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漢成帝寵倖趙飛燕姐妹,服用丹藥暴斃,這些人應擔責

漢成帝劉驁是西漢第十二任皇帝, , 班固在《漢書》中引用他的姑姑班婕妤的話對漢成帝進行評價, 其中有一句話說, 漢成帝時期“公卿稱職”。 那麼, 事實果真如此嗎?在下結論之前, 先請大家來看幾個例證。

1、眾大臣信謠言

漢成帝建始三年秋季, 關內大雨連綿四十余日, 京師百姓驚恐相告, 傳言洪水就要來到。 百姓紛紛奔逃, 混亂中互相踐踏, 老弱呼號, 長安城中大亂。

漢成帝因此召集公卿商議對策, 大將軍王鳳認為:“太後跟皇上以及後宮嬪妃可以登上禦船。 命令官吏百姓登上長安城牆, 以避洪水。 ”

群臣都附合王鳳的意見, 只有左將軍王商表示反對。

王商認為:“自古以來, 即令是無道的王朝, 大水都沒有淹沒過城郭。 如今政治和平, 世上沒有戰爭, 上下相安, 憑什麼會有洪水一天內突然湧來?這一定是謠言!不應該下令讓官吏百姓登城牆, 那樣會更增加百姓的驚恐。

”漢成帝於是作罷。 不久, 長安城中逐漸平定下來, 經查問, 果然是謠言。

2、丞相、禦史無遠見, 造成黃河大決口

漢成帝建始四年, 仍然暴雨不斷, 黃河東郡金堤段決口, 洪水淹沒兗州、豫州、平原郡、千乘郡、濟南郡四郡三十二縣, 十五萬餘頃土地變為澤國,

水深的地方達三丈, 沖毀官署驛站及民間房舍近四萬所。

在黃河決口之前, 清河郡都尉馮逡曾上書漢成帝, 希望對該河道進行疏通。 漢成帝將馮逡的奏章交給丞相和禦史去處理, 丞相和禦史派博士許商去巡視那一地區, 並根據許商視察的結果, 對漢成帝說:“現在國家經費不足, 可暫且不疏通。 ”漢成帝相信了丞相和禦史的話, 結果釀成了大禍。

3、數百盜匪, 一年多時間都無法剿滅

同樣是在漢成帝建始四年, 南山一帶有盜匪數百人在地方作亂, 使官吏百姓受害。 漢成帝詔令發兵一千人剿捕, 費時一年多, 仍不能擒滅。

後來, 有人向大將軍王鳳建議, 提拔前高陵令王尊為諫大夫, 署理京輔都尉, 代行京兆尹的職責。 結果王尊上任不到一個月, 盜匪便被肅清。

4、軍情火急, 卻數日商議不出結論

還是在漢成帝建始四年, 西域都護段會宗被烏孫王國的軍隊圍困, 段會宗上書漢成帝請求徵發西域諸國軍隊以及漢朝在敦煌的軍隊救援。

丞相王商、大將軍王鳳以及百官會議數天也作不出決定, 漢成帝只好轉而詢問陳湯。

歷史名言“犯強漢者, 雖遠必殊”就是陳湯所說。 陳湯知道烏孫之兵不過是烏合之眾, 不能久攻, 以經驗推測, 不過數日。 因此回答說:“現在已經解圍了!”又屈指計算日期, 然後說:“不出五日, 就會聽到好消息。 ”果然, 僅僅過了四天, 軍書便到,聲稱已經解圍。

5、臣子瀆職、敷衍了事

河平元年,漢成帝針對法令條文太多,官員百姓都無所適應的問題,下詔說:“如今,關於死刑的規定有千餘條。律令繁多,有百余萬言。條文之外的‘奇請’、‘他比’等附加條文,日益增多。即使專門研究和熟悉法律的官吏,都弄不清頭緒,想讓天下百姓都知曉,不是太難了嗎!用這麼繁瑣的刑律去對付善良的百姓,斬殺無辜之人,豈不可悲!主管機關應討論減少死刑,及可以取消或省略的法令,使法律條文簡明易懂。具體回奏!”

結果,當時的主管官吏都無法順利完成漢成帝的旨意,不能對法令條文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只是在一些細微枝節上舉出數件毫毛般的小事,以敷衍詔書而已。

從上述五件事來看,漢成帝時期的一眾文武大臣,輕信謠言、毫無遠見、辦事缺魄力、長時間無法剿滅盜匪、軍情緊急卻商議不定,正可謂是文不能文、武不能武,所以,班固或者說是班婕妤所說的漢成帝時期“公卿稱職”這話顯然是不對的。

大家都知道,漢成帝是好色之徒,最後因為寵倖趙飛燕姐妹,服用過量丹藥而暴斃。而造成這樣的後果,實際上與他的臣子能力低下也有一定的關係。大家可以設想一下,如果漢成帝的臣子當中有那麼一些能力很強的臣子,能夠及時勸諫漢成帝,令漢成帝遠離趙飛燕姐妹,甚至像霍光對待漢昭帝那樣,採取強力手段,那麼,漢成帝還會如此嗎?

漢成帝后來之所以成為亂世之皇帝,這些沒有能力、不作為的臣子恐怕也要擔當一部分的責任。

軍書便到,聲稱已經解圍。

5、臣子瀆職、敷衍了事

河平元年,漢成帝針對法令條文太多,官員百姓都無所適應的問題,下詔說:“如今,關於死刑的規定有千餘條。律令繁多,有百余萬言。條文之外的‘奇請’、‘他比’等附加條文,日益增多。即使專門研究和熟悉法律的官吏,都弄不清頭緒,想讓天下百姓都知曉,不是太難了嗎!用這麼繁瑣的刑律去對付善良的百姓,斬殺無辜之人,豈不可悲!主管機關應討論減少死刑,及可以取消或省略的法令,使法律條文簡明易懂。具體回奏!”

結果,當時的主管官吏都無法順利完成漢成帝的旨意,不能對法令條文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只是在一些細微枝節上舉出數件毫毛般的小事,以敷衍詔書而已。

從上述五件事來看,漢成帝時期的一眾文武大臣,輕信謠言、毫無遠見、辦事缺魄力、長時間無法剿滅盜匪、軍情緊急卻商議不定,正可謂是文不能文、武不能武,所以,班固或者說是班婕妤所說的漢成帝時期“公卿稱職”這話顯然是不對的。

大家都知道,漢成帝是好色之徒,最後因為寵倖趙飛燕姐妹,服用過量丹藥而暴斃。而造成這樣的後果,實際上與他的臣子能力低下也有一定的關係。大家可以設想一下,如果漢成帝的臣子當中有那麼一些能力很強的臣子,能夠及時勸諫漢成帝,令漢成帝遠離趙飛燕姐妹,甚至像霍光對待漢昭帝那樣,採取強力手段,那麼,漢成帝還會如此嗎?

漢成帝后來之所以成為亂世之皇帝,這些沒有能力、不作為的臣子恐怕也要擔當一部分的責任。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