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中、韓歷史關係緊密,此碑400年歷史,七字真言盡顯國威!

韓國、朝鮮作為我國的邦鄰一直以來都是和我國唇亡齒寒的聯繫, 追溯歷史朝鮮半島與我國關係緊密。

早在商朝, 最初西周滅商後,

商朝貴族箕子(商紂王的親屬)帶領數千族人在朝鮮建立了第一個政權:箕子朝鮮。 近至明清兩朝, 朝鮮半島一直是我們的附屬國。

歷史上還有這樣一段趣事, 當時滿清入侵朝廷, 還要求朝鮮臨陣倒戈, 朝鮮國王說“我們跟朝廷的聯繫, 就是兒子和父親的聯繫,

哪有兒子協助外人打父親的”。 但是後來滿清佔據全國後, 清朝皇帝皇太極有意收復朝鮮半島, 發動了丙子胡亂, 終究因為滿清兵強將勇向清朝屈服, 願為清朝的藩屬國。

隨後不久皇太極命其建立一個功德碑, 其效果不在乎一方面顯視大清的威嚴,

另一方面用於震撼朝鮮。 清皇帝還要求路過官員要行大禮以示尊重。

好景不長, 清末迸發的甲午戰爭, 日本逼迫朝鮮半島附庸於他, 傾向日方的朝鮮官員覺得這個篆字刻寫的“大清皇帝功德碑”應該埋掉, 隨後便派人埋藏起來。

民國一年,

日本吞併朝鮮, 當地人不滿日方, 又將此碑挖出。 就這樣到先埋掉再挖出來反反復複多次, 直到1983年韓國總統命令, 將大清皇帝功德碑被移至松坡區石村洞區域, 並設為重點保護文物。 到此, 這塊被韓國人戲稱為“羞恥碑”才真實的重見天日。

這塊碑在朝鮮半島存在了四百餘年,

它的存在就是我國, 朝鮮, 日本之間關係證實。 任憑他人如何掩飾, 歷史的軌跡永遠不會改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