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張學良為何與京劇結緣

張學良平生酷愛京劇, 在他近百年的人生歷程中, 他與京劇有著割捨不斷的淵源。 京劇給他帶來無窮的樂趣, 也曾給他帶來過煩惱。 讓他終生難忘的九一八事變發生時, 他正在觀看梅蘭芳的演出, 也因此遭到全國人民詬罵。 從青少年時期, 他開始喜歡上京劇, 成為票友。 在他主政期間, 他經常觀看梅蘭芳等京劇大師的演出, 還與他們結成好友。 西安事變後, 在50餘年的幽禁時間裡, 雖然他不能現場觀看京劇演出, 但他與京劇並未疏離, 他以聽京劇、唱京劇、研究京劇為娛樂, 也從中獲得寬慰。 在他晚年恢復自由後,

他多次前往觀看大陸京劇演員赴台、赴美的演出, 以與京劇演員交流演唱為樂, 京劇和麻將等成為他晚年的主要消遣娛樂方式, 為他晚年生活帶來無盡歡樂。

晚年張學良

京劇是中國國粹。 民國年間, 京劇得到空前的發展, 成為當時社會各界廣泛喜愛的藝術形式。

那時候沒有電視、電腦, 無線電廣播和電影剛剛起步, 京劇是當時上流社會最為時尚和流行的娛樂形式。 當時的大戶人家在逢年過節或者婚慶祝壽時常常邀請京劇名伶到家裡唱堂會, 張學良對京劇的認識是從小時候家裡請來戲班子唱堂會開始的。

1912年春天, 張學良生母病逝, 11歲的張學良和姐姐二人被父親張作霖接到奉天, 此時張作霖正忙於仕途無暇顧及他們, 把他倆交由二夫人盧氏照顧。 當時的奉天已發展為遠東國際性大都市, 京津地區的京劇名伶時常下關東在奉天小河沿一帶搭台唱戲, 一唱就是幾個月。 初入奉天喜愛一切新生事物的少年張學良對於名角們的演出幾乎是每場必看,

很快成為他們的忠實粉絲。

青少年時期的張學良

張學良對京劇的熱衷除了受時代影響、藝術天性使然外, 與師友、親屬、周圍人的影響也不無關係。 他的心腹好友周大文是他身邊重要的機要人員, 曾擔任張作霖譯電處負責人, 後來擔任北平市市長。

早在1915年, 15歲的張學良與長他8歲的周大文就已相識, 並歃血為盟, 結為異性兄弟。 周大文幼年時期曾受京劇名伶、梅蘭芳恩師王瑤卿的親傳, 擅長青衣, 他唱起京劇有板有眼, 無論唱腔、眼神、身段還是功夫, 幾乎達到專業演員的水準。 張學良有閒暇時間常常到周大文家裡聽他唱戲, 從他那裡學會了許多京劇唱段。 值得一提的是, 周大文的女兒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紅燈記》中李鐵梅的扮演者劉長瑜女士在90年代曾應邀赴臺灣演出, 張學良觀看演出後曾興致勃勃地與劉長瑜談起他與她父親當年的這段往事。

1993年7月, 耿其昌、李維康在臺北與張學良共唱京劇一個唱段後, 耿、李二人為他鼓掌。

張學良的貼身副官朱光沐, 是東北軍中盡人皆知的京劇票友, 尤其喜愛昆曲, 他年輕時候幾乎每天晚上都到戲院看戲。 受他影響, 張學良也喜歡上了昆曲, 畢竟京劇與昆曲之間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朱光沐還擅長拉二胡, 當張學良戲癮上來想要唱上一曲時, 往往由朱光沐操琴伴奏, 二人一拉一唱過足戲癮。那時候,張學良雖然喜歡聽戲也愛唱戲,往往只是在私下場合三五好友的在一起唱唱而已,從未在公開場合演唱。

除了受身邊的兩位朋友對他的京劇嗜好影響外,他的恩師郭松齡對他也有很大影響。1919年張學良入講武堂讀書期間,他最佩服的教官後來成為摯友的郭松齡也是京劇迷。張學良在學習閒暇之時,經長到恩師郭松齡家裡聽他唱一段京戲,並跟著學唱,以此為樂。二人還經常在一起切磋、交流京劇唱腔和技藝,張學良不僅學會了許多京劇劇碼,演唱和鑒賞能力也得到提高。

受師友們影響,張學良對京劇逐漸癡迷,在繁忙的公務之余,時常帶領家眷隨從去戲院看戲,一些奉軍士兵、將領受其影響,也學唱京劇,一時間京劇成為兵營中不可或缺的娛樂項目,為枯燥、單調的兵營生活增添了樂趣。

感謝您閱讀“侃侃民國那些事”,下期更精彩!本文為原創首發,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追究法律責任。

二人一拉一唱過足戲癮。那時候,張學良雖然喜歡聽戲也愛唱戲,往往只是在私下場合三五好友的在一起唱唱而已,從未在公開場合演唱。

除了受身邊的兩位朋友對他的京劇嗜好影響外,他的恩師郭松齡對他也有很大影響。1919年張學良入講武堂讀書期間,他最佩服的教官後來成為摯友的郭松齡也是京劇迷。張學良在學習閒暇之時,經長到恩師郭松齡家裡聽他唱一段京戲,並跟著學唱,以此為樂。二人還經常在一起切磋、交流京劇唱腔和技藝,張學良不僅學會了許多京劇劇碼,演唱和鑒賞能力也得到提高。

受師友們影響,張學良對京劇逐漸癡迷,在繁忙的公務之余,時常帶領家眷隨從去戲院看戲,一些奉軍士兵、將領受其影響,也學唱京劇,一時間京劇成為兵營中不可或缺的娛樂項目,為枯燥、單調的兵營生活增添了樂趣。

感謝您閱讀“侃侃民國那些事”,下期更精彩!本文為原創首發,轉載請注明出處,違者追究法律責任。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