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孩子膽小的表現背後,到底隱藏著怎樣的身心成長問題?

我們來說說關於膽小的背後可能存在的一些問題

.

膽小的孩子, 一般勇敢精神不足, 創造性也差。 因此, 應培養教育孩子不該做的事不做, 應該做的事就要勇於嘗試, 不要傷害孩子的探索精神。

孩子一旦受到驚嚇或表現出害怕, 家長要馬上撫愛受到驚嚇的孩子, 告訴他“怕”一點用處都沒有。 你要慢慢地跟他說話, 輕輕地拍拍他或緊緊地抱住他, 父母是他最信任的人, 這樣做會讓他感到安全。 “恐懼”這東西是通過教育、經歷和被自己信任的人切實保護才能擺脫的。

.

不要總提使孩子受到驚嚇的事。 安撫孩子的最好辦法不是不停地說話,

而是控制住你自己, 儘量少說, 只是摟緊他。 等他恢復正常後, 不要繼續談論使他害怕的那件事, 不要試圖幫他分析什麼, “噢, 寶貝兒, 剛才你一個人在家, 嚇著了是不是?”這樣的話毫無安撫意義, 反倒強調了恐懼。

1.、要隨著年齡的增長, 擴大孩子的眼界, 使之接觸生人, 多認識世界

2、讓孩子多和小朋友交往, 還可以和稍大一些的朋友玩, 以獲得更多的知識。

.

3、鼓勵小兒的探索與嘗試精神。 不要一個勁兒地下禁令, 這也不行, 那也不許

4、在生活中嚴禁恐嚇小兒。 在公共場所羞辱孩子或讓孩子難堪, 例如, 只是因為孩子灑了一杯水或表現得笨拙一些, 就橫加指責。

.

5、不要代替孩子做出決定, 讓孩子變得膽大。

.

有一些家長, 認為孩子膽小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情, 等長大了, 就自然好了, 因此不進行教育干預, 這樣的家長缺乏敏感性。 其實, 如果不對孩子的膽小性格加以教育, 發展下去, 膽小的性格就會演變成回避型人格。

.

這種人格, 因害怕與外界打交道而把自己局限在自我的狹小圈子,

而人是在與環境的相互作用過程中獲得發展的。 因此, 長此以往, 這種人的能力發展就會受到阻礙。 能力發展滯緩、性格內向、回避, 是心理沒有健康發展的標誌。

所以, 對於膽小的孩子, 還必須要加以警惕, 進行及時的教育。 像上文中宇凡這個年齡還這樣膽小而影響了日常生活的例子則有點嚴重, 他可能患了輕度焦慮症。

孩子膽小, 總有認識和行為兩方面的問題, 因此, 既要解決認識問題, 又要解決行為訓練問題, 二者相輔相承。

比如孩子不敢在生人面前或在班級裡講話, 要告訴孩子, 只要想好了說什麼, 怎麼說, 大膽去說, 任何人都是歡迎的。 別的小朋友能做的事, 你必能做到, 而且能做得很好。

孩子有準備地邁出第一步後, 及時肯定, 第二步、第三步就好辦了。

為了在客人面前說話, 可以先教他準備幾句話, 準備送茶送水, 演練一下。 當客人到了以後, 鼓勵他照著去做。 客人的表揚, 對他的言行就是一種強化。 幾次之後, 就能大膽應酬了。

.

為了在班級大膽發言, 可先請幾個與孩子關係較好的小朋友到家裡來, 練習講小故事, 一人講一個。 事先幫助孩子準備一個簡短故事, 講了一次, 下次就會勇敢一些。 然後跟老師聯繫, 請老師在課堂上提問他, 事先讓孩子準備好, 回答之後, 教師會表揚他, 而且提出希望, 下一次孩子就會躍躍欲試。

也可以在孩子預習功課時, 讓他寫出幾個不懂的問題上課提問。 班上有聯歡活動時事先與老師聯繫,

讓孩子準備一個小節目, 或者參加一個集體節目, 得到鍛煉機會。

為了讓孩子培養自己辦事的膽量, 可以選擇孩子能辦的一件事, 告訴他應該怎樣辦。 他自己不敢去辦, 家長不妨陪他去, 事情由孩子辦。 由小時到較大的事, 由簡單的事到較複雜的事, 幾次下來, 孩子的勇氣和能力都增強了。

總之, 要針對孩子的問題, 先講道理並鼓勵他, 然後設計出具體的方案。 只要家長下功夫, 孩子膽小的問題是不難解決的。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