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蜀中人物」朱德

朱德, 原名朱代珍, 後曾改名朱建德, 字玉階, 1886 年 12月 1 日 (清光緒十二年十一月六日) 生於儀隴縣馬鞍場李家灣 (今丁家灣) 一佃農家庭。 朱德父親朱世林、母親鐘夫人節衣縮食, 借債送朱德讀書。 鐘夫人一生勤勞節儉, 樂善好施, 孝敬長輩, 憎恨惡霸。 在其影響下, 啟發了童年的朱德具有反抗壓迫和追求光明的意識, 培養了朱德向困難作鬥爭的勇氣。 她支持朱德追求新的生活, 走上革命道路。

朱德幼年入私塾, 1906 年入順慶府 (今南充市) 中學堂。 1907 年進入四川高等學堂附設體育學堂學習。 1908年他在儀隴縣高等小學任體育教習兼庶務。 1909年朱德考入雲南陸軍講武堂, 同年參加中國同盟會, 積極參與推翻清王朝統治的鬥爭。 1911 年, 朱德講武堂畢業後, 被派到雲南新編陸軍任副目(副班長), 後升排長。 在此期間, 他秘密向士兵宣傳同盟會的綱領和同盟會在各地組織反清起義的情況。

同年 10月, 他在雲南參加了辛亥革命, 時任隊官(即連長), 率部攻陷總督衙門。 辛亥革命後, 他奉命援川, 支援四川起義軍。

1912年朱德返回昆明, 任講武堂軍事教官。 1913 年起, 朱德先後任滇軍營長及團長、護國軍支隊長、靖國軍第二軍第十三旅旅長、雲南陸軍憲兵司令部司令官、雲南省警務處處長兼省會員警廳廳長, 參加了護國和護法戰爭。 1916年在川南納溪棉花坡戰鬥中, 率部英勇殺敵, 挫敗北洋軍。

在十月革命和五四運動的影響下, 朱德逐漸接受馬克思主義。 1922 年, 朱德為了尋求革命真理, 毅然拋棄高官厚祿, 到上海、北京尋找中國共產黨組織。 在上海時他先後會見了孫中山和陳獨秀。 同年9月, 他與好友孫炳文一道赴德國留學。

11月, 由周恩來和張申府介紹, 朱德在柏林加入中國共產黨。

1923年朱德在哥廷根市格奧爾格·奧古斯特大學哲學系學習, 他利用業餘時間研究軍事。 1925 年因朱德積極從事革命活動, 兩次被德國當局逮捕, 7月被驅逐出境。 繼後朱德轉到蘇聯學習軍事。

1926年 7月, 朱德回國。

為配合北伐, 他被中共黨組織派回四川, 任國民革命軍第二十軍楊森部黨代表, 爭取楊森部北伐。 同時, 參與領導了萬縣人民反抗英國軍艦炮轟萬縣的鬥爭。 11月, 他與楊闇公、劉伯承組成中共重慶地方委員會軍事委員會, 領導瀘 (州) 順 (慶) 起義。

1927年初, 朱德遵照中共中央指示到江西南昌任國民革命軍第三軍軍官教育團團長, 培訓了一批革命軍事幹部。 同年 3月, 他兼任南昌市公安局局長, 曾以部分槍支武裝農民自衛軍。 8月, 朱德參與領導南昌起義, 任起義軍第九軍副軍長。 起義軍主力在廣東潮 (州)汕 (頭) 地區失敗後, 他和陳毅率領餘部轉戰閩贛粵邊界, 立足農村, 堅持革命鬥爭, 保存革命力量, 並對部隊進行多次整頓, 領導部隊由單純打仗轉變為同時做群眾工作,

發動農民進行打土豪的鬥爭;在軍事戰略上開始實行從正規戰到遊擊戰的轉變;在戰術上由硬打硬拼轉變為有把握的仗就打, 沒有把握的仗就不打, 不打就“遊”。 朱德指出:今後中國革命戰爭的主要形式是農民的遊擊戰爭。 1928年 1月, 他同陳毅等在中共湖南特委的配合下, 發動了遍及十餘縣的湘南起義, 攻佔了宜章縣城, 並先後成立了工農革命軍第 1、3、7、4師, 把工農革命軍和湘南農民運動結合起來, 走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 同年 4月, 朱德與陳毅 率萬餘人轉移到井岡山, 和毛澤東領導的秋收起義部隊會合, 成立工農革命軍 (不久改稱中國工農紅軍) 第四軍, 朱德任軍長, 毛澤東任黨代表。 他與毛澤東指揮第四軍進行五鬥江、草市坳、龍源口等戰鬥,挫敗了國民黨軍對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多次“進剿”和“會剿”。這期間,朱德根據他早年在滇南剿匪和在井岡山的鬥爭經驗,同毛澤東等總結出中國革命遊擊戰爭的原則,即著名的十六字訣:“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

1929 年初,朱德與毛澤東率紅四軍主力轉戰贛南、閩西,開闢了中央革命根據地。同年 12月,他在紅四軍召開的第九次代表大會 (古田會議) 上作了軍事報告,並參與制訂著名的古田會議決議。1930 年8月,朱德任第一方面軍總司令、紅軍總司令。同年 9月,在中共六屆三中全會上,他被選為中共中央候補委員。1930 年 11月到 1931 年 9月,朱德同毛澤東一起,指揮一方面軍,採取誘敵深入的戰略方針,集中優勢兵力 ,各個擊破的戰法 ,先後挫敗了國民黨軍隊對中央革命根據地的第一、二、三次“圍剿”,使中央革命根據地得到鞏固和發展。1931 年 11 月,朱德任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執行委員、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1933 年春,他同周恩來一起採取運動戰的戰略方針,以大兵團伏擊戰法,挫敗了敵人的第四次“圍剿”。1934 年 1月,在中共六屆五中會會上朱德被選為中央政治局委員。同年 10 月,朱德參 加 長 征。

1935 年1月的遵義會議上,朱德支持毛澤東的正確主張,隨後,他與毛澤東、周恩來等指揮中央紅軍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採取靈活的運動戰,擺脫了國民黨軍隊的圍追堵截,取得了戰略轉移的決定性勝利。1935 年6月,紅四方面軍在懋功與紅一方面軍會師。8月,中共中央毛兒蓋會議決定紅軍分左右兩路北上。朱德兼左路軍總指揮,率紅一方面軍五、九軍團和紅四方面軍第九、三十、三十二軍及紅軍總司令部人員,從左路北上。1936年6月,紅二方面軍同紅四方面軍在甘孜會師。在此期間,朱德先後同劉伯承、任弼時、賀龍等及四方面軍的廣大指戰員同張國燾分裂党、分裂紅軍的活動進行鬥爭,為 1936 年10月紅軍一、二、四方面軍的勝利會師、奪取長征的最後勝利作出了貢獻。

1937 年6月,朱德兼任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軍事研究委員會主任,領導總結國內革命戰爭的經驗教訓,研究對口作戰的戰略戰術,開展軍事教育抗戰爆發後,朱德同周恩來、葉劍英代表中共党赴南京參加國防會議,同國民黨就共同抗日問題進行談判。中國工農紅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後,朱德任總指揮,率領八路軍開赴山西前線,抵抗日軍的侵略。9 月下旬,八路軍取得平型關戰鬥的勝利。之後,朱德及時總結經驗,指導抗戰,並積極配合國民黨軍隊對日作戰。繼後,他指揮八路軍各部深入敵後,放手發動群眾,廣泛開展獨立自主的遊擊戰爭。

1938 年3月,朱德先後兼任第二戰區東路軍總指揮和第十八集團軍總司令,第二戰區副司令長官。1938 年4月,朱德同彭德懷等指揮八路軍,挫敗了日軍對晉東南抗日根據地發動的“九路圍攻”,鞏固和擴大了晉冀豫抗日根據地。隨後他指揮八路軍一二九師主力及一一五師一部挺進冀南、豫北,開展平原遊擊戰,並領導八路軍鞏固和發展華北敵後各抗日根據地。1940 年春,朱德與彭德懷指揮八路軍沉重地打擊了國民黨頑軍朱懷冰部。這次不僅打退國民黨軍發動的第一次反共高潮,且鞏固和擴大了太行山抗日根據地。

1940年 5 月,朱德從前線返回延安,參加中共中央和中央軍委的領導工作,協助毛澤東指揮全國各抗日根據地的抗日戰爭。同年冬,在國民黨對陝甘寧邊區和各抗日根據地實行經濟封鎖情況下,朱德首倡“南泥灣政策”,開展群眾大生產運動,克服了經濟困難,對堅持抗戰到勝利起了很大作用。1941年10月,朱德在延安參與發起成立東方各民族反法西斯聯盟,並被選為執行委員,從事東方各民族反法西斯的統一戰線的工作。11月,中共中央及中央軍委決定成立軍事教育委員會和軍政學院,朱德負責領導軍事教育委員會並兼任軍政學院院長。1945 年4月,朱德在中共“七大”上作了《論解放區戰場》的軍事報告,總結了中國共產黨領導武裝鬥爭,特別是解放區對日作戰的經驗,論述了中國人民抗戰的軍事路線、人民軍隊的建軍原則以及養兵、練兵、用兵的方法。同年6月,在中共七屆一中全會上,朱德當選為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日本宣佈投降前後,朱德同毛澤東一起領導八路軍、新四軍向日偽軍開展全面反攻,解放了華北、華中等廣大地區。抗戰勝利後,他與劉少奇等提出“向北發展,向南防禦”的戰略方針,並極力主張及早佔領東北戰略要地,將華北連成一片,免遭國民黨軍的夾擊。

解放戰爭時期,朱德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司令、中央軍委副主席,協助毛澤東指揮全國解放戰爭。1947 年 3月,國民黨軍對解放區發動重點進攻,中共中央和人民解放軍總部主動撤出延安,朱德同劉少奇等組成中共中央工作委員會,到華北開展中央委託的工作。10月,朱德親臨華北前線指揮作戰,先後指揮晉察冀野戰軍取得清風店戰役、石家莊戰役的勝利。1948 年,朱德參與組織指揮了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取得戰略決戰的決定性勝利。1949年4月 21 日,朱德同毛澤東發出《向全國進軍的命令》,接著,協助毛澤東指揮百萬大軍強渡長江,23 日,一舉攻戰南京。旋即,各野戰軍乘勝追擊,陸續解放了華東、中南、西南、西北等地區,徹底推翻了國民黨在中國大陸的統治。在長期的革命實踐中,朱德從實際出發,建設人民軍隊,決定戰略戰術,對毛澤東思想的形成和發展作出了貢獻。

建國後,朱德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司令、中共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副主席、中央軍委副主席、國防委員會副主席。1955 年授予元帥軍銜,名列十大元帥之首,獲一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在中共八屆一中全會上,朱德被選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共中央副主席,在中共九屆一中全會上,被選為中央政治局委員;在中共十屆一中全會上,被選為中央政治局常委。從 1959 年起,連續當選為第二、三、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他參與制定了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參與領導了空軍、海軍和裝甲兵等兵種的組建工作,並深入基層檢閱和指導部隊的建設,參與制定了“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決策。朱德還關心後勤工作和軍工業的發展,要求儘快生產出現代化的武器裝備,以適應建設現代化、正規化國防軍的需要,他十分重視部隊的訓練、強調實施現代化、正規化的統一訓練計畫,辦好各類各級軍事院校。在他 88歲高齡時,仍親自視察海軍艦艇,並乘艦出海檢閱。

“在文化大革命”中,朱德受到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的誹謗、攻擊。對此,他進行了抵制和鬥爭。由於受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的打擊和折磨,於1976年7月 6 日在北京逝世,享年 90歲。他的主要著作收入《朱德選集》。

(來源《四川省志·人物志》)

他與毛澤東指揮第四軍進行五鬥江、草市坳、龍源口等戰鬥,挫敗了國民黨軍對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多次“進剿”和“會剿”。這期間,朱德根據他早年在滇南剿匪和在井岡山的鬥爭經驗,同毛澤東等總結出中國革命遊擊戰爭的原則,即著名的十六字訣:“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

1929 年初,朱德與毛澤東率紅四軍主力轉戰贛南、閩西,開闢了中央革命根據地。同年 12月,他在紅四軍召開的第九次代表大會 (古田會議) 上作了軍事報告,並參與制訂著名的古田會議決議。1930 年8月,朱德任第一方面軍總司令、紅軍總司令。同年 9月,在中共六屆三中全會上,他被選為中共中央候補委員。1930 年 11月到 1931 年 9月,朱德同毛澤東一起,指揮一方面軍,採取誘敵深入的戰略方針,集中優勢兵力 ,各個擊破的戰法 ,先後挫敗了國民黨軍隊對中央革命根據地的第一、二、三次“圍剿”,使中央革命根據地得到鞏固和發展。1931 年 11 月,朱德任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執行委員、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1933 年春,他同周恩來一起採取運動戰的戰略方針,以大兵團伏擊戰法,挫敗了敵人的第四次“圍剿”。1934 年 1月,在中共六屆五中會會上朱德被選為中央政治局委員。同年 10 月,朱德參 加 長 征。

1935 年1月的遵義會議上,朱德支持毛澤東的正確主張,隨後,他與毛澤東、周恩來等指揮中央紅軍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採取靈活的運動戰,擺脫了國民黨軍隊的圍追堵截,取得了戰略轉移的決定性勝利。1935 年6月,紅四方面軍在懋功與紅一方面軍會師。8月,中共中央毛兒蓋會議決定紅軍分左右兩路北上。朱德兼左路軍總指揮,率紅一方面軍五、九軍團和紅四方面軍第九、三十、三十二軍及紅軍總司令部人員,從左路北上。1936年6月,紅二方面軍同紅四方面軍在甘孜會師。在此期間,朱德先後同劉伯承、任弼時、賀龍等及四方面軍的廣大指戰員同張國燾分裂党、分裂紅軍的活動進行鬥爭,為 1936 年10月紅軍一、二、四方面軍的勝利會師、奪取長征的最後勝利作出了貢獻。

1937 年6月,朱德兼任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軍事研究委員會主任,領導總結國內革命戰爭的經驗教訓,研究對口作戰的戰略戰術,開展軍事教育抗戰爆發後,朱德同周恩來、葉劍英代表中共党赴南京參加國防會議,同國民黨就共同抗日問題進行談判。中國工農紅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後,朱德任總指揮,率領八路軍開赴山西前線,抵抗日軍的侵略。9 月下旬,八路軍取得平型關戰鬥的勝利。之後,朱德及時總結經驗,指導抗戰,並積極配合國民黨軍隊對日作戰。繼後,他指揮八路軍各部深入敵後,放手發動群眾,廣泛開展獨立自主的遊擊戰爭。

1938 年3月,朱德先後兼任第二戰區東路軍總指揮和第十八集團軍總司令,第二戰區副司令長官。1938 年4月,朱德同彭德懷等指揮八路軍,挫敗了日軍對晉東南抗日根據地發動的“九路圍攻”,鞏固和擴大了晉冀豫抗日根據地。隨後他指揮八路軍一二九師主力及一一五師一部挺進冀南、豫北,開展平原遊擊戰,並領導八路軍鞏固和發展華北敵後各抗日根據地。1940 年春,朱德與彭德懷指揮八路軍沉重地打擊了國民黨頑軍朱懷冰部。這次不僅打退國民黨軍發動的第一次反共高潮,且鞏固和擴大了太行山抗日根據地。

1940年 5 月,朱德從前線返回延安,參加中共中央和中央軍委的領導工作,協助毛澤東指揮全國各抗日根據地的抗日戰爭。同年冬,在國民黨對陝甘寧邊區和各抗日根據地實行經濟封鎖情況下,朱德首倡“南泥灣政策”,開展群眾大生產運動,克服了經濟困難,對堅持抗戰到勝利起了很大作用。1941年10月,朱德在延安參與發起成立東方各民族反法西斯聯盟,並被選為執行委員,從事東方各民族反法西斯的統一戰線的工作。11月,中共中央及中央軍委決定成立軍事教育委員會和軍政學院,朱德負責領導軍事教育委員會並兼任軍政學院院長。1945 年4月,朱德在中共“七大”上作了《論解放區戰場》的軍事報告,總結了中國共產黨領導武裝鬥爭,特別是解放區對日作戰的經驗,論述了中國人民抗戰的軍事路線、人民軍隊的建軍原則以及養兵、練兵、用兵的方法。同年6月,在中共七屆一中全會上,朱德當選為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日本宣佈投降前後,朱德同毛澤東一起領導八路軍、新四軍向日偽軍開展全面反攻,解放了華北、華中等廣大地區。抗戰勝利後,他與劉少奇等提出“向北發展,向南防禦”的戰略方針,並極力主張及早佔領東北戰略要地,將華北連成一片,免遭國民黨軍的夾擊。

解放戰爭時期,朱德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司令、中央軍委副主席,協助毛澤東指揮全國解放戰爭。1947 年 3月,國民黨軍對解放區發動重點進攻,中共中央和人民解放軍總部主動撤出延安,朱德同劉少奇等組成中共中央工作委員會,到華北開展中央委託的工作。10月,朱德親臨華北前線指揮作戰,先後指揮晉察冀野戰軍取得清風店戰役、石家莊戰役的勝利。1948 年,朱德參與組織指揮了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取得戰略決戰的決定性勝利。1949年4月 21 日,朱德同毛澤東發出《向全國進軍的命令》,接著,協助毛澤東指揮百萬大軍強渡長江,23 日,一舉攻戰南京。旋即,各野戰軍乘勝追擊,陸續解放了華東、中南、西南、西北等地區,徹底推翻了國民黨在中國大陸的統治。在長期的革命實踐中,朱德從實際出發,建設人民軍隊,決定戰略戰術,對毛澤東思想的形成和發展作出了貢獻。

建國後,朱德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司令、中共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副主席、中央軍委副主席、國防委員會副主席。1955 年授予元帥軍銜,名列十大元帥之首,獲一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在中共八屆一中全會上,朱德被選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共中央副主席,在中共九屆一中全會上,被選為中央政治局委員;在中共十屆一中全會上,被選為中央政治局常委。從 1959 年起,連續當選為第二、三、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他參與制定了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參與領導了空軍、海軍和裝甲兵等兵種的組建工作,並深入基層檢閱和指導部隊的建設,參與制定了“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決策。朱德還關心後勤工作和軍工業的發展,要求儘快生產出現代化的武器裝備,以適應建設現代化、正規化國防軍的需要,他十分重視部隊的訓練、強調實施現代化、正規化的統一訓練計畫,辦好各類各級軍事院校。在他 88歲高齡時,仍親自視察海軍艦艇,並乘艦出海檢閱。

“在文化大革命”中,朱德受到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的誹謗、攻擊。對此,他進行了抵制和鬥爭。由於受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的打擊和折磨,於1976年7月 6 日在北京逝世,享年 90歲。他的主要著作收入《朱德選集》。

(來源《四川省志·人物志》)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