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文>正文

時常感到別人的成功是那麼輕鬆愜意,卻不知道他們成功背後的故事

時常感到別人的成功是那麼輕鬆愜意, 卻不知道他們成功背後的故事

楊總是我的老朋友, 也是我最佩服的人。 有人動不動就說自己是什麼碩士、博士的, 其實在我的心目中他們那些函授的或買來的文憑, 其含金量遠不如楊總的小中專。

楊總是八十年代初考上的學, 相對於今天的文憑來說, 那時的小中專也是個金磚。 儘管後來因為企業改制, 他一度成了下崗人員, 但這不但成了他人生難得的機遇, 同時還應驗了那句是金子到什麼地方都發光的古話。

也就是十多年的功夫, 楊總從不明分文一躍躋身于成功人士的行列,

身價過億, 對很多人來說著實是一個迷, 這也多次勾起我的好奇心, 於是就一直想著探尋他是如何淘得第一桶金的, 也好踏著他的足跡前進一回。

我知道楊總不論是在生意場上, 還是在支持政府工作關心社會公益方面, 都是沒得說的。 這雖是成功人士必備的智慧和人格魅力, 但沒有第一桶金做支撐, 你是不具備這樣的資格的。

直到前不久因為一個偶然的機會, 我才知道他的一個秘密。

圖片來自網路

事情是這樣的, 我有一位朋友在楊總的老家投資, 他的發小想著攬點工程, 為這事我同他一起去了次他的老家。

就在走到離他家不遠的一個村子時, 楊總對我說, 馬廳長就是這個村的。 這時我才知道, 別看他們兩個村子離得很近, 卻不是一個地區的。 單從籍貫上看, 誰也不會把他們兩個聯繫在一起。

楊總所說的馬廳長, 就是我們縣裡的老書記, 現在省裡當廳長。 馬廳長家裡的人都很有本事, 多數在外地, 只有一個退休的哥哥故土難離,

在家養老。 楊總專程去看望了他, 並稱他二哥。

二哥是楊總姑奶奶的孫子, 這關係說近很近, 說遠也不遠, 不過兩家人走動得一直比較頻繁, 楊總父親沒少給姑姑出了力, 關係也就顯得鐵些。

楊總從老家機械廠下崗那年, 馬廳長正在我們縣裡當縣長。 起初楊總家裡想讓他給疏通一下關係, 好找個吃飯的地方, 沒想到馬廳長說, 你乾脆下海到我那裡去算了。

家裡好不容易出他這麼個人才, 當然不同意他這麼幹, 這一下海就不吃公家飯了, 可楊總堅信馬縣長的眼光肯定錯不了。

就在馬縣長升任縣委書記的前一年, 楊總來我們縣裡發展, 註冊成立了自己的公司。 在馬縣長的運作下, 廣東一家公司給他提供資金擔保, 以三萬元的價格拍下了剛剛成立的開發區的一百五十畝地。

那時的土地價格是三到五萬元不等, 由於他的地腳差, 離路遠, 價格也就便宜。 他屬於招商引資過來的, 享受到不少的優惠政策不說, 各種手續當然全是一路綠燈。

土地到手就可以抵押, 他們很快就著手貸款, 先後用貸款建起辦公樓、標準車間, 並拉起了圍牆。

轉眼二年多的時間過去了, 就在這兩年間, 土地的價格長了一倍還多。 楊總當時想把公司轉讓出去, 幾百萬的債務壓得他喘不過氣來不說, 他知道自己是空手套白狼, 不能讓馬書記一直替他擔著風險, 越是關係鐵, 越不能影響他的前程。

就在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訴馬書記時, 卻被告之還不到時候。 馬書記知道他的日子清苦,

表面上看他的公司光土地升值就賺了不少, 但這些只是個數字而已, 唯一的一點收入就是計程車間的那點小錢。 就是平時有些應酬, 都時常捉襟見肘。 老家甚至有人說, 他在外面做生意賠了本, 連飯都混不上了。

就在這不久, 全國掀起了大開發的熱潮, 縣裡決定要在開發區中間修一條南北大道, 巧的是, 楊總的公司正好被占去三分之一。 此時的地價已經上升到二十四萬元一畝, 光占地賠償他一把就到手了一千二百萬, 還完了所有的欠款連一半都沒用。 這大道一通, 醜小鴨突然就成了白天鵝, 剩下的那一百畝廠區, 一下躍升成了緊靠大道的黃金寶地。

這時正好有一家外地大公司過來開發市場, 看中了楊總這個位置, 但他們幾次上門要以三千萬元的價格收購,都被楊總謝絕。為了留住這家公司,政府不得不派人出面協調。楊總深明大義,同意進行置換,那家公司把政府特批的一百畝地轉給楊總,又支付給楊總二千五百萬元現金,政府也在經濟上給他補貼了一下。

圖片來自網路

就這樣,他除了一百畝土地外,手中還有近三千萬的資金,擁有了撬動地球的支點,真正屬於自己的第一桶金。從那以後,他沒再從銀行貸過一分錢,反而是銀行經常有人過來拉他去幫著完存款任務。

時至今日,楊總沒一點資金壓力,生意依然風聲水起,可已沒誰還能記起關於那片土地的事兒。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時常感到別人的成功是那麼地輕鬆愜意,一不小心就闖出了一片天地,最根本的是我們不知道他們成功背後的故事。

但他們幾次上門要以三千萬元的價格收購,都被楊總謝絕。為了留住這家公司,政府不得不派人出面協調。楊總深明大義,同意進行置換,那家公司把政府特批的一百畝地轉給楊總,又支付給楊總二千五百萬元現金,政府也在經濟上給他補貼了一下。

圖片來自網路

就這樣,他除了一百畝土地外,手中還有近三千萬的資金,擁有了撬動地球的支點,真正屬於自己的第一桶金。從那以後,他沒再從銀行貸過一分錢,反而是銀行經常有人過來拉他去幫著完存款任務。

時至今日,楊總沒一點資金壓力,生意依然風聲水起,可已沒誰還能記起關於那片土地的事兒。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時常感到別人的成功是那麼地輕鬆愜意,一不小心就闖出了一片天地,最根本的是我們不知道他們成功背後的故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