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恭城,一個酷愛打油茶的地方,原來叫茶城

據歷史記載, 西元618年恭城置縣的時候不叫“恭城”, 而叫“茶城”。

關於縣名“茶城”改“恭城”, 恭城民間一直流傳著一種說法, 說恭城盛產茶葉, 每年都要茶貢, 而且連年加重, 百姓被壓得喘不過氣來。 與包拯齊名、出生於恭城的侍御史周渭看到父老鄉親因繁重的茶稅而聊生, 將“茶”字稍作變化, “茶城”便成了“恭城”。 這樣一來, 既然不是茶城, 朝廷也就不認為恭城是茶葉出產地了, 從而免去了恭城的茶稅。

但據光緒十五年重刊的《恭城縣誌》所載:“隋末梁肖銑起兵巴陵, 據粵境, 始分平樂地置縣, 曰茶城。 唐武德四年肖銑置平樂州治,

改茶城為恭城。 ”也就是說恭城縣名為“茶城”應在隋末, 而周渭為北宋官員, 在時間上就早了幾百年。

那到底為什麼恭城的縣名要由“茶城”改為“恭城”呢?一些人認為是“避諱”。 古人對名諱看得很重, 往往回避君主和尊長的名字而改寫為其他字。 恭城地原來應叫“恭”, 但出了個了不起的人也名“恭”, 為了避這個人的名諱, 就把“恭”地改“茶”地, 置縣後自然就叫“茶城”了。 這個人是誰呢?他叫蕭恭, 六朝梁太祖的孫子。 據《梁書》記載, 蕭恭曾任湘州刺史, 而恭城時屬湘州, 也就是說恭城是蕭恭的管轄之地, 為避其諱, 將“恭”地改“茶”地也就自然而然了。 那為什麼後來又改為“恭城”?其實蕭恭雖貴為皇族, 但搞經濟很有一套, 所管的子民對他都很是愛戴,

《梁書》中就寫道:“(蕭)恭至州, 治果有聲績, 百姓陳奏, 乞于城南立碑頌德”, 想是蕭恭死後, 梁也滅了, 也就沒有什麼名諱可避了, 恭城人為了紀念蕭恭, 又把“茶城”改成了“恭城”。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