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駐以大使提名獲通過,“鷹派”弗裡德曼會扭轉美國的巴以政策嗎?

據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 當地時間23日, 美國參議院以52對46的表決結果, 通過美國總統特朗普提名的大衛·弗裡德曼出任美國駐以色列大使。 弗裡德曼以挺以強硬派著稱, 但從提名到最後確認, 爭議貫穿始終。 他出任美駐以大使是否意味著美國的巴以政策乃至中東政策的逆轉?

反對票罕見之多

據《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USNEWS)報導, 現年58歲的弗裡德曼出生于紐約伍德米爾一個猶太教正統派家庭, 父親莫里斯·弗裡德曼是保守派猶太教會堂希勒爾神廟的拉比(猶太教中的學者、導師), 是紐約拉比委員會的主席。

弗裡德曼的母親是高中英語老師。

弗裡德曼先後獲得哥倫比亞大學人類學和紐約大學法學院的學位。 1994年起, 他以合夥人的身份與他人合開一家律師事務所。

弗裡德曼之所以獲得特朗普青睞, 或許在於他與特朗普非同一般的親密關係。 早在提名時, 特朗普就說, “弗裡德曼是我的老友, 也是我信任的顧問。 ” 弗裡德曼自稱在2005年就認識特朗普並成為朋友。 後來, 弗裡德曼成為特朗普的破產律師。 他曾代表特朗普處理投資大西洋城賭城的一起破產訴訟。 在特朗普競選期間, 弗裡德曼也是他的顧問之一, 就美以問題為特朗普提供諮詢建議。

然而, 自弗裡德曼被提名為駐以大使之初就引發巨大爭議。 除了以色列政府、美國保守派猶太人組織表示支援外,

民主黨、自由派猶太人團體和巴勒斯坦都極力反對。

首先, 弗裡德曼一直以來都是一位破產訴訟律師, 毫無外交和從政經驗, 這也是特朗普所提名的不少外交官、部長的“通病”。

第二, 弗裡德曼的攻擊性言辭為人詬病。 他喜歡用煽動性言論來攻擊那些與其持不同政見的人。 比如, 他曾給前總統奧巴馬扣上“反猶”的帽子。 他還斥責那些支持巴以“兩國方案”的自由派猶太人“比牢頭還壞”。 所謂“牢頭”(Kapo)是指在納粹集中營中負責幫党衛軍管理自己同胞的猶太囚犯。 他們被視為虐待獄中猶太同胞的同謀者。

民主黨認為他的激烈言辭會催生暴力、仇恨, 引發動盪, 不具備擔任重要外交職位所需要的氣質。

據BBC報導, 在聽證會上, 弗裡德曼曾就其過去的尖刻言辭向國會議員致歉, 並承諾一旦獲得提名將會恭敬有禮、慎重行事。 但是, 民主黨議員對其能否說到做到並無信心。

從參議院的最後表決結果也可以發現, 這一爭議性仍未消除。 52對46的拉鋸在不少美國媒體看來甚為罕見。 《新聞週刊》稱, 在美國歷史上, 美國駐以色列大使的提名人選居然獲得如此多的反對票不同尋常。 數十年來, 無論是民主黨總統還是共和黨總統提名的駐以大使人選, 一般都是全票通過, 沒有任何異議。

厚以薄巴惹爭議

除了缺乏政治經驗和個人氣質不配外, 最大的爭議點恐怕還是集中於弗裡德曼對巴以問題的政策立場。

弗裡德曼是特朗普中東政策團隊的核心人物,

在巴以問題上持強硬立場。 他是以色列的鐵杆盟友, 支持以色列在約旦河西岸擴建猶太人定居點, 甚至還給出聳動建議, 認為以色列未來可以“併吞”被阿拉伯人佔據的約旦河西岸地區。

而對巴勒斯坦, 弗裡德曼則完全顯出鷹派本色。 他反對巴勒斯坦的獨立主權國家地位, 譴責巴勒斯坦領導層貪污腐敗, 還說巴勒斯坦人並不在乎被誰領導, 是巴勒斯坦總統阿巴斯也好, 或者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也好, 他們無所謂。

弗裡德曼還質疑美國為解決巴以問題提出的“兩國方案”, 認為那不是一個“優先事項和唯一辦法”, 甚至斥其為“幻想”。

此外, 在美駐以大使館遷址一事上, 弗裡德曼曾表示, 期待“在以色列永恆之都耶路撒冷的美國大使館”工作,

暗示他會幫助特朗普實現將美國大使館從特拉維夫遷往耶路撒冷的承諾。

弗裡德曼如此傾向以色列或許植根於他長期以來對以色列的特殊感情。

BBC稱, 他能說一口流利的希伯來語, 並在耶路撒冷的西牆完成了猶太教成人禮。 弗裡德曼擁有耶路撒冷的合法居民身份, 他曾自詡訪問這片“聖地”可能已不下百次。

據USNEWS報導, 弗裡德曼在耶路撒冷擁有房產, 他經常和家人到耶路撒冷度假、過猶太人的節日。 他說如果提名被確認, 他未來將住在耶路撒冷。

此外, 弗裡德曼還是美國一個幫助猶太人定居點籌措資金的機構的主席。

政策是否有變待觀察

BBC評論稱, 起用弗裡德曼可能標誌著特朗普時代的美國中東政策將完全打破此前民主黨和共和黨政府遵循的政策路線。

資深談判者埃雷卡特認為,大使館遷址、“吞併”西岸定居點等等可能的政策變動會將該地區推入“混亂、失去法制、極端主義”的境地。不過,他表示並不相信特朗普會同意這麼做,“美國最終還是會被國家利益所驅使。”

儘管弗裡德曼走上前臺被視為特朗普政府可能調整美國巴以政策的信號,但是,鑒於特朗普的政策表態目前還處於變動不居的狀態,未來是否會調整尚難預測。

《華盛頓郵報》指出,從競選到上臺,特朗普就巴以政策傳遞出左右搖擺的資訊。他曾揚言要削減對以色列的援助,但是最近又說即便未來減少對外援助,也不會影響對以援助。對定居點問題的態度也不明確,先是炮轟聯合國通過譴責以色列定居點的決議,但之後又表示定居點計畫未必能帶來幫助,反而會破壞取得和平的機會。對於巴以問題也同樣如此。一會兒表示“兩國方案”不適用,並支持遷移大使館,但是在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上月訪美時,特朗普又表達兩可的態度,認為“兩國方案”也可以,“一國方案”也行。

即便是弗裡德曼本人的立場也前後不一。在提名聽證會上,“鷹派”弗裡德曼竟變“鴿派”,他改口稱,“兩國方案”是解決巴以衝突的最好辦法。他還同意了結自己在以色列的商業利益,並停止對以色列擴大定居點的支持。這究竟是真實想法,還是為通過提名的權宜之計?或許只有等看到弗裡德曼上任後的真實作為才能揭開答案。
文/廖勤

資深談判者埃雷卡特認為,大使館遷址、“吞併”西岸定居點等等可能的政策變動會將該地區推入“混亂、失去法制、極端主義”的境地。不過,他表示並不相信特朗普會同意這麼做,“美國最終還是會被國家利益所驅使。”

儘管弗裡德曼走上前臺被視為特朗普政府可能調整美國巴以政策的信號,但是,鑒於特朗普的政策表態目前還處於變動不居的狀態,未來是否會調整尚難預測。

《華盛頓郵報》指出,從競選到上臺,特朗普就巴以政策傳遞出左右搖擺的資訊。他曾揚言要削減對以色列的援助,但是最近又說即便未來減少對外援助,也不會影響對以援助。對定居點問題的態度也不明確,先是炮轟聯合國通過譴責以色列定居點的決議,但之後又表示定居點計畫未必能帶來幫助,反而會破壞取得和平的機會。對於巴以問題也同樣如此。一會兒表示“兩國方案”不適用,並支持遷移大使館,但是在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上月訪美時,特朗普又表達兩可的態度,認為“兩國方案”也可以,“一國方案”也行。

即便是弗裡德曼本人的立場也前後不一。在提名聽證會上,“鷹派”弗裡德曼竟變“鴿派”,他改口稱,“兩國方案”是解決巴以衝突的最好辦法。他還同意了結自己在以色列的商業利益,並停止對以色列擴大定居點的支持。這究竟是真實想法,還是為通過提名的權宜之計?或許只有等看到弗裡德曼上任後的真實作為才能揭開答案。
文/廖勤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