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食>正文

三伏烙餅攤雞蛋!今天吃哪種烙餅才解饞?

各位親, 打今兒起, 到8月20日, 是末伏。 立秋一過, 您一定感受到了早晚襲來的陣陣涼意。

雖然偶有陰雨, 但陽光明媚, 晴空萬里才是這些天的主旋律。

天氣好, 心情佳, 食欲就會旺盛。 咱北京人一進到三伏, 就惦記上“烙餅攤雞蛋”了。

三伏為啥吃“烙餅攤雞蛋”?學問多

伏天酷熱消耗體力, 需要適當補充營養, 老北京在這日子口吃餃子、麵條和烙餅攤雞蛋, 就是這個道理。

在三伏當中, 中伏總是漫長難耐, 人體消耗極多, 到了末伏, 天氣開始轉涼, 簡單方便的烙餅就成了受歡迎的食物。

烙餅無需水煮, 也不需要過水, 各種可溶性維生素和礦物質的損失最小。

烙好的大餅有油有面, 雞蛋中還有高蛋白, 營養那是杠杠的。

另外, 烙餅有一個特別的好處, 就是受熱均勻, 溫度不會過高, 熱量從外向內滲透, 有利於避免B族維生素的流失。

所以說, 三伏天吃“烙餅攤雞蛋”, 突出的就是一個“補”字。

怎麼做“烙餅攤雞蛋”?講究多

“翻餅烙餅油渣餡餅, 反過來掉過去, 瞧——瞧”。 北京人對烙餅的偏愛不是只在三伏天才會“發作”。 持家的主婦們一年四季經常要烙制蔥花油餅、發麵餅、餡合子、脂油渣餅、麻醬糖餅等作為主食。

而在三伏天時,烙好大餅,再煮鍋綠豆粥,攤上幾個雞蛋,買點醬豬頭肉或者醬牛肉,拌個茄泥,拍個黃瓜,或者弄個涼粉扒糕的,然後一家人美滋滋的吃上一頓,為即將結束的夏天圓滿收個尾。

在三伏天中,最受歡迎的烙餅是脂油餅、蔥花餅、芝麻醬餅。

脂油餅

脂油餅,就是老北京人口中常說的油渣兒餅。去過,人們肚子裡油水少,誰家要是買肥肉煉了油,煉完大油的油渣兒大多不扔,而是留著立馬兒就烙油渣兒餅。

油渣兒餅就著醬肘子、扒雞,或者茄泥等涼拌菜,一起吃下去,香噴四溢,回味無窮。

蔥花餅

進入三伏後,老北京人愛烙蔥花餅食用。做蔥花餅要比發麵餅容易很多,無需醒面,麵粉用溫水和成麵團便可以,再撒上一些蔥花,烙熟後皮酥、層多、蔥油香。真是簡單易做,味道香噴。

烙餅剛出鍋,饞嘴的孩子手都顧不上洗,拎起一張就是一大口,蔥香撲鼻,滿口留油。有人晚上一次吃得太多,躺在床上睡不著,翻來覆去的折個兒,俗稱“折餅兒”。

芝麻醬餅

凡是沾芝麻醬的吃食,北京人見著就算走不動道了。很多北京孩子吃過一次,再也無法忘記它的味道,再吃也不嫌膩,吃著它,心裡頭跟過年似的。

好不容易到三伏後,吃上剛出鍋的芝麻醬烙餅,還是紅糖焰的,心裡特美,外焦裡嫩,甜而不膩。現在芝麻醬烙餅,鹹口的,甜口的都有;鹹口的放鹽,甜口的放白糖也可以。

此外,北京人愛吃的特色烙餅還有

糊餅

糊餅可是咱老北京的特色小吃,是清理腸道的吃食。翠綠的韭菜、金黃的炒雞蛋、白色的蝦皮拌在一起,蓋在和好的玉米麵薄餅上,比國外那“打鹵饢”看著精神多了。

糊塌子

糊塌子是正宗老北京吃食。西葫蘆擦成絲兒,和麵伴成糊狀,攤成圓形的餅。

剛出鍋的糊塌子透著西葫蘆的淡淡香味兒,蘸著調製好的蒜末、醬油汁吃,那滋味兒,沒治了。

餡兒盒子

烙餡兒盒子,算是考驗北京家庭主婦手藝的基本功之一。老北京人最愛的當屬韭菜餡兒了,或肉、或雞蛋、或蝦米皮。咬上一口漏出碧綠的韭菜餡兒,唇齒留香。

吃韭菜盒子有講究,先咬上一小口,以免被韭菜汁兒燙嘴,再蘸上一點兒醋,趁熱吃!醋香、餡兒香,混在一起,好吃不可名狀。

北京人吃的烙餅花樣多,方式更多,以用具說分支爐烙、鐺烙兩種。

支爐出自京西齋堂。北京人熬粥用砂鍋,煎藥用薄砂吊兒,烙餅用支爐,都是小販在齋堂躉到北京來賣的。

支爐像一隻圓鍋,圓徑大約一尺三四,翻過來正好扣在煤球爐子上,底面全是窟窿眼,火苗子就剛剛躥進洞眼,所以烙出來的餅有一個一個小焦點。

這種餅香脆松焦,因為用油極少,所以支爐烙的餅最原汁原味。而用餅鐺烙的時候兩面還要抹點兒油,據講究的人說,抹油烙的餅與不抹油烙的餅味道不一樣。

烙餅再好吃,也要有合適的菜肴就著一起吃才帶勁兒,北京人吃烙餅的菜,可不是只有攤雞蛋。

燜帶魚

烙餅卷帶魚是正經北京風味,帶魚不是炸的,煎的,而是燜的,軟爛酥脆,連魚刺都化為繞指柔了,不用吐刺。搭上黃瓜條和蔥絲,卷起烙餅咬下去,太香了,小心咬著手指頭。

香椿攤雞蛋

很具時令性的一道菜,也算是攤雞蛋系列裡比較稀缺、珍貴的菜品了。就是香椿下來那陣兒能吃到,過了景兒,那就千金難買,再待來年嘍。

炒合菜

按說這是吃春餅時候用的,不過如今這年月,想吃就吃,也就不在乎那麼些個了。菠菜、韭菜、豆芽、雞蛋、韭黃、肉絲、粉絲,當這些菜炒在一個盤子裡時,五顏六色,爽口無比,卷荷葉餅、烙餅都香極了。

醬肉

種類很多,有豬頭肉、醬肘子,還有醬牛肉和燒羊肉,這些美味的醬貨,不僅捲進烙餅噴香好吃,夾在燒餅或者火燒裡味道更贊。

小肚、蒜腸

北京人吃烙餅還喜歡卷松仁小肚或者蒜腸、茶腸,這幾樣,要數稻香村的最有名,其實義利裡面也有賣的,味道也不差。

幾款常見烙餅的做法

蔥花餅

材料:

麵粉200克,清水60毫升,油30毫升,蔥花、鹽適量。

做法:

1、麵團揪成劑子,然後揉圓後,用手按扁,用擀麵杖擀薄,呈圓餅狀;

2、撒上鹽,並用手按勻,再淋上油,塗抹均勻;

3、撒上蔥花,然後沿餅邊慢慢卷起,儘量卷的薄且均勻;

4、卷成長條狀後,沿著一端繞成圓圈,並用手按扁,成圓餅狀;

5、平底鍋中摸上一層油,放入面餅,用小火慢慢將其烘烤至兩面金黃即可。

芝麻醬餅

材料:

白麵2杯,熱水0.3杯,涼水0.3杯,芝麻醬4大匙,素油,鹽,紅糖1大匙。

做法:

1、先用熱水和麵,把面快速攪成雪片狀,然後加涼水,和成麵團,餳至少30分鐘;

2、將4勺芝麻醬調稀。調好後放紅糖和少許鹽、素油;

3、做餅把餳好的面揉幾分鐘,分成4份。每份擀成圓片,上面抹芝麻醬;

4、卷成長條再盤成圓圈,最後擀成3、4毫米厚的餅;

5、平底鍋裡放1大勺油,油起波紋後放餅,改成中火,兩面烤成金黃。

西葫蘆雞蛋餅

材料:

雞蛋2個、西葫蘆1個、麵粉1小碗、鹽1茶匙、香蔥1根、植物油適量。

做法:

1、西葫蘆洗淨,擦成細絲,加入適量鹽拌勻醃制2分鐘,磕入雞蛋攪拌均勻;

2、加入適量麵粉和小蔥花,攪拌均勻成糊狀;

3、電餅鐺加熱,抹一層淺薄油,倒入蛋糊,攤平,蓋上蓋子,上下加熱,5分鐘即可。

京東肉餅

材料:

豬肉(或牛肉)餡350克、雞蛋1個、麵粉1小碗、鹽1茶匙、香蔥1根、植物油適量。

做法:

1、麵粉放入盆中打入雞蛋;

2、加清水和麵;

3、肉餡一起放入容器中加入花生油,幹醬,醬油,美極鮮,五香粉,鹽順著一個方向絞打上勁。

4、取適量的麵團擀成薄餅,再上面均勻的抹上一層肉餡,注意面皮的邊緣不要塗。

5、 把做好的餡餅放入電餅鐺中。

6、再在上面抹上一層油,烙熟即可。

北京好吃的烙餅店,都在這兒了。

惠豐餃子樓

通常一進末伏,以做餃子出名的惠豐餃子樓都會推出三款烙餅套餐,分別是:烙餅卷帶魚、烙餅卷雞蛋、烙餅卷肘子,備受食客稱讚。

推薦:三鮮餃子、燜酥魚 、乾炸小丸子 、 京醬肉絲 、 烙餅卷帶魚

人均:73元

地址:西四北大街乙199號(延吉餐廳同側南)

同和居

同和居三裡河店的“三伏套餐”,將烙餅攤雞蛋與店裡蔥燒海參、糟溜魚片、三不沾、燴烏魚蛋湯等鎮店名菜搭配。

推薦:三不粘、燴烏魚蛋湯、 蔥燒海參 、糟溜三白、 乾炸小丸子

人均:126元

地址:三裡河月壇南街甲71號(肯德基隔壁)

同春園

同春園飯店推出烙餅卷芽菜的同時,還特意搭配夏日八寶瓜例湯、魚香茄子等適合在伏天食用的節令菜品,宣導健康飲食。

推薦:響油鱔糊 、 松鼠桂魚、 清燉蟹粉獅子頭 、無錫醬排骨、 炸春捲、 大煮幹絲

人均:138元

地址:新街口外大街甲14號(十月大廈1樓)

鴻賓樓

鴻賓樓推出了三伏套餐是香椿烙餅、蔥花餅卷雞蛋、牛肉的組合。

推薦:紅燒牛尾、 芫爆散丹 、 糖溜卷果 、羊肉串、 醋溜木須、 麻醬糖花卷

人均:144元

地址: 展覽館路11號

加成幫

推薦:烙餅卷帶魚、麻醬糖餅、北京烤鴨、宮保雞丁、毛血旺、魚頭泡餅

人均:78元

地址: 阜成門外大街華聯商廈4樓

美食豐富,誘惑味蕾,不過小北要提醒各位親,這末伏天和立秋是交織在一起的,天氣時熱時涼,稍有不慎,就易生病。

要想平安度過初秋+末伏

一定要守好3關

氣溫關

末伏時白天溫度仍較高,但早晚氣溫則明顯變涼,晝夜溫差逐漸增加。稍有不慎就容易被兩種病偷襲。

注意:防2病

心血管病

俗話說“立秋處暑,熱死老鼠”,在這個時段,人體的新陳代謝會顯著加快,對血液循環系統有很大影響,氣血運行不暢,人便會出現胸悶的感覺。加上這個季節是人體血液黏稠度最高的時期,如不注意及時補充水分,血液黏稠度過高易引發心臟病復發,也容易引發腦血栓。

中暑

在“秋老虎”天氣,中暑不是什麼罕見事兒。 伏天機體能量消耗大,人體免疫力下降所致。不少市民頭伏、中伏都沒有被暑熱擊倒,但末伏時卻撐不住了。

脾胃關

初秋暑熱未退,濕氣當令,此時人體的胃腸功能經過一個盛夏的消磨,正處於一年四季中的最為脆弱時期,尤其是老人和小孩,容易出現脾胃失調、消化不良等,嚴重的甚至會導致腸道傳染病的發生,如秋季腹瀉。

注意:防1病

腸胃疾病

初秋末伏若脾傷於濕,容易造成腸胃疾病,不僅會出現飲食不化、脘悶嘈雜、噁心嘔吐、腹痛便溏、不思飲食、體弱倦怠等症,還可能為咳喘病症種下病根。

保健招:喝2粥

山藥薏米粥

立秋後可適當多吃些薏仁、蓮子、山藥、扁豆、白蘿蔔等健脾祛濕的食物。

方法:如山藥薏米粥,取薏米20克、山藥50克、白扁豆15克、赤豆15克,加水煮爛後加入白豆蔻1克,再煮3分鐘食用即可,有健脾胃化濕的功效。

豆粥

立秋過後適宜喝粥,尤其是豆類的粥,可以有效補充體內的蛋白質,滿足機體代謝的需要,此外豆類多具有健脾利濕的功能,正合立秋節氣之用。

適宜食用的豆類粥品有赤小豆粥、扁豆粥、小麥粥、黑米粥、蓮子粥等。

乾燥關

秋季涼風來襲,身體能立刻感知涼意,汗液往回收,津液往裡走,但如果收斂得太厲害了,就會讓體表感覺乾燥,比如鼻孔乾燥、嗓子乾燥、皮膚乾燥、毛髮乾枯、小便赤黃、大便幹結等。

注意:防3病

風燥感冒

立秋時節,容易出現風燥感冒。除了有一般感冒的症狀,即頭疼、咽喉腫、鼻塞外,一個比較明顯的區別是“幹”,咽喉幹、嗓子緊,連咳嗽都是乾咳,沒有痰。感冒初期先表現出乾燥的症狀,如果不及時潤燥補水,就會加重感冒的病情。

呼吸道疾病

呼吸道系統是一個開放的器官,從鼻腔到氣管,再到肺部,秋季乾冷的空氣一旦侵害,就容易損傷黏膜,引發呼吸道病變。

而且季節交替,高溫多雨的天氣使人免疫力低下,同時吹風扇、開空調,室內外溫差大導致身體適應性差,是誘發呼吸道感染、導致肺炎的主要原因。

過敏症

剛立秋時,秋高氣爽、天氣逐漸乾燥,空氣中的花粉濃度最高,在一天之內能上升10倍,花粉過敏引發的過敏性鼻炎等又迎來了發病高峰。

對於過敏患者,外出旅遊一定要注意做好防護。

保健招:喝3飲

五汁飲

中醫認為肺喜潤惡燥,所以應多吃潤燥食品,如生梨、荸薺、柚、銀耳、甘蔗等。其中,“五汁飲”是比較經典的一款養生茶,有潤肺止咳的作用。

方法:將梨汁、荸薺汁、鮮蘆根汁、麥冬汁、藕汁各等分,將5種汁放入鍋內,加水適量,置大火上燒沸,改小火煮30分鐘即可。

銀耳百合粳米粥

該粥有有清心潤肺之效。粳米有較好的健脾胃、補中氣的功能;銀耳養胃生津;百合則潤燥除煩,對慢性咳嗽等較適合。

方法:銀耳5-10克,先浸泡發漲;粳米100克,新鮮百合60克,加入適量冰糖同煮。

黑芝麻粥

秋天容易便秘,而黑芝麻潤燥的功效非常好。

方法:做的時候,可以把黑芝麻稍微研磨一下,再與大米同煮,口感更醇厚。

而在三伏天時,烙好大餅,再煮鍋綠豆粥,攤上幾個雞蛋,買點醬豬頭肉或者醬牛肉,拌個茄泥,拍個黃瓜,或者弄個涼粉扒糕的,然後一家人美滋滋的吃上一頓,為即將結束的夏天圓滿收個尾。

在三伏天中,最受歡迎的烙餅是脂油餅、蔥花餅、芝麻醬餅。

脂油餅

脂油餅,就是老北京人口中常說的油渣兒餅。去過,人們肚子裡油水少,誰家要是買肥肉煉了油,煉完大油的油渣兒大多不扔,而是留著立馬兒就烙油渣兒餅。

油渣兒餅就著醬肘子、扒雞,或者茄泥等涼拌菜,一起吃下去,香噴四溢,回味無窮。

蔥花餅

進入三伏後,老北京人愛烙蔥花餅食用。做蔥花餅要比發麵餅容易很多,無需醒面,麵粉用溫水和成麵團便可以,再撒上一些蔥花,烙熟後皮酥、層多、蔥油香。真是簡單易做,味道香噴。

烙餅剛出鍋,饞嘴的孩子手都顧不上洗,拎起一張就是一大口,蔥香撲鼻,滿口留油。有人晚上一次吃得太多,躺在床上睡不著,翻來覆去的折個兒,俗稱“折餅兒”。

芝麻醬餅

凡是沾芝麻醬的吃食,北京人見著就算走不動道了。很多北京孩子吃過一次,再也無法忘記它的味道,再吃也不嫌膩,吃著它,心裡頭跟過年似的。

好不容易到三伏後,吃上剛出鍋的芝麻醬烙餅,還是紅糖焰的,心裡特美,外焦裡嫩,甜而不膩。現在芝麻醬烙餅,鹹口的,甜口的都有;鹹口的放鹽,甜口的放白糖也可以。

此外,北京人愛吃的特色烙餅還有

糊餅

糊餅可是咱老北京的特色小吃,是清理腸道的吃食。翠綠的韭菜、金黃的炒雞蛋、白色的蝦皮拌在一起,蓋在和好的玉米麵薄餅上,比國外那“打鹵饢”看著精神多了。

糊塌子

糊塌子是正宗老北京吃食。西葫蘆擦成絲兒,和麵伴成糊狀,攤成圓形的餅。

剛出鍋的糊塌子透著西葫蘆的淡淡香味兒,蘸著調製好的蒜末、醬油汁吃,那滋味兒,沒治了。

餡兒盒子

烙餡兒盒子,算是考驗北京家庭主婦手藝的基本功之一。老北京人最愛的當屬韭菜餡兒了,或肉、或雞蛋、或蝦米皮。咬上一口漏出碧綠的韭菜餡兒,唇齒留香。

吃韭菜盒子有講究,先咬上一小口,以免被韭菜汁兒燙嘴,再蘸上一點兒醋,趁熱吃!醋香、餡兒香,混在一起,好吃不可名狀。

北京人吃的烙餅花樣多,方式更多,以用具說分支爐烙、鐺烙兩種。

支爐出自京西齋堂。北京人熬粥用砂鍋,煎藥用薄砂吊兒,烙餅用支爐,都是小販在齋堂躉到北京來賣的。

支爐像一隻圓鍋,圓徑大約一尺三四,翻過來正好扣在煤球爐子上,底面全是窟窿眼,火苗子就剛剛躥進洞眼,所以烙出來的餅有一個一個小焦點。

這種餅香脆松焦,因為用油極少,所以支爐烙的餅最原汁原味。而用餅鐺烙的時候兩面還要抹點兒油,據講究的人說,抹油烙的餅與不抹油烙的餅味道不一樣。

烙餅再好吃,也要有合適的菜肴就著一起吃才帶勁兒,北京人吃烙餅的菜,可不是只有攤雞蛋。

燜帶魚

烙餅卷帶魚是正經北京風味,帶魚不是炸的,煎的,而是燜的,軟爛酥脆,連魚刺都化為繞指柔了,不用吐刺。搭上黃瓜條和蔥絲,卷起烙餅咬下去,太香了,小心咬著手指頭。

香椿攤雞蛋

很具時令性的一道菜,也算是攤雞蛋系列裡比較稀缺、珍貴的菜品了。就是香椿下來那陣兒能吃到,過了景兒,那就千金難買,再待來年嘍。

炒合菜

按說這是吃春餅時候用的,不過如今這年月,想吃就吃,也就不在乎那麼些個了。菠菜、韭菜、豆芽、雞蛋、韭黃、肉絲、粉絲,當這些菜炒在一個盤子裡時,五顏六色,爽口無比,卷荷葉餅、烙餅都香極了。

醬肉

種類很多,有豬頭肉、醬肘子,還有醬牛肉和燒羊肉,這些美味的醬貨,不僅捲進烙餅噴香好吃,夾在燒餅或者火燒裡味道更贊。

小肚、蒜腸

北京人吃烙餅還喜歡卷松仁小肚或者蒜腸、茶腸,這幾樣,要數稻香村的最有名,其實義利裡面也有賣的,味道也不差。

幾款常見烙餅的做法

蔥花餅

材料:

麵粉200克,清水60毫升,油30毫升,蔥花、鹽適量。

做法:

1、麵團揪成劑子,然後揉圓後,用手按扁,用擀麵杖擀薄,呈圓餅狀;

2、撒上鹽,並用手按勻,再淋上油,塗抹均勻;

3、撒上蔥花,然後沿餅邊慢慢卷起,儘量卷的薄且均勻;

4、卷成長條狀後,沿著一端繞成圓圈,並用手按扁,成圓餅狀;

5、平底鍋中摸上一層油,放入面餅,用小火慢慢將其烘烤至兩面金黃即可。

芝麻醬餅

材料:

白麵2杯,熱水0.3杯,涼水0.3杯,芝麻醬4大匙,素油,鹽,紅糖1大匙。

做法:

1、先用熱水和麵,把面快速攪成雪片狀,然後加涼水,和成麵團,餳至少30分鐘;

2、將4勺芝麻醬調稀。調好後放紅糖和少許鹽、素油;

3、做餅把餳好的面揉幾分鐘,分成4份。每份擀成圓片,上面抹芝麻醬;

4、卷成長條再盤成圓圈,最後擀成3、4毫米厚的餅;

5、平底鍋裡放1大勺油,油起波紋後放餅,改成中火,兩面烤成金黃。

西葫蘆雞蛋餅

材料:

雞蛋2個、西葫蘆1個、麵粉1小碗、鹽1茶匙、香蔥1根、植物油適量。

做法:

1、西葫蘆洗淨,擦成細絲,加入適量鹽拌勻醃制2分鐘,磕入雞蛋攪拌均勻;

2、加入適量麵粉和小蔥花,攪拌均勻成糊狀;

3、電餅鐺加熱,抹一層淺薄油,倒入蛋糊,攤平,蓋上蓋子,上下加熱,5分鐘即可。

京東肉餅

材料:

豬肉(或牛肉)餡350克、雞蛋1個、麵粉1小碗、鹽1茶匙、香蔥1根、植物油適量。

做法:

1、麵粉放入盆中打入雞蛋;

2、加清水和麵;

3、肉餡一起放入容器中加入花生油,幹醬,醬油,美極鮮,五香粉,鹽順著一個方向絞打上勁。

4、取適量的麵團擀成薄餅,再上面均勻的抹上一層肉餡,注意面皮的邊緣不要塗。

5、 把做好的餡餅放入電餅鐺中。

6、再在上面抹上一層油,烙熟即可。

北京好吃的烙餅店,都在這兒了。

惠豐餃子樓

通常一進末伏,以做餃子出名的惠豐餃子樓都會推出三款烙餅套餐,分別是:烙餅卷帶魚、烙餅卷雞蛋、烙餅卷肘子,備受食客稱讚。

推薦:三鮮餃子、燜酥魚 、乾炸小丸子 、 京醬肉絲 、 烙餅卷帶魚

人均:73元

地址:西四北大街乙199號(延吉餐廳同側南)

同和居

同和居三裡河店的“三伏套餐”,將烙餅攤雞蛋與店裡蔥燒海參、糟溜魚片、三不沾、燴烏魚蛋湯等鎮店名菜搭配。

推薦:三不粘、燴烏魚蛋湯、 蔥燒海參 、糟溜三白、 乾炸小丸子

人均:126元

地址:三裡河月壇南街甲71號(肯德基隔壁)

同春園

同春園飯店推出烙餅卷芽菜的同時,還特意搭配夏日八寶瓜例湯、魚香茄子等適合在伏天食用的節令菜品,宣導健康飲食。

推薦:響油鱔糊 、 松鼠桂魚、 清燉蟹粉獅子頭 、無錫醬排骨、 炸春捲、 大煮幹絲

人均:138元

地址:新街口外大街甲14號(十月大廈1樓)

鴻賓樓

鴻賓樓推出了三伏套餐是香椿烙餅、蔥花餅卷雞蛋、牛肉的組合。

推薦:紅燒牛尾、 芫爆散丹 、 糖溜卷果 、羊肉串、 醋溜木須、 麻醬糖花卷

人均:144元

地址: 展覽館路11號

加成幫

推薦:烙餅卷帶魚、麻醬糖餅、北京烤鴨、宮保雞丁、毛血旺、魚頭泡餅

人均:78元

地址: 阜成門外大街華聯商廈4樓

美食豐富,誘惑味蕾,不過小北要提醒各位親,這末伏天和立秋是交織在一起的,天氣時熱時涼,稍有不慎,就易生病。

要想平安度過初秋+末伏

一定要守好3關

氣溫關

末伏時白天溫度仍較高,但早晚氣溫則明顯變涼,晝夜溫差逐漸增加。稍有不慎就容易被兩種病偷襲。

注意:防2病

心血管病

俗話說“立秋處暑,熱死老鼠”,在這個時段,人體的新陳代謝會顯著加快,對血液循環系統有很大影響,氣血運行不暢,人便會出現胸悶的感覺。加上這個季節是人體血液黏稠度最高的時期,如不注意及時補充水分,血液黏稠度過高易引發心臟病復發,也容易引發腦血栓。

中暑

在“秋老虎”天氣,中暑不是什麼罕見事兒。 伏天機體能量消耗大,人體免疫力下降所致。不少市民頭伏、中伏都沒有被暑熱擊倒,但末伏時卻撐不住了。

脾胃關

初秋暑熱未退,濕氣當令,此時人體的胃腸功能經過一個盛夏的消磨,正處於一年四季中的最為脆弱時期,尤其是老人和小孩,容易出現脾胃失調、消化不良等,嚴重的甚至會導致腸道傳染病的發生,如秋季腹瀉。

注意:防1病

腸胃疾病

初秋末伏若脾傷於濕,容易造成腸胃疾病,不僅會出現飲食不化、脘悶嘈雜、噁心嘔吐、腹痛便溏、不思飲食、體弱倦怠等症,還可能為咳喘病症種下病根。

保健招:喝2粥

山藥薏米粥

立秋後可適當多吃些薏仁、蓮子、山藥、扁豆、白蘿蔔等健脾祛濕的食物。

方法:如山藥薏米粥,取薏米20克、山藥50克、白扁豆15克、赤豆15克,加水煮爛後加入白豆蔻1克,再煮3分鐘食用即可,有健脾胃化濕的功效。

豆粥

立秋過後適宜喝粥,尤其是豆類的粥,可以有效補充體內的蛋白質,滿足機體代謝的需要,此外豆類多具有健脾利濕的功能,正合立秋節氣之用。

適宜食用的豆類粥品有赤小豆粥、扁豆粥、小麥粥、黑米粥、蓮子粥等。

乾燥關

秋季涼風來襲,身體能立刻感知涼意,汗液往回收,津液往裡走,但如果收斂得太厲害了,就會讓體表感覺乾燥,比如鼻孔乾燥、嗓子乾燥、皮膚乾燥、毛髮乾枯、小便赤黃、大便幹結等。

注意:防3病

風燥感冒

立秋時節,容易出現風燥感冒。除了有一般感冒的症狀,即頭疼、咽喉腫、鼻塞外,一個比較明顯的區別是“幹”,咽喉幹、嗓子緊,連咳嗽都是乾咳,沒有痰。感冒初期先表現出乾燥的症狀,如果不及時潤燥補水,就會加重感冒的病情。

呼吸道疾病

呼吸道系統是一個開放的器官,從鼻腔到氣管,再到肺部,秋季乾冷的空氣一旦侵害,就容易損傷黏膜,引發呼吸道病變。

而且季節交替,高溫多雨的天氣使人免疫力低下,同時吹風扇、開空調,室內外溫差大導致身體適應性差,是誘發呼吸道感染、導致肺炎的主要原因。

過敏症

剛立秋時,秋高氣爽、天氣逐漸乾燥,空氣中的花粉濃度最高,在一天之內能上升10倍,花粉過敏引發的過敏性鼻炎等又迎來了發病高峰。

對於過敏患者,外出旅遊一定要注意做好防護。

保健招:喝3飲

五汁飲

中醫認為肺喜潤惡燥,所以應多吃潤燥食品,如生梨、荸薺、柚、銀耳、甘蔗等。其中,“五汁飲”是比較經典的一款養生茶,有潤肺止咳的作用。

方法:將梨汁、荸薺汁、鮮蘆根汁、麥冬汁、藕汁各等分,將5種汁放入鍋內,加水適量,置大火上燒沸,改小火煮30分鐘即可。

銀耳百合粳米粥

該粥有有清心潤肺之效。粳米有較好的健脾胃、補中氣的功能;銀耳養胃生津;百合則潤燥除煩,對慢性咳嗽等較適合。

方法:銀耳5-10克,先浸泡發漲;粳米100克,新鮮百合60克,加入適量冰糖同煮。

黑芝麻粥

秋天容易便秘,而黑芝麻潤燥的功效非常好。

方法:做的時候,可以把黑芝麻稍微研磨一下,再與大米同煮,口感更醇厚。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