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你最喜歡的三國人物是誰?

你最喜歡的三國人物是誰?

王開東

讀《三國演義》, 一個小人物死死抓住我的心。 閱讀時, 我心裡一直牽掛這個人。 感慨他的人生起伏, 感歎他和曹阿瞞的愛恨情仇。

這個人就是陳宮, 字公台。 在那個英雄輩出、燦若辰星的風流人物中, 陳宮最多就是一顆流星, 瞬息劃過天際, 消失得無影無蹤。 但這個人物曾經多次有機會, 改變中國的歷史。

先看陳宮濃墨重彩的出場。

話說董卓專權, 人人得而誅之。 可惜無人能近其身。 唯有曹操深受董卓信任。 操遂自告奮勇刺殺董賊。 司徒王允破釜沉舟, 借給曹操七星寶刀,

共謀大事。

整個刺殺過程極為喜感。

曹懷揣兇器, 急匆匆地趕過去。 董卓坐於床上, 呂布侍立於側。 那呂布有萬夫不當之勇。 曹操豈是對手?看來大計不成。 這是第一折。

董卓問:“孟德來何遲?”操曰:“馬羸行遲耳。 ”董卓對呂布說:“去西涼進貢的好馬親撿一匹給孟德。 ”呂布領旨而去。 曹操大喜。 “此賊合死!”這是第二折。

呂布一走, 曹操就想動手。 但目測董卓粗壯、力大無窮, 看起來並不好對付。 曹操猶豫不決。 這是第三折。

誰知那董卓坐得久了, 感覺到累。 竟然轉身而臥。 這真是天賜良機。 這是第四折。

曹操拔刀, 正要行刺。 誰知被董卓側面在看衣鏡中看見。 急回身問: “孟德何為?”曹操大驚失色, 這是第五折。

時呂布已牽馬回來。 操驚慌之際, 乃持刀跪下曰:“操有寶刀一口,

獻上恩相。 ”急中生智, 突轉獻刀, 這是第五折。

好容易躲過一劫, 曹操牽過呂布贈送的寶馬, 說:“願借試一騎。 ”然後一溜煙就跑了。 這是第六折。

刺殺不成, 反而丟失了寶刀, 讓董卓有了防範之心, 賠了夫人又折兵。 董卓於是懸賞天下捉拿曹操。

曹操逃出城外, 一路慌不擇路, 路經中牟縣, 為守關軍士所抓獲, 押解來見縣令。

此縣令即是陳宮。 陳宮見是曹操, 說:“吾曾經洛陽求官時, 認得汝是曹操, 如何隱晦?明日解去京師請賞。 ”

到了夜分, 陳宮暗中取出曹操審問。 有意問:“我聞丞相待汝不薄, 何故自取其禍?”

此句看來, 陳宮早就得到捉拿曹操公文, 此前只是掩人耳目。

曹操曰:“燕雀安知鴻鵠志哉!汝既拿住我, 便當解去請賞。 何必多問!”

陳宮大為感動, 摒退左右, 謂操曰:“汝休小覷我。 我非俗吏, 奈未遇其主耳。 ”

曹操覺得有戲, 於是更加壯懷激烈, 慷慨陳詞:“吾祖宗世食漢祿, 若不思報國, 與禽獸何異?吾屈身事卓者, 欲乘間圖之, 為國除害耳。 今事不成, 乃天意也!”

陳宮心搖襟蕩, 再問:“孟德此行, 將欲何往?”注意此前都是直呼“汝”, 此處已尊稱“孟德”。

操曰:“吾將歸鄉里, 發矯詔, 召天下諸侯興兵共誅董卓:吾之願也。 ”

至此陳宮的面試結束, 此大丈夫也, 可以託付, 幹一番大事業。

於是陳宮親釋其縛, 扶之上坐, 再拜曰:“公真天下忠義之士也!吾姓陳, 名宮, 字公台。 今感公忠義, 願棄一官, 從公而逃。 ”

此處不再是尊稱孟德, 而直接三呼“公”, 並且再拜, 並且要隨之亡命天涯。

這是陳宮與曹操的第一次會面。

一旦曹操被陳宮解官, 三國的歷史就會改寫, 中國歷史的走向就改寫變。 小人物在某一個特定時刻, 當歷史的聚光燈打在他們的身上, 他們一舉手一投足, 甚或心裡的一個念頭, 就有可能改變歷史的走向。

好一個偉丈夫, 好一個真君子, 好一個真名士。 如果陳宮押曹操去京, 高官厚祿, 享不盡的榮華富貴;但竟棄官而去。 立馬從朝廷命官變成亡命天涯的逃犯。 此選擇簡直驚天地, 泣鬼神。

路途之中, 曹操覓宿父親結義兄弟呂伯奢。

呂伯奢出去沽酒, 良久未歸。

曹操心下狐疑, 又聞莊後磨刀之聲。 但聞人語曰:“縛而殺之, 何如?”操大怒, 遂拔劍直入, 不問男女, 一連殺死八口。 搜至廚下, 卻見縛一豬欲殺。

陳宮和曹操落荒而逃。

路上正好遇見呂伯奢回來, 驢鞍前懸著二瓶酒, 手攜著果菜。 叫曰:“賢侄與使君何故便去?”

操誑之曰:“被罪之人, 不敢久住。 ”

伯奢曰:“吾已分付家人宰一豬相款, 賢侄、使君何憎一宿?速請轉騎。 ”

操不顧, 策馬便行。 行不數步, 忽拔劍複回, 叫伯奢曰:“此來者何人?”

伯奢回頭看時, 操揮劍砍伯奢于驢下。 陳宮大驚曰:“适才誤耳, 今何為也?”

操曰:“伯奢到家, 見殺死多人, 安肯干休?若率眾來追, 必遭其禍矣。 ”

陳宮曰:“知而故殺, 大不義也!”

操曰:“寧教我負天下人, 休教天下人負我。 ”陳宮默然。

當晚客店投宿。 曹操先睡。 陳宮尋思: “我將謂曹操是好人, 棄官跟他;原來是個狼心之徒!今日留之, 必為後患。 ”

便欲拔劍來殺曹操。 忽轉念曰:“我為國家跟他到此, 殺之不義。 不若棄而他往。 ”

此段陳宮形象栩栩如生。“知而故殺,非大義也。”晚上那段心理已經是看透曹操了,直呼曹操,先前的尊敬蕩然無存。陳宮是有眼光的。他斷定曹操將來和董卓是一丘之貉。未來曹操果真狹天子以令諸侯,與董卓是一樣一樣的。

陳宮儘管想暗中殺掉曹操,但為國家計,還是留下曹操,畢竟曹操是刺殺董卓而獲罪的。由此可見陳宮的大義。

等到曹操勢力日大,佔據兗州,威震山東。當年曹操獲罪,其父隱居在琅琊山。於是曹操派人去迎請老父,路過徐州。

徐州太守陶謙為人寬厚,向來欲交接曹操。於是大擺宴席,款待曹操老父及隨從百余人,又派副將張闓護送。

誰知張闓看到曹操老父百余輛車的財產,竟在夜裡殺光曹操宗族,搶走財物,落草去了。曹操得知訊息,哭倒在地。此仇不共戴天,發誓要攻入徐州,屠城一個不留。

陳宮與陶謙交厚,儘管不願再見曹操,但為黎民百姓計,仍然不管不顧來找曹操。

這是兩人的第二次見面。陳宮為百姓性命,歲斧鉞加身,何嘗有一絲一毫的在乎?

陳宮說:“今聞明公以大兵臨徐州,報尊父之仇,所到欲盡殺百姓,某因此特來進言。陶謙乃仁人君子,非好利忘義之輩;尊父遇害,乃張闓之惡,非謙罪也。且州縣之民,與明公何仇?殺之不祥。望三思而行。”

操怒曰:“公昔棄我而去,今有何面目複來相見?陶謙殺吾一家,誓當摘膽剜心,以雪吾恨!”

陳宮辭出,自覺無面目再見陶謙,於是另投他處。可惜明珠投暗,投在呂布門下。這是陳宮最大的悲劇。

呂布號稱三姓家奴,朝三暮四,一介匹夫,有勇無謀。但命運就是如此無情,陳宮慌不擇路,就鬼使神差地投到了呂布門下。胸中縱有萬千之策,奈何呂布很少採納。

陳宮不願輔佐曹操,卻甘願願意輔佐呂布。難道呂布要優於曹操?

可以說,呂布雖然無謀,但不算狡詐。在這一點上,呂布勝過曹操,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曹操是一代奸雄。這可能是陳宮厚此薄彼的原因。

後來曹操大戰呂布。陳宮設計,濮陽城田氏大戶寫信說,呂布殘暴不仁,現已逃往黎陽。他可在夜裡獻城為由。

曹操果然中計。夜裡率領大軍沖入城中,吊橋一拉,甕中捉鼈。曹操左沖右突,差點就報銷了。

曹操掩面狂奔。慌亂中,遇見呂布。呂布從後面趕上來,用方天畫戟敲打曹操的頭盔問,“曹操哪裡去了?”好個曹操,反向一指,“說那個騎黃馬的就是!”再次僥倖得脫。

一是曹操命不該絕。二是呂布粗枝大葉,曹操再次死裡逃生。歷史不可能再給呂布機會了。這是陳宮與曹操的第三次交鋒。

最後一次就是白門樓之圍。曹操剛剛到達,立足未穩。陳宮讓呂布出城攻打,呂布順從婦人之言,不採納陳宮建議。天天與妻妾飲酒作樂。終於被曹操所擒。

徐晃解陳宮至。操曰:“公台別來無恙!你曾說你計謀高超,為何今天被我所擒?

陳宮指著呂佈道:“遺憾這個人不聽我話。”

曹操說:“你今天該怎麼辦呢?” 陳宮說:“今日唯一死而已。”

曹操其實想網開一面。於是曹老師開始啟發,“你想死,你的老娘怎麼辦?”

陳宮說:“用孝心來統治天下的的人,不應該害別人的父母。”

曹老師又啟發:“你的老婆孩子怎麼辦?”

陳宮說:“施行仁政的人,不會對別人的老婆孩子下毒手。”

操有留戀之意。陳宮仰頭,大聲說:請殺我,來正軍法。隨即徑步下樓,左右牽之不住。陳宮伸頸就刑。眾皆下淚。

曹操也不禁下淚。曹操為什麼要流淚?

其一,陳宮曾經救過曹操一命。如今選擇一死,其實又救曹操一命。這個活生生的案例告訴人們,反抗曹操,絕無好下場。陳宮具有識人之明,所以斷定自己死後,曹操會厚待其家人。

其二,陳宮鐵骨錚錚,是一把硬骨頭。曹操和蔣介石極為相似。戎馬倥傯的軍人,都欣賞硬骨頭,討厭軟骨病。

呂布乞求捆綁松一點,乞求饒命。連張遼也痛駡他:“呂布匹夫!死則死耳,何懼之有!”

曹操敬重這些硬骨頭,未嘗不是告誡自己手下的將領。戰場之上,不成功,那就殺身成仁,馬革裹屍。

其三,陳宮足智多謀,這樣的人才最終不能為我所用,是在太可惜了。

而曹操向來最愛人才。張繡殺死自己兒子曹昂,自己最鍾愛的將領典韋,歸降之後,曹操極為開心,照樣把酒言歡。

陳琳討曹檄文,罵了曹操十八代祖宗,天下皆知。但曹操打下冀州,立馬赦免陳琳無罪。

之所以如此,也有兩個原因。一是做給天下人看。自己胸懷寬廣,不記前仇。任何人不必有歷史包袱,該投降的投降。

二是曹操鍾愛人才,唯才是舉。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周公吐哺,天下歸心。”就是表達他對人才的渴求。

奈何陳宮只求一死。曹操只得殺了他,往事一起湧來。

中牟縣,陳宮捉曹操、放曹操,跟曹操,棄曹操;徐州之圍,陳宮求曹操;濮陽之戰,陳宮誘殺曹操;白門樓陳宮被擒,只求一死……

捉曹操、放曹操、跟曹操,非為曹操,乃為漢室天下,是為大忠;

徐州求曹操,非為曹操,乃為徐州生靈,是為大仁;

濮陽誘殺曹操,神機妙算,是為大智;

白門樓但求一死,豪氣干雲,是為大勇。

國家正是用人之際,如此大忠、大仁、大智、大勇之人,竟然身首異處,豈不讓人痛心?

此段陳宮形象栩栩如生。“知而故殺,非大義也。”晚上那段心理已經是看透曹操了,直呼曹操,先前的尊敬蕩然無存。陳宮是有眼光的。他斷定曹操將來和董卓是一丘之貉。未來曹操果真狹天子以令諸侯,與董卓是一樣一樣的。

陳宮儘管想暗中殺掉曹操,但為國家計,還是留下曹操,畢竟曹操是刺殺董卓而獲罪的。由此可見陳宮的大義。

等到曹操勢力日大,佔據兗州,威震山東。當年曹操獲罪,其父隱居在琅琊山。於是曹操派人去迎請老父,路過徐州。

徐州太守陶謙為人寬厚,向來欲交接曹操。於是大擺宴席,款待曹操老父及隨從百余人,又派副將張闓護送。

誰知張闓看到曹操老父百余輛車的財產,竟在夜裡殺光曹操宗族,搶走財物,落草去了。曹操得知訊息,哭倒在地。此仇不共戴天,發誓要攻入徐州,屠城一個不留。

陳宮與陶謙交厚,儘管不願再見曹操,但為黎民百姓計,仍然不管不顧來找曹操。

這是兩人的第二次見面。陳宮為百姓性命,歲斧鉞加身,何嘗有一絲一毫的在乎?

陳宮說:“今聞明公以大兵臨徐州,報尊父之仇,所到欲盡殺百姓,某因此特來進言。陶謙乃仁人君子,非好利忘義之輩;尊父遇害,乃張闓之惡,非謙罪也。且州縣之民,與明公何仇?殺之不祥。望三思而行。”

操怒曰:“公昔棄我而去,今有何面目複來相見?陶謙殺吾一家,誓當摘膽剜心,以雪吾恨!”

陳宮辭出,自覺無面目再見陶謙,於是另投他處。可惜明珠投暗,投在呂布門下。這是陳宮最大的悲劇。

呂布號稱三姓家奴,朝三暮四,一介匹夫,有勇無謀。但命運就是如此無情,陳宮慌不擇路,就鬼使神差地投到了呂布門下。胸中縱有萬千之策,奈何呂布很少採納。

陳宮不願輔佐曹操,卻甘願願意輔佐呂布。難道呂布要優於曹操?

可以說,呂布雖然無謀,但不算狡詐。在這一點上,呂布勝過曹操,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曹操是一代奸雄。這可能是陳宮厚此薄彼的原因。

後來曹操大戰呂布。陳宮設計,濮陽城田氏大戶寫信說,呂布殘暴不仁,現已逃往黎陽。他可在夜裡獻城為由。

曹操果然中計。夜裡率領大軍沖入城中,吊橋一拉,甕中捉鼈。曹操左沖右突,差點就報銷了。

曹操掩面狂奔。慌亂中,遇見呂布。呂布從後面趕上來,用方天畫戟敲打曹操的頭盔問,“曹操哪裡去了?”好個曹操,反向一指,“說那個騎黃馬的就是!”再次僥倖得脫。

一是曹操命不該絕。二是呂布粗枝大葉,曹操再次死裡逃生。歷史不可能再給呂布機會了。這是陳宮與曹操的第三次交鋒。

最後一次就是白門樓之圍。曹操剛剛到達,立足未穩。陳宮讓呂布出城攻打,呂布順從婦人之言,不採納陳宮建議。天天與妻妾飲酒作樂。終於被曹操所擒。

徐晃解陳宮至。操曰:“公台別來無恙!你曾說你計謀高超,為何今天被我所擒?

陳宮指著呂佈道:“遺憾這個人不聽我話。”

曹操說:“你今天該怎麼辦呢?” 陳宮說:“今日唯一死而已。”

曹操其實想網開一面。於是曹老師開始啟發,“你想死,你的老娘怎麼辦?”

陳宮說:“用孝心來統治天下的的人,不應該害別人的父母。”

曹老師又啟發:“你的老婆孩子怎麼辦?”

陳宮說:“施行仁政的人,不會對別人的老婆孩子下毒手。”

操有留戀之意。陳宮仰頭,大聲說:請殺我,來正軍法。隨即徑步下樓,左右牽之不住。陳宮伸頸就刑。眾皆下淚。

曹操也不禁下淚。曹操為什麼要流淚?

其一,陳宮曾經救過曹操一命。如今選擇一死,其實又救曹操一命。這個活生生的案例告訴人們,反抗曹操,絕無好下場。陳宮具有識人之明,所以斷定自己死後,曹操會厚待其家人。

其二,陳宮鐵骨錚錚,是一把硬骨頭。曹操和蔣介石極為相似。戎馬倥傯的軍人,都欣賞硬骨頭,討厭軟骨病。

呂布乞求捆綁松一點,乞求饒命。連張遼也痛駡他:“呂布匹夫!死則死耳,何懼之有!”

曹操敬重這些硬骨頭,未嘗不是告誡自己手下的將領。戰場之上,不成功,那就殺身成仁,馬革裹屍。

其三,陳宮足智多謀,這樣的人才最終不能為我所用,是在太可惜了。

而曹操向來最愛人才。張繡殺死自己兒子曹昂,自己最鍾愛的將領典韋,歸降之後,曹操極為開心,照樣把酒言歡。

陳琳討曹檄文,罵了曹操十八代祖宗,天下皆知。但曹操打下冀州,立馬赦免陳琳無罪。

之所以如此,也有兩個原因。一是做給天下人看。自己胸懷寬廣,不記前仇。任何人不必有歷史包袱,該投降的投降。

二是曹操鍾愛人才,唯才是舉。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周公吐哺,天下歸心。”就是表達他對人才的渴求。

奈何陳宮只求一死。曹操只得殺了他,往事一起湧來。

中牟縣,陳宮捉曹操、放曹操,跟曹操,棄曹操;徐州之圍,陳宮求曹操;濮陽之戰,陳宮誘殺曹操;白門樓陳宮被擒,只求一死……

捉曹操、放曹操、跟曹操,非為曹操,乃為漢室天下,是為大忠;

徐州求曹操,非為曹操,乃為徐州生靈,是為大仁;

濮陽誘殺曹操,神機妙算,是為大智;

白門樓但求一死,豪氣干雲,是為大勇。

國家正是用人之際,如此大忠、大仁、大智、大勇之人,竟然身首異處,豈不讓人痛心?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