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馬未都家的西瓜”應該怎麼品

這兩天,微信朋友圈被一段小視頻“刷屏”,收藏家馬未都現場切開了放置400多天卻沒有腐爛的西瓜,並提出“能否對安全放心”的感歎。 對此,國家食藥監總局網站轉發相關科普文章稱,西瓜表皮可以呼吸導致水分流失,瓜的風乾和其他果蔬風乾並無本質差異,跟安全沒有關係。

值得一提的是,這段小視頻並不是第一次出現,只要搜索“馬未都家的西瓜”就可以發現,至少在三四年的時間裡,每年都會出現這個視頻和相同的質疑,這次微信朋友圈熱議這個話題,不過是持續幾年的一個話題的再次翻炒而已。

貌似馬先生成為了食品安全的謠言的傳播者,非也!實際上馬先生在視頻一開始就說了“這是一個‘脫口秀’加‘脫手秀’的節目”, 在這個視頻中, 馬先生不僅“顯擺”了他家的老西瓜, 還展示了他的大馬士革刀。 整個視頻, 馬先生一直在緊扣文天祥的《西瓜吟》“拔出金佩刀, 斫破碧玉瓶。 千點紅櫻桃, 一團黃水晶……”說瓜、說刀, 視頻最後馬先生又說這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 可見這段視頻的主旨就是馬未都先生作為收藏家和文化人製作的一個奇聞趣事的段子。 而馬先生在視頻中的一句對“能否對食品安全放心”的感歎, 一句對400天西瓜不腐的好奇, 就被過度演繹成了對食品安全的質疑。

馬未都先生不是食品行業的專家, 也不是關注食品行業的名人,

他沒必要也不可能給不腐的西瓜進行科學的考據, 馬未都家西瓜的視頻不是食品安全宣傳片, 更不是食品安全謠言的發源地。 沒必要也不可能以從一個西瓜來推斷和評價當前的食品是否安全。 如果把馬先生洋溢著閒情逸趣的一段小視頻當成對食品安全的拷問, 真的是冤枉了馬未都先生了。 同樣的例證還有電視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 如果看到其中把擀好的麵條晾曬在並不潔淨的農家大院的畫面;看到其中沒有經過消毒程式就手工製作饅頭而且無照售賣的鏡頭, 就說這是宣傳不安全食品, 那不也是對這部優秀美食電視片的誤讀嗎?

而曲解炒作這段視頻有三種人, 分別是三種心態:一是斷章取義,

二是別有用心, 三是娛樂化傳播。 所謂斷章取義, 就是真的不懂食品安全知識, 僅僅憑視頻中的一句話, 把一段奇聞軼事錯誤地理解成“馬未都質疑食品安全”;所謂別有用心, 就是刻意歪曲食品安全的事實, 借馬先生的視頻, 製造和傳播錯誤的食品安全知識, 客觀上達到了製造謠言的目的;所謂娛樂化傳播, 就是不關心食品安全而在意自己的樂趣, 由於馬未都是名人, 把他的視頻貼上食品安全的標籤, 隨手轉發, 便達到了獵奇擴散的效果。 當然, 無論哪種人哪種心態, 這樣的行為都是對馬先生的傷害, 更是對食品行業和食品安全環境的傷害。

毫無疑問, 國家食藥監總局及時發佈了相關科普文章,

把“馬未都家的西瓜”變成傳播食品安全知識的工具, 這的確是一個值得點贊的明智之舉。 然而, 如果僅止于此, 馬未都家這個已經切開多年的西瓜恐怕來年還會重現。 要想讓這個被異化的西瓜“徹底地腐爛”, 不僅要有不斷的科普知識教育, 更重要的, 還要有國民科學素養和健康素養乃至文化素養的整體提升, 從資訊的更新到意識的轉變, 從知識的普及到素養的提升, 是一個升級的過程。 需要整個行業持久的耐心和更大的付出。 唯有如此, 才能讓公眾對身邊的一餐一食具有正確的認知和辨別能力, 才能讓具有非分之心者斷了不良的念想, 才能創造出良好的食品安全環境。 而要做到這些, 需要監管者的智慧, 需要專業人士的努力,
需要企業的責任, 也需要公眾的自覺。 食品安全是一篇永遠續寫的社會共治的大文章, 扎實的態度決定了成長的進程。 相信“馬未都家的西瓜”是一個有意義的章節, 也能引來一個精彩的開篇。 曉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