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明朝時榆林有哪些學校,看完這個你就知道了

明朝時, 全國共有13個省, 當時的延安府和延綏鎮都屬於陝西省。 延安府“領州三縣十六。 ”其中屬於今天榆林市的州縣有7個:綏德州, 清澗縣和米脂縣;葭州, 吳堡縣、神木縣和府穀縣。 換句話說, 明朝時榆林有行政建制的就這兩個州五個縣, 都屬於延安府管轄。

《延安府志》(弘治十七年(1504)刻本)對當時三州十六縣的學校有一個比較詳實的分類記載, 陰陽學、醫學和社學都在“公署”條目中記載;儒學則在“學校”條目中記載。 陰陽學的教材以《周易》為主;醫學主要是中醫中藥學, 培養中醫師和中藥師, 主要教材自然離不開《黃帝內經》《本草綱目》等。 這兩種學校都採用師徒傳授, 代代傳承的辦法延續, 直至民國時期。

元、明、清三代, 榆林地區辦過一些屬於社會教育性質的學校, 元代50戶人家為一社, 立一所學校, 故稱這類學校為社學。 主要教15歲以下的兒童。 教育的內容除儒家經典外,

還有皇帝的大誥、朝廷的律令及各種禮節。

現將《延安府志》中有關榆林二州五縣學校的記載擇錄如次:

綏德州:陰陽學(在州門左, 正統間建)醫學(在州門右, 景泰間建)州學(在州治東嵯峨山南一百步, 洪武間建, 景泰間知州張軾重修殿廡堂齋門庫號房射圃, 弘治間知州王倞增修號房十間, 置冠祭射禮器俱悉備)社學(舊在州前, 因地勢狹隘改於九真觀側)

清澗縣:陰陽學(在縣治西五十步)醫學(在縣治西五十五步)縣學(在縣治西南五十步, 洪武間知縣鄒宗彝建, 廟廡堂齋號房射圃等備;景泰間知縣張定重修)社學(在縣治西南八十步)

米脂縣:陰陽學(在縣治東北九十七步)醫學(在縣治東北一百步)縣學(在縣治東北七十步,

元至元間主簿馮安國建, 洪武間知縣解彝重修, 殿廡堂齋號房射圃等備)社學(在縣治北隅)

葭州:陰陽學(在州治東南五十步)醫學(在州治東南四十步)州學(舊在州治南一裡四十步故城內山之陽, 成化間建按察司副使周鼎命知州劉毓改建于山之陰, 制度草創;弘治間知州沈理修, 殿廡堂齋門庫宅舍射圃悉備)社學(在儒學南, 弘治間知州沈理建)

吳堡縣:陰陽學(在縣治南)醫學(在縣治西南)縣學(在縣治西南, 洪武間知縣范平仲建, 殿廡堂齋號房宅舍射圃備;宣德間知縣袁禮、成化間知縣劉儀繼修)社學(在城內西隅)

神木縣:陰陽學(在縣治南)醫學(在縣治西)縣學(在縣治東南九十六步, 洪武間知縣任奉先建, 正統間知縣彭佐重修, 殿廡堂齋號房射圃等備)社學(在縣治東)

府穀縣:陰陽學(在縣治東南十五步)醫學(在縣治西南十五步)縣學(在縣治東, 洪武間知縣齊翔建, 天順間知縣秦紘修, 殿廡堂齋門號射圃等備)社學(六處, 弘治間知縣白質建)

(文中的“殿”, 指高大的建築, 凡孔廟, 主體建築就叫大成殿, 榆林市境內目前保存最完好的就是府谷縣榮河書院的大成殿。 “廡”指大的房子, 即大殿兩邊的帶有廊的房子。 “堂”指帶有後室的房子, 即教師辦公室;“齋”就是學舍, 即生員學習的地方, 相當於教室。 “號房”, 就是標明順序的房子, 也就是學生宿舍。 “射圃”, 是生員活動的地方, 相當於現在的操場。 “射”的本意是放箭, 中國古代儒家要求學生掌握的六種基本才能之一;圃:花園或者菜園子。

由陝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榆林地區教育志》對榆林衛以及榆林、橫山、靖邊、定邊的教育是這樣記述的:明成化七年(1471)都禦史王悅將榆林驛改置榆林衛。 巡撫右副都禦史餘子俊經過兩年時間, 將延綏鎮(一級軍事機構)治所由綏德遷至榆林城內, 並于成化八年(1472)向禮部呈送了“開設學校疏”, 建議設立榆林衛學, 包括儒學、陰陽學和醫學各一所。 餘子俊確立了修建學宮的地點在“城之西, 衛之右”, 但因調遷未能實施。 成化十二年(1476)春, 浙右巡撫丁大容開始修建榆林衛儒學, 到成化十四年(1478), 建成明倫堂, 及志道、據道、依仁、遊藝四齋。 “一時子弟環睹盛事, 莫不忻忻然, 願學眾至數百人, 遂禮鄉進士紀溫習教事。 ”(明大學士劉翊《新建榆林衛廟學記》)。 此後,巡撫楊浩又在明倫堂後建成尊經閣。明正德十年(1515)按察司閆鐸重修學宮,改置文會堂,在尊經閣東建教授宅,閣西建訓導宅。明末毀於兵火。

明代,今西三縣(靖邊、定邊、橫山)所屬10城堡共有一所儒學,即靖邊所儒學,建于萬曆元年(1573),地址在新城堡(靖邊營治所)城內山上。萬曆二十八年(1600)又移建學宮於山下,但仍初具規模,直到萬曆三十六年(1608)才修建完備,學宮建制都仿照綏德州儒學的式樣。延綏巡撫塗宗浚曾為此寫下了《重建靖邊所儒學記》。

榆林衛的陰陽學起先建在榆林城南門外,明末毀於兵火,清初移到城內。醫學一直在在城內。明朝時,陰陽學和醫學雖然納入衙門管理,但在教學方式上主要採用師徒傳授,經費自籌,從某種意義上講,屬於社會力量辦學。

本文來源於榆林日報

此後,巡撫楊浩又在明倫堂後建成尊經閣。明正德十年(1515)按察司閆鐸重修學宮,改置文會堂,在尊經閣東建教授宅,閣西建訓導宅。明末毀於兵火。

明代,今西三縣(靖邊、定邊、橫山)所屬10城堡共有一所儒學,即靖邊所儒學,建于萬曆元年(1573),地址在新城堡(靖邊營治所)城內山上。萬曆二十八年(1600)又移建學宮於山下,但仍初具規模,直到萬曆三十六年(1608)才修建完備,學宮建制都仿照綏德州儒學的式樣。延綏巡撫塗宗浚曾為此寫下了《重建靖邊所儒學記》。

榆林衛的陰陽學起先建在榆林城南門外,明末毀於兵火,清初移到城內。醫學一直在在城內。明朝時,陰陽學和醫學雖然納入衙門管理,但在教學方式上主要採用師徒傳授,經費自籌,從某種意義上講,屬於社會力量辦學。

本文來源於榆林日報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