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雍正秘密立儲的靈感原來來自九子奪嫡,並且有康熙的功勞

建立儲君和皇位繼承問題是歷朝歷代最高統治集團內部矛盾鬥爭的一個焦點。 時至清朝, 雖然它把封建中央集權制度發展到了頂峰, 外戚、權臣、宦官等重大問題都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但繼位之爭卻一直沒能解決。

康熙晚年, 統治集團內部激烈的矛盾鬥爭都源于建儲, 嚴重影響到政局的穩定, 也把建樹非凡的康熙皇帝搞得心力交瘁。 立太子, 就要警惕皇太子勢力膨脹, 以至威脅皇權, 擾亂朝政;不立儲君, 又會引起諸皇子間的相互爭奪, 甚至手足相殘。

親歷過儲位之爭的雍正皇帝, 雖然在角逐中取得了勝利, 但他深深感到皇位爭奪所帶來的危險和後患。 為了使同室操戈的慘劇不再發生, 雍正皇帝即位不久, 就在總結和吸取前朝教訓的基礎上尋求解決這個棘手問題的辦法。

雍正元年(西元1723)八月, 雍正皇帝在乾清宮西暖閣召見總理事務大臣和滿漢文武大臣等, 向他們公佈了建立儲君的新規定, 並宣佈自己已經選立了儲君。 這個新規定就是廢除長久以來立嫡立長為皇太子的傳統做法, 改行秘密建立儲君的制度。 而且告訴群臣, 自己已經將儲君的名字寫下, 密封起來, 藏在一個匣子裡,

並將這個密匣放在了乾清宮“正大光明”匾額的後面。 如果皇帝出現不測, 大臣們可以將這個密匣取下, 宣讀遺詔, 遵旨擁立新皇帝即位。

當時在場的諸位王公大臣都表示必當謹遵聖命。 為了穩妥, 雍正皇帝又另寫了一份聖旨, 密封在另外一個錦匣中, 隨身攜帶, 以備不測之際, 仍然可以按照自己的願望, 保證自己所選定的儲君順利即位。

雍正皇帝創建的秘密建儲制度, 不僅避免了康熙晚年諸皇子間的明爭暗鬥, 而且提高了雍正自身的權威, 使得他完全可以掌控群臣和皇儲, 保持了統治集團內部的高度統一, 是雍正皇帝的一大政績。

後來的乾隆皇帝則把這種制度在實踐和理論上予以完善和發展, 使秘密建儲制度一直延續到清朝後期, 成為愛新覺羅宗室的“立嗣家法”。 乾隆繼位之初, 對這種制度並不十分認同, 還曾設想按照漢文化傳統立嫡長子。 但他兩個嫡出兒子都因病而死, 另外幾個長大成人的皇子又開始打儲位的主意。 乾隆看到如此的勢頭可能再次釀成康熙晚年爭儲的悲劇,

開始重新認識秘密建儲制度, 並在實踐上採取了一系列措施, 以保證這一制度的繼續實行。

乾隆皇帝也將密建儲君的諭旨寫好後藏於“正大光明”匾後, 也再寫了一份隨身攜帶。 而這整個過程都是在沒有任何人知曉的情況下完成的。 當這一切辦妥之後,乾隆皇帝才通告了軍機大臣,直到乾隆六十年自己主動禪位,人們才知道儲君是誰。這樣,就使建儲制度更為保密。

這種秘密建儲的制度還有一大好處,就是選立的儲君不分嫡庶長幼,而以君主應具備的品德和才幹為選擇標準,這樣既鼓勵了各位皇子的上進心,賢能的君主也有利於國家的長治久安。

乾隆皇帝在對儲君的培養上就可謂費盡心機。他變被動的選取賢才為主動的積極培養,對所有皇子的教育都嚴格要求,要求每天清晨五更,皇子們就要進入書房開始讀書,對每日的學習內容和安排都有規定;時常檢查皇子們的學習情況,對不求上進、成績不佳的,會嚴厲地斥責,甚至懲罰。

乾隆皇帝還用了近20年的時間對皇子們進行觀察,有不善騎射的,有不通國語的,有人品浮躁的,有沉湎酒色的,等等,都被逐一排除,乾隆本著寧缺毋濫的原則審慎選擇,一定要選出最為出類拔萃的一個。

同時,乾隆皇帝命諸皇子和軍機大臣們將歷代冊立太子有關的借鑒內容編成一部書,親自為書作序,名為《古今儲貳金鑒》。書中收錄了歷史上因明確設立儲君而釀成爭端、禍亂國家的33件史事,包括商紂王為嫡立,但葬送了商朝,而唐太宗、明永樂皇帝都非嫡長,卻成就了一番偉業……以大量歷史經驗教訓批判了立嫡立長不立賢的傳統建儲原則,並諄諄告誡後人,秘密建儲為本朝的“家法”,應世代遵守,不得改變。

對於秘密建儲制度,乾隆皇帝可謂從實踐到理論都做得十分出色,並使這一制度得以論證和完善,之後大清的幾朝皇帝都得以順利繼位說明了這種制度的可行。秘密建儲是對漢族傳統禮制一次有力成的突破和揚棄,是為封建王朝繼承制度上的創舉。

感謝您閱讀我們的原創文章,如果覺得內容不錯請為我們點贊,若有不同的觀點請進行評論和大家一起討論,小編真誠歡迎您能關注我們,從而進行更深入的探討!

當這一切辦妥之後,乾隆皇帝才通告了軍機大臣,直到乾隆六十年自己主動禪位,人們才知道儲君是誰。這樣,就使建儲制度更為保密。

這種秘密建儲的制度還有一大好處,就是選立的儲君不分嫡庶長幼,而以君主應具備的品德和才幹為選擇標準,這樣既鼓勵了各位皇子的上進心,賢能的君主也有利於國家的長治久安。

乾隆皇帝在對儲君的培養上就可謂費盡心機。他變被動的選取賢才為主動的積極培養,對所有皇子的教育都嚴格要求,要求每天清晨五更,皇子們就要進入書房開始讀書,對每日的學習內容和安排都有規定;時常檢查皇子們的學習情況,對不求上進、成績不佳的,會嚴厲地斥責,甚至懲罰。

乾隆皇帝還用了近20年的時間對皇子們進行觀察,有不善騎射的,有不通國語的,有人品浮躁的,有沉湎酒色的,等等,都被逐一排除,乾隆本著寧缺毋濫的原則審慎選擇,一定要選出最為出類拔萃的一個。

同時,乾隆皇帝命諸皇子和軍機大臣們將歷代冊立太子有關的借鑒內容編成一部書,親自為書作序,名為《古今儲貳金鑒》。書中收錄了歷史上因明確設立儲君而釀成爭端、禍亂國家的33件史事,包括商紂王為嫡立,但葬送了商朝,而唐太宗、明永樂皇帝都非嫡長,卻成就了一番偉業……以大量歷史經驗教訓批判了立嫡立長不立賢的傳統建儲原則,並諄諄告誡後人,秘密建儲為本朝的“家法”,應世代遵守,不得改變。

對於秘密建儲制度,乾隆皇帝可謂從實踐到理論都做得十分出色,並使這一制度得以論證和完善,之後大清的幾朝皇帝都得以順利繼位說明了這種制度的可行。秘密建儲是對漢族傳統禮制一次有力成的突破和揚棄,是為封建王朝繼承制度上的創舉。

感謝您閱讀我們的原創文章,如果覺得內容不錯請為我們點贊,若有不同的觀點請進行評論和大家一起討論,小編真誠歡迎您能關注我們,從而進行更深入的探討!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