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唐德宗欲廢科舉,是流行歌曲《義陽子》惹的禍?

古代科舉考試

科舉是中國古代選拔人才的一種考試制度, 起源于隋朝, 完善於唐朝, 終止於清末。 說到科舉制度的歷史, 許多文獻中都會提及唐德宗“欲廢科舉”之事。

但這事極有可能是訛傳。

唐德宗“欲廢科舉”之說最先出自中唐時期李肇所撰的《唐國史補》:“貞元十二年, 駙馬王士平與義陽公主反目。 蔡南史、獨孤申叔播為樂曲, 號義陽子, 有團雪散雪之歌。 德宗聞之怒, 欲廢科舉, 後但流斥南史、申叔而止。 ”後來的《新唐書》中也採信此說:“魏國憲穆公主, 始封義陽。 下嫁王士平。 主恣橫不法, 帝幽之禁中;錮士平於第, 久之, 拜安州刺史, 坐交中人貶賀州司戶參軍。 門下客蔡南史、獨孤申叔為主作《團雪散雪辭》狀離曠意。 帝聞, 怒, 捕南史等逐之, 幾廢時士科。 ”故事大意是, 德宗的女兒義陽刁蠻任性, 下嫁給駙馬王士平後, 小倆口反目成仇。 德宗於是把公主接回宮中關起來,

駙馬則被勒令呆在家中, 各自閉門思過。 但雙方始終都不肯讓步, 一直僵持著, 後來德宗只好安排王士平去外地任職。 王士平的門下客蔡南史、獨孤申叔便把公主與駙馬不和的故事編成一首流行歌曲, 取名《義陽子》, 到處傳播。 歌中還以“團雪散雪”的比喻來勸兩人好和好散。 德宗聞訊後大怒, 將蔡南史等人抓來問罪, 並准奮廢除科舉。 不過最終只是流放了蔡南史、獨孤申叔作罷。

駙馬王士平與義陽公主反目

這個故事看似言之鑿鑿, 實際上卻經不起推敲。 首先, 蔡南史、獨孤申叔此時還是王士平的門下客, 尚未考取進士, 德宗沒有理由將此事遷怒於科舉制度。 就好象我們當今有“娛樂圈的紀檢書記”之稱的宋祖德博士, 老是不務正業爆娛樂圈的猛料, 搞得娛樂圈雞犬不寧, 但有關部門絕對不會因此取消高考制度, 最多只是責成主流媒體封殺宋博士, 或者故意讓宋博士在名譽官司中敗訴, 令其賠錢。

其次, 蔡南史、獨孤申叔遭流放, 不符合實情, 至少獨孤申叔沒有被流放。

2002年, 西安碑林博物館曾從長安縣民間徵集到一塊獨孤申叔的墓誌。 這塊題為“故秘書省校書郎獨孤君墓誌”, 是由唐代大文學家柳宗元撰寫的。 墓誌中記載獨孤申叔在貞元十三年(797年)考取了進士, 兩年後又中博學宏詞科, 授職秘書省校書郎。 從時間上推算, 獨孤申叔不可能遭流放。

義陽公主嫁給王士平是在貞元十一年(795年)十月, 據出席婚禮的詩人盧綸在《王評事駙馬花燭詩》中描述, 婚禮場面非常盛大豪華。 但這樁婚姻在第二年便出現了矛盾, 而且裂痕很深, 以至於德宗親自處理都無濟於事。 而蔡南史、獨孤申叔充當王士平的門客, 應當是在登進士第之前, 也就是貞元十二年到貞元十三年這段時間。 如果獨孤申叔在這段時間裡因創作《義陽子》惹怒了德宗被流放,

他怎麼可能在貞元十三年考取進士呢?即使未被流放, 估計也會被取消報考資格。

那麼, 創作《義陽子》的時間, 會不會是在獨孤申叔考取進士之後呢?這種可能性也是微乎其微。 墓誌中記載, 獨孤申叔死于貞元十八年(802年), 年僅27歲。 雖然未說明死因, 但既然葬于長安, 可以肯定不是死於流放。 柳宗元的這篇志文在《全唐文》中也有收錄。 另外, 《全唐文》中還收錄有大文學家韓愈的《獨孤申叔哀辭》。 如果獨孤申叔是戴罪之身, 柳宗元、韓愈即使同他交情深厚, 恐怕也不敢公開作文追悼。

既然獨孤申叔遭流放一事乃子虛烏有, 那麼整個故事的真實性便會大打折扣。 這樣一來, 唐德宗“欲廢科舉”之說也就不能當真了。

古代科舉考試

古代科舉考試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