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滿清末年,光緒帝想通過戊戌變法改變格局,遭幽禁,原因很簡單

大家都知道戊戌變法, 又稱百日維新、維新變法, 是指1898年6月11日至9月21日維新派人士通過向沒有實權的光緒皇帝進行宣導學習西方, 提倡科學文化, 改革政治、教育制度, 發展農、工、商業等的政治改良運動, 由於損害到以慈禧太后為首的守舊派(頑固派也是實力派)的利益所以遭到強烈抵制與反對, 光緒皇帝也遭到軟禁, 其總共歷時103天, 最後以失敗而告終, 今天我們就來分析一下其失敗的原因。

首先守舊派勢力強大, 有實權, 當時國家的最高領導權不在光緒皇帝手中, 而為以西太后為首的王公、大臣所掌握。

維新派只有少數幾個人, 沒有實權。 西太后最初曾指示“今宜專講西學”, 當她感到變法觸及到她自己的權力和清廷王公貴族的利益時, 就動手遏制、鎮壓。

其次維新派缺乏堅強的組織領導, 脫離廣大人民群眾, 只寄希望於沒有實權的皇帝和極少數的官僚, 甚至對帝國主義抱有不切實際的幻想, 幻想帝國主義能幫到他們。

再次維新派缺乏正確的理論指導, 康有為的《新學偽經考》指責西漢的古文經書全系劉歆偽造, 《孔子改制考》將孔子打扮為“改制立法”的祖師爺, 兩書都沒有充分的、有說服力的證據, 不用說守舊派反對, 當時的一些開明人士也不贊成。 此外, 維新派某些激進的宣傳也增加了社會阻力。

戊戌變法真相/峽谷中的激流中國近代史叢書 ¥23.04 購買

還有維新派及光緒皇帝在實施變法上的某些冒進措施, 變法一開始, 光緒皇帝就因不滿自己的老師、軍機重臣翁同龢的持重、頂撞, 將其開缺回籍。 大量裁減冗官, 僅京師一地, 涉及閒散衙門十多處, 失去職務者近萬人, 但是又沒有安排出路。 因王照上書被阻而一下子罷免六個部長級大員, 也操之過急, 並且失之過重。

戊戌變法/漫說中國歷史 ¥15.5 購買

最後是變法手段單一, 採取單純的自上而下的“和平”“合法”方式, 沒有動用任何的武力或其他的一些方法。

小編認為, 儘管說變法失敗, 但是作為近代中國的一次資產階級性質的改良運動, 具有進步意義。 雖然被慈禧太后等實權派扼殺了,

但也為13年之後爆發的辛亥革命打下了堅實思想基礎。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