂得分享。

爸媽矯情一些,

孩子的性格反而會更好、更獨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