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比買不起房更令人焦慮的是:沒有存在感

文/張雅微 本文由銷售與管理原創

什麼時候讓你覺得自己毫無存在感?

我一個朋友說, 大學畢業後, 她們班建了一個群, 全班30多個人, 但是一直都沒有人拉她進群, 她是在和一個同學聊天時無意中發現的。

還有一個朋友說, 三個同事在一起, 當他在說話的時候, 沒有人接, 然後大家又說別的話題的時候, 他感覺很沒存在感。

聽同事小C說, 有一回, 她發了一條自己非常滿意的朋友圈狀態, 然後過了很久很久, 沒有任何人點贊和留言, 莫名辛酸。

當一個人時常沒有存在感的時候, 他的內心會產生一種焦慮,

再演變下去就會產生自我懷疑、自我否定的情緒。 那麼, 沒有存在感到底是我們內心安全感的缺失?還是外界的環境不夠友善?

帝都的存在感很高, 這跟你沒什麼關係

K是我大學時的舍友, 她畢業後沒有選擇接受父母的“完美”安排, 毅然背井離鄉, 來到了北京。 我問她回老家啥都不愁, 有房有車有工作, 放著好好的“三有青年”不做, 幹嘛非得去北京啊!

她說, 在山東濰坊這種地方根本沒有存在感好麼?

也許她是對的, 大城市的繁華與機會的確是一種耀眼的存在, 更何況, 北京是首都, 獲得的關注度是其他小城市根本無法比擬的。

她順利來到帝都, 找到了一份還不錯的工作, 跟別人合租了房子, 信心滿滿, 準備大幹一場。

時間過去了3年,

當我們再次小聚的時候, 我又問她, 你這回有存在感了吧?

呵呵, 她苦笑了一下, 當初設想的繁華和美好的確是大城市的專屬, 然而, 這一切仿佛跟自己也沒什麼關係。 該苦逼加班的時候還得拼, 該和房屋仲介撕的時候還得撕, 該和騷擾自己的老闆翻臉時還得翻, 一樣都不少。

而且, 現在還有一個日益嚴峻的問題擺在面前, 城市的房價簡直虐心啊, 她說每個月再怎麼賺工資, 也賺不出一個首付來, 那以後就等於一直是漂的狀態, 更沒有存在感了。

如果此時回老家, 又很不甘心, 一切又都是一眼就能看到底的生活, 而且還會有一種“無顏再見江東父老”的感覺。

我很理解她的感受, 我們努力在大城市打拼都想最終留下來,

而要留下來就繞不開買房, 仿佛有了房子, 我們才可以徹底刷出活在這座城市的存在感。

經濟學家吳曉波奉勸年輕人:“超級大都市的房子, 與三十歲以下的年輕人無關。 在未來三十年裡, 背負月均還款3.7萬元到2.6萬元, 對於90%的90後而言, 都恐怕是一個了無生活品質及樂趣的人生。 ”

目前的現狀是, 很多人註定要成為“漂泊一族”, 他們始終“居無定所”, 始終缺乏在一座城市生活的存在感。

職場上沒有存在感, 跟一潭死水沒有分別

我朋友的弟弟小柯找到一家上市公司做銷售, 剛來公司的時候, 試用期是半年, 公司規定如果6個月內沒有簽成3筆交易的話, 就得走人。

這家公司規模很大, 一起來的新人有30幾個, 作為最基層又沒什麼經驗的銷售員,

這裡的工作強度和業績目標讓他壓力很大。 每次部門開會的時候, 他都不太敢發言, 生怕說錯了, 領導會不滿意, 同事會笑話他, 影響自己轉正。

久而久之, 他養成了這種“不發聲”的習慣, 他從來不主動表達在工作上的想法和意見, 每次開完會, 他還有一種僥倖心理, 覺得剛才其他同事說的事兒好像讓領導不太高興, 自己沒說, 就等於沒有得罪領導。

就這樣, 在日常工作中, 他像一個隱形人一樣, 領導沒有交代給他的事情, 他一定不會主動去詢問或者與其他同事溝通, 他覺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當其他人遇到工作上的困難時, 他也覺得跟自己無關, 得過且過。

半年的期限很快就到了, 小柯也算是勉強簽下了3個訂單,

按理說算是安全了。 但是最終在部門經理手上的通過轉正的人員名單裡, 並沒有出現他的名字。

小柯感到委屈, 直接找到領導, 領導說:“你每天上班給我的感覺就是在走一個工作流程, 從來聽不到你任何有關工作的想法和建議, 也從來看不到你主動參與公司相關工作的開展, 存在感很低, 你現在的位置很容易被取代。 ”

年輕的時候擁有試錯的資本, 因為害怕犯錯而不敢嘗試、不敢“發聲”就等於直接扼殺了自己在職場上的存在感。 在如今這個激烈的競爭環境下, 只顧悶頭做事而兩耳不聞窗外事的做法十分不可取, 優勝劣汰從來都是職場上一直發生的事。

有的人把在職場上的沉默當成是一種低調, 其實不然, 你可以低調做人,但要高調做事,時刻保持存在感,因為企業要的是業績,是創意,只有充分參與,發揮出自己的聰明才智,你才可能有長遠的發展。

一個人在職場上沒有存在感,就如一潭死水,停滯不前,毫無生機。

大哲學家笛卡爾曾說過:“我思故我在。”他用確立的“自我”來懷疑外在的一切,可以說,真正的存在感是一種內心的感受,更多的是自己賦予自己的感覺。

將每一件事都努力做到極致,將每一個目標都付之行動而不是掛在嘴邊,用每一次收穫裝點自己的看起來還顯單薄的履歷,逐步豐盛我們內心的存在感。

在都市生活存在感低,的確是大多數人的感受,因為這裡彙聚了豐富的資源,這裡聚集了特別多的優秀人才,相比之下,我們還沒有優秀到能夠有機會站在聚光燈之下如約伯斯、馬雲、雷軍那樣受到粉絲的膜拜,所以,我們的存在感是模糊的,我們的焦慮也是真實的。

所以,刷出存在感的最終利器不是社交軟體,也不是那套買不起的房子,而是我們的“足夠優秀”,優秀到不可替代,優秀到受人尊敬。

你可以低調做人,但要高調做事,時刻保持存在感,因為企業要的是業績,是創意,只有充分參與,發揮出自己的聰明才智,你才可能有長遠的發展。

一個人在職場上沒有存在感,就如一潭死水,停滯不前,毫無生機。

大哲學家笛卡爾曾說過:“我思故我在。”他用確立的“自我”來懷疑外在的一切,可以說,真正的存在感是一種內心的感受,更多的是自己賦予自己的感覺。

將每一件事都努力做到極致,將每一個目標都付之行動而不是掛在嘴邊,用每一次收穫裝點自己的看起來還顯單薄的履歷,逐步豐盛我們內心的存在感。

在都市生活存在感低,的確是大多數人的感受,因為這裡彙聚了豐富的資源,這裡聚集了特別多的優秀人才,相比之下,我們還沒有優秀到能夠有機會站在聚光燈之下如約伯斯、馬雲、雷軍那樣受到粉絲的膜拜,所以,我們的存在感是模糊的,我們的焦慮也是真實的。

所以,刷出存在感的最終利器不是社交軟體,也不是那套買不起的房子,而是我們的“足夠優秀”,優秀到不可替代,優秀到受人尊敬。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