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寶寶說話晚,寶爸:只要不是啞巴就沒事!

文丨木槿

有的寶寶早在8個月就能發出疊音, 比如爸爸, 媽媽, 奶奶。 有的寶寶3歲多了還不能流利的說句完整的話。 豆豆就是這樣的孩子, 還曾被爸媽擔心過智力是不是有問題。

豆豆的父母, 隨著工作定居在沒有親朋好友的陌生城市。 父母工作忙顧不上豆豆, 都是由奶奶帶著。 奶奶不愛說話, 腿腳不靈便, 基本上都是在家裡帶著豆豆。 從客廳到涼臺曬個太陽, 或在樓道口溜達一圈, 樓道口算是奶奶帶豆豆去過最遠的地方。 豆豆都3歲了, 除了媽媽, 奶奶會喊, 其他的話沒聽他說過。

豆豆的母親聽同事講, 孩子說話晚, 怕孩子智力有問題。 夫妻二人還專門帶孩子去醫院做了檢查。 結果豆豆發育一切正常, 醫生說他這種情況是家庭環境原因。

如果寶寶的成長環境不利於發言學語, 就會造成寶寶說話晚。 說起豆豆讓我想起了前段時間在社區裡遇到的一位寶爸。

老婆產後沒多久就去上班了, 寶爸的工作很清閒, 基本上都是他在家帶孩子。 如今孩子快兩歲了, 會說的話極少。 告訴這位寶爸, 你要好好給孩子鍛煉說話, 別整天只顧忙自己的。 這寶爸卻說, 沒事, 只要不是啞巴, 早晚都會說……

無奈, 孩子說話晚不要不當回事。 這是很多父母的失責。 真的用心教了嗎?給孩子創造利於學語的環境沒有?

寶寶檢查正常, 為什麼會說話晚?

成長環境是主要原因。 寶寶出生後會講的第一語言是母語。 假如把孩子放在國外外語的環境下, 寶寶會講的第一語言就成了外語。 環境對寶寶語言的影響很大。 模仿是寶寶出生後的一項強大技能。 等到身體發育到一定年齡, 發音能達到, 詞彙量積累達不到還是一樣會說話慢說不流利。 但此時寶寶雖然說的少, 並不代表他心裡沒有。

説明寶寶語言發展從這幾方面著手:

1.多和寶寶說話。 提供語言環境。 不要覺得寶寶小聽不懂, 他們可是長著耳朵會入心的呦。

2.不打擊寶寶初學話時的自信心。 比如剛學話的寶貝想要媽媽買“蒸包”給他吃,

媽媽明明聽懂了, 故意氣他, 學他發音“燈泡”。 還把這當故事講給更多人。 寶寶自信心受打擊後, 恢復需要一定的時間, 可能學話熱情會降低。

3.剛開始用寶寶語, 比如:咿咿呀呀, 啊啊, 啦啦。 用這樣的話和孩子交流, 但不能充當交流的全部。

媽媽不要覺得孩子聽不懂大人的語言, 就什麼都換做寶寶語。 媽媽可以用寶寶語回應孩子, 再用成人的語言教給孩子, 以表示自己聽懂了。 媽媽喜歡和他交流更多。

4.說話早晚和孩子的性格有關, 有的好動愛說, 有的安靜少言。 媽媽們不攀比, 不逼孩子硬說, 不嘲笑孩子話嘮。

教寶寶說話不要著急, 父母們需多一些耐心。 少攀比多用心, 不要因為自身的失責而耽誤了寶寶正常發言。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