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孔子站在新泰的河邊說: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後來成了千古名句

網路配圖

孔子與新泰淵源頗深, 相傳有一年他來到今新泰的放城鎮的一條小河邊, 看著河裡的流水, 因而興起感歎“逝者如斯夫, 不舍晝夜”。

這條小河就是著名的新泰放城鎮“小三峽”。

放城小三峽遠近聞名, 自然景觀優美, 文物古跡甚多, 水資源豐富, 賀莊水庫除險加固後, 一直到放三漫水橋保持常年有深水。 小三峽沿岸峭崖巍巍, 峻拔偉岸, 重巒迭嶂, 石磯作樓臺狀。 這裡, 深淵綿亙, 波光粼粼, 山水相映, 蔚為壯觀!峽中之水滔滔南流, 蜿蜒形若長江三峽, 故有“小三峽”美稱。 石井大橋的暢通, 更增加了此處的發展優勢,

是旅遊觀光、度假的理想之地。

小三峽是洙水和泗水的匯接處, 據《重修泰安縣誌》卷二所載:魯家崖(即小三峽“魯壁”)東西石壁峻立如削, 相傳禹王治水所辟”相符。

小三峽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 有著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 以其特有的壯美風貌吸引眾多文人墨客爭睹風彩。 有孔子觀川處、釣魚臺、鐵角寺、神仙府懸崖洞等景點。 小三峽有較好的周邊環境和交通優勢, 西南相臨泉林, 西北有白馬寺, 正北接寺山風景區, 東北有太平山旅遊區, 正東有蒙山, 五處相接, 為小三峽的旅遊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 小三峽的交通條件很好, 東臨新棗路, 西南到泉林, 30公里到曲阜, 西北有樓放路直通白馬寺, 為小三峽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放城鎮位於山東省新泰市南部, 與臨沂市的平邑縣、濟寧市的泗水縣交界, 1986年成立放城鄉, 1993年改為放城鎮, 全鎮轄23個行政村, 34個自然村, 共9065戶, 33418人。 全鎮總面積70平方公里, 其中耕地面積29260畝。 轄區內地勢呈北高南低, 北半部以丘陵為主、南半部為丘陵、山區。 2005年國民生產總值3.76億元, 人均純收入3124元。 放城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城鎮, 始建於春秋時期, 林放的故里, 境內文物眾多, 閣老山元代摩崖刻像是山東省唯一的一處元代刻像。

洙水, 主源頭發源於放城鎮上峪村。 上邊的石板路就是2500年前的春秋古道。 孔子周遊列國, 大部分是通過這條路。 他在這條路上, 望著流動的洙水, 聯想周遊列國之艱辛, 發出感歎:“逝者如斯夫, 不舍晝夜”。

“小三峽”以西“春秋古道”為齊魯兩國的交通要道。

見識決定寬度 品味決定高度

歡迎關注【新泰故事】

【新泰故事】主旨就是梳理、採擷歷史研究精髓 , 傳播弘揚地方傳統文化。

倘有轉載敬請注明。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