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軼事」董必武曾與朱德“鬥壽”

董必武

董必武是中國共產黨創始人之一, 為新中國立下了不可磨滅的功勳。 他的一生波瀾壯闊, 參加過辛亥革命、五四運動、抗日戰爭、解放戰爭,

親歷了新中國的建立, 大家尊稱其為董老。

董必武德高望重, 為人厚道謙和, 一生不慕名利。 他總是面帶微笑, 一撇八字鬍, 一副慈眉善目的模樣, 和藹可親。 他生活儉樸, 工作繁忙, 卻有其獨特的養生之道, 以保身心健康, 得以享壽九十。 他常說:關於養生, 他有“三不”口訣, 吃飯不飽、走路不跑、遇事不惱。 除了“三不”口訣, 董必武的長壽與其良好的家風、儉樸的生活、日常的愛好是分不開的, 更重要的是其豁達的心胸。

家風傳世 言傳身教

1886年3月5日, 董必武誕生于湖北省黃安縣(今紅安縣)城南街一個清貧教書先生的家庭裡。 雖然生活貧困, 但董家一直保持著勤勞樸實、忠厚正直的家風。 每逢中秋佳節全家團聚之時, 董必武的祖父都要進行一次傳統的“家風”教育。

其母蔡氏更是經常鼓勵他刻苦讀書, 長大了要為窮苦百姓做些有益的事情。

董必武深受影響, 刻苦學習, 孜孜追求。 1903年考取秀才;1905年考入湖北“文普通”學堂;1910年畢業, 獲清朝學部授予的拔貢學銜, 後去日本研修法律。 在日期間, 他加入同盟會, 參加了辛亥革命。 1919年, 他在上海參加了五四運動, 1920年秋在武漢建立了共產主義小組, 1921年出席中共一大, 努力為人民追求建設美好的未來社會。

董必武紅安故居

優良家風, 長輩的言傳身教, 培養了董必武儒雅、心胸豁達、不驕不躁、不斷追求的性格, 成了董必武長壽的良好基礎。 從《董必武家書》可以看出, 他非常推崇樸素、誠實、勇敢、堅毅等中國優良傳統道德風尚, 並以身作則, 對子女教育十分嚴格。 他常告誡子女, “要做自食其力的老實人”。 其子董良羽回憶說, “父親很嚴肅, 但他很有人情味, 不打人, 甚至沒有罵過我”, “父親對我影響最大的就是做人要有規矩”。

董必武全家福

勤儉生活 儉以養德

董必武雖然是中共創始人之一, 但從來沒有擺過“老資格”。 相反, 他每時每刻都嚴格要求自己。 他曾說“吃飯穿衣見精神”。 他不抽煙、不喝酒, 生活簡單而且有規律, 從不鋪張浪費。 他曾將自己比作“老牛”, 意思是除了“吃點草料”, 別無他求。

長征時, 已年過半百的董必武從不要求組織上對他在生活上有任何特殊照顧,

和身邊的戰士們吃著同樣的飯菜, 住著同樣的帳篷。 有一天, 警衛班的戰士抓到了幾條魚, 就讓炊事員熬了一鍋魚湯, 想給董必武補補身子。 董必武知道後, 連忙將戰士們都叫來一起吃, 笑著說:“還是大家在一起吃才香呢!要不我吃不下, 也吃不香啊!”。

抗戰時, 董必武作為中共代表團的領導之一, 長期駐紮在重慶。 重慶作為當時的陪都, 生活條件比延安好很多。 但董必武依然保持著儉樸的生活習慣。 有一次, 報社的幾位元記者前去採訪, 恰逢午飯時間, 董必武宴請他們一起吃飯。 餐桌上擺著豆腐炒肉沫、小鹹魚、素燒白菜和菜湯, 當記者們得知, 平常董必武大多是一份素菜和米飯, 這是專門為客人做的後,都深受觸動。

1949年後,董必武依然保持著艱苦樸素的生活作風。他最喜歡的日常菜肴是新鮮蔬菜、豆腐等。他還酷愛家鄉的泡酸豇豆、臭豆腐和白水煮豆腐。每當吃飯前,他會背誦《憫農》,教育子女愛惜糧食。每當有米粒掉落,必責令子女撿起吃掉。他還對子女採取“實物供應”,從來不給零錢買零食和消耗品。董必武的妻子生活亦是樸素,穿的衣服大都是拿董必武的舊衣服改了再穿。

“儉以養德”、“仁者壽”是中國古已有之的長壽觀念。《尚書·大禹謨》雲:“克勤於邦,克儉於家”。《左傳》雲:“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節儉是大的德行。古人認為“仁者壽”。《醫先》亦雲:“養德,養生,無二術也”。

讀書養氣 練字健身

董必武非常喜歡書法。常年的革命生涯,他經常通過寫大字、寫詩、慢走來抒發內心之情。晚年,董必武更是筆墨不輟,醉心書法。甚至戶外散步時,他會用手杖當筆,在地上練習大字。

他曾與朱德“鬥壽”,比誰的運動方式養生的功效最好。朱德熱愛各項體育運動,如打馬球、體操、爬山等,到了八十九歲高齡還曾遊北戴河。朱德認為“生命在於運動”;而董必武秀才出身,舞文弄墨,勤于書法,他認為“寫大字是最好的運動”。

書法注重形神共養、講求神與心的結合,是一種獨特的養生方法。清代周星蓮在《臨池管見》中說:“作書能養氣,亦能助氣。靜坐作楷書數十字或數百字,便覺矜躁俱平;若行草,任意揮灑,至痛快淋漓之時,又覺靈心煥發。”

醉心書法的董必武

董必武還酷愛讀書,終身勤學不輟,直至44歲仍在新學英語。他常跟別人說“有學而不能者,未有不學而能者”;“活到老學到老,學到老學不了,必須珍惜時間,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時間堅持學習,不可虛度光陰”;直至八九十歲高齡,還題詩自勉,“蹲點未能知老至,觀書有得覺思清。”董必武還經常勉勵子女“學要有恆,尤要專心”。

董必武在讀報

董必武還會做些其他鍛煉。他酷愛乒乓球,“文革”前期,他在住宅旁清理了一間汽車庫,安放了一張乒乓球桌,作為“健身房”。他經常和保衛人員在此打乒乓球,借此鍛煉身體。董必武也會散步或爬山,時常是出汗方才停止。游泳和太極拳,也是他的運動之一。

董必武在打乒乓球

董必武動靜結合的養生之法,十分符合傳統的“運動使人長壽,靜功使人延年”思想。陳攖甯先生是中國近現代道教領袖人物,仙學創始人,在中醫學界也頗有威望。新中國成立後,陳攖甯先生來北京工作。北京的中醫,包括施今墨等名醫曾多次向他請教。董必武、李維漢等也都去白雲觀聽陳老先生講述老年保健方法。

董必武在中南海打太極拳健身

心胸豁達 境界高遠

豁達的心胸是董必武長壽的最重要秘訣。董必武心胸開闊、心態平和、樂觀豁達,一生不慕名利。他默默無聞地奉獻著一生,境界高遠,始終堅持黨和人民的利益高於一切。他曾說:“我就是一塊補丁,黨把我補到哪裡,我就在哪裡起自己的一點作用。”

他有一顆共產黨人的偉大胸襟,始終以民族大義為重。在戰爭時期,他與周恩來並肩作戰,團結、爭取民主人士。他從不苛求對方,遇事為對方著想,不強人所難;總是耐心引導,促其覺悟;總是尊重對方,認真對待他人意見,肯定別人正確的地方。他堅持原則,光明正大,實事求是,動之以情,曉之以理。黃炎培曾對其評價:“平而不苛,深入而能客觀。”

董必武還對年輕一輩、黨外人士充滿尊敬。謝和賡、王瑩從美國歸國,暫居北京招待所。董必武不因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對立,親自接見他們,噓寒問暖,還鼓勵王瑩好好創作。王瑩深受感動,消除了顧慮,深感董必武寬廣的胸懷。事後,還手書董必武夫人何蓮芝“無限深情永難忘!”

董必武,既以一位長者的姿態關懷著年輕一輩,也以一位共產黨人的胸襟,團結包容民主人士,愛護著黨外人士,始終保持著一種昂揚向上的革命激情,將自己的精力投入到社會主義革命建設之中,渾身充滿著“革命幹勁”。董必武的兒子董良羽回憶說,“我繼承了父親一顆特別平常的心。”董必武的長壽與其豁達的心胸、平常的心態是分不開的。

不忘初心 矢志不渝

六十一歲高齡的董必武,在為妻賀壽時,賦詩寫道:

貽我含笑花,報以忘憂草。

莫憂兒女事,常笑偕吾老。

儼然一位慈祥的老者,充滿著生活的情趣。他一生為人低調,時刻嚴格要求自身,一生勤學不輟,直至董必武去世前28天,還著自壽詩《九十初度》,對其一生進行總結,茲錄之於下:

九十光陰瞬息過,吾生多難感蹉跎。

五朝敝政皆親歷,一代新規要漸磨。

徹底革心兼革面,隨人治嶺與治河。

遵從馬列無不勝,深信前途會伐柯。

詩是心的言語。此詩讀罷,眼前出現一個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的形象。這位走向生命盡頭的老人,仍然充滿著生命的鬥志,革命青春仍在。董必武革命家的開闊心胸、豁達精神躍然紙上,正如郭沫若所言:“革命功高譽未過,九旬壽考靡蹉跎。”其長壽之妙,恰恰是在這樂觀的革命主義吧。

作者:布明虎 劉邦棟

編輯:陳曉燕 周冰倩

文史e家原創內容

如需轉載,請聯絡我們獲取版權

好文推薦:點擊文字,立即查閱

【揭秘】戴笠親信沈醉回憶中共叛徒張國燾的軍統歲月【揭秘】清末北京如何治理氾濫的娼妓業【名人養生】“養生達人”何應欽的長壽之道

“抗戰夫人”“淪陷夫人”和“劫收夫人”

【養生必讀】破譯“女神”宋美齡的長壽密碼

“秋膘”您得這麼貼:“姑姑筵”,蔣介石、宋美齡、張學良都饞這口!

【解密】蔣介石三次下野與家族關係

【人物春秋】打手、舵手、推手:蔣經國的一生

【權威解讀】日本戰史中的國民黨正面戰場

【名家論史】馬勇:為什麼說甲午戰爭日本“太小人”

這是專門為客人做的後,都深受觸動。

1949年後,董必武依然保持著艱苦樸素的生活作風。他最喜歡的日常菜肴是新鮮蔬菜、豆腐等。他還酷愛家鄉的泡酸豇豆、臭豆腐和白水煮豆腐。每當吃飯前,他會背誦《憫農》,教育子女愛惜糧食。每當有米粒掉落,必責令子女撿起吃掉。他還對子女採取“實物供應”,從來不給零錢買零食和消耗品。董必武的妻子生活亦是樸素,穿的衣服大都是拿董必武的舊衣服改了再穿。

“儉以養德”、“仁者壽”是中國古已有之的長壽觀念。《尚書·大禹謨》雲:“克勤於邦,克儉於家”。《左傳》雲:“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節儉是大的德行。古人認為“仁者壽”。《醫先》亦雲:“養德,養生,無二術也”。

讀書養氣 練字健身

董必武非常喜歡書法。常年的革命生涯,他經常通過寫大字、寫詩、慢走來抒發內心之情。晚年,董必武更是筆墨不輟,醉心書法。甚至戶外散步時,他會用手杖當筆,在地上練習大字。

他曾與朱德“鬥壽”,比誰的運動方式養生的功效最好。朱德熱愛各項體育運動,如打馬球、體操、爬山等,到了八十九歲高齡還曾遊北戴河。朱德認為“生命在於運動”;而董必武秀才出身,舞文弄墨,勤于書法,他認為“寫大字是最好的運動”。

書法注重形神共養、講求神與心的結合,是一種獨特的養生方法。清代周星蓮在《臨池管見》中說:“作書能養氣,亦能助氣。靜坐作楷書數十字或數百字,便覺矜躁俱平;若行草,任意揮灑,至痛快淋漓之時,又覺靈心煥發。”

醉心書法的董必武

董必武還酷愛讀書,終身勤學不輟,直至44歲仍在新學英語。他常跟別人說“有學而不能者,未有不學而能者”;“活到老學到老,學到老學不了,必須珍惜時間,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時間堅持學習,不可虛度光陰”;直至八九十歲高齡,還題詩自勉,“蹲點未能知老至,觀書有得覺思清。”董必武還經常勉勵子女“學要有恆,尤要專心”。

董必武在讀報

董必武還會做些其他鍛煉。他酷愛乒乓球,“文革”前期,他在住宅旁清理了一間汽車庫,安放了一張乒乓球桌,作為“健身房”。他經常和保衛人員在此打乒乓球,借此鍛煉身體。董必武也會散步或爬山,時常是出汗方才停止。游泳和太極拳,也是他的運動之一。

董必武在打乒乓球

董必武動靜結合的養生之法,十分符合傳統的“運動使人長壽,靜功使人延年”思想。陳攖甯先生是中國近現代道教領袖人物,仙學創始人,在中醫學界也頗有威望。新中國成立後,陳攖甯先生來北京工作。北京的中醫,包括施今墨等名醫曾多次向他請教。董必武、李維漢等也都去白雲觀聽陳老先生講述老年保健方法。

董必武在中南海打太極拳健身

心胸豁達 境界高遠

豁達的心胸是董必武長壽的最重要秘訣。董必武心胸開闊、心態平和、樂觀豁達,一生不慕名利。他默默無聞地奉獻著一生,境界高遠,始終堅持黨和人民的利益高於一切。他曾說:“我就是一塊補丁,黨把我補到哪裡,我就在哪裡起自己的一點作用。”

他有一顆共產黨人的偉大胸襟,始終以民族大義為重。在戰爭時期,他與周恩來並肩作戰,團結、爭取民主人士。他從不苛求對方,遇事為對方著想,不強人所難;總是耐心引導,促其覺悟;總是尊重對方,認真對待他人意見,肯定別人正確的地方。他堅持原則,光明正大,實事求是,動之以情,曉之以理。黃炎培曾對其評價:“平而不苛,深入而能客觀。”

董必武還對年輕一輩、黨外人士充滿尊敬。謝和賡、王瑩從美國歸國,暫居北京招待所。董必武不因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對立,親自接見他們,噓寒問暖,還鼓勵王瑩好好創作。王瑩深受感動,消除了顧慮,深感董必武寬廣的胸懷。事後,還手書董必武夫人何蓮芝“無限深情永難忘!”

董必武,既以一位長者的姿態關懷著年輕一輩,也以一位共產黨人的胸襟,團結包容民主人士,愛護著黨外人士,始終保持著一種昂揚向上的革命激情,將自己的精力投入到社會主義革命建設之中,渾身充滿著“革命幹勁”。董必武的兒子董良羽回憶說,“我繼承了父親一顆特別平常的心。”董必武的長壽與其豁達的心胸、平常的心態是分不開的。

不忘初心 矢志不渝

六十一歲高齡的董必武,在為妻賀壽時,賦詩寫道:

貽我含笑花,報以忘憂草。

莫憂兒女事,常笑偕吾老。

儼然一位慈祥的老者,充滿著生活的情趣。他一生為人低調,時刻嚴格要求自身,一生勤學不輟,直至董必武去世前28天,還著自壽詩《九十初度》,對其一生進行總結,茲錄之於下:

九十光陰瞬息過,吾生多難感蹉跎。

五朝敝政皆親歷,一代新規要漸磨。

徹底革心兼革面,隨人治嶺與治河。

遵從馬列無不勝,深信前途會伐柯。

詩是心的言語。此詩讀罷,眼前出現一個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的形象。這位走向生命盡頭的老人,仍然充滿著生命的鬥志,革命青春仍在。董必武革命家的開闊心胸、豁達精神躍然紙上,正如郭沫若所言:“革命功高譽未過,九旬壽考靡蹉跎。”其長壽之妙,恰恰是在這樂觀的革命主義吧。

作者:布明虎 劉邦棟

編輯:陳曉燕 周冰倩

文史e家原創內容

如需轉載,請聯絡我們獲取版權

好文推薦:點擊文字,立即查閱

【揭秘】戴笠親信沈醉回憶中共叛徒張國燾的軍統歲月【揭秘】清末北京如何治理氾濫的娼妓業【名人養生】“養生達人”何應欽的長壽之道

“抗戰夫人”“淪陷夫人”和“劫收夫人”

【養生必讀】破譯“女神”宋美齡的長壽密碼

“秋膘”您得這麼貼:“姑姑筵”,蔣介石、宋美齡、張學良都饞這口!

【解密】蔣介石三次下野與家族關係

【人物春秋】打手、舵手、推手:蔣經國的一生

【權威解讀】日本戰史中的國民黨正面戰場

【名家論史】馬勇:為什麼說甲午戰爭日本“太小人”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