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為官不忘家鄉的楊虎 晚節不保竟成蔣介石臥底

楊虎(1888―1966), 字嘯天, 安徽甯國縣楊山鄉人。 據史料記載, 楊虎本姓胡, 其父以燒制磚瓦為業, 人稱胡窯匠。 楊虎因在家中排行第三, 乳名“小三子”。 兩歲那年, 母親因病身亡。 又當爹又當媽的胡窯匠身心疲憊, 無奈之下, 將其賣給同村年過半百且膝下無子的楊允龍夫婦。 遂改姓楊, 取名德順。 “楊德順”後來改名為“楊虎”, 一種說法是當年孫中山見到楊德順時, 誇他為“一員虎將”, 所以楊德順才改名叫“楊虎”, 取“虎嘯長天”之意, 字“嘯天”。 另一種說法是楊德順發跡後, 為銘記胡家的生身之恩和楊家的養育之恩, 取“楊胡”諧音命名“楊虎”。

究竟哪種說法更確實, 已無法考證, 也許二者兼而有之。

楊虎

安徽甯國的自然風光

重慶談判期間, 他曾當面阻止戴笠, 不讓他謀害毛澤東、周恩來兩位談判領袖。 解放前夕, 楊虎利用自身有利條件, 秘密營救保護了著名民主人士張瀾、羅隆基、章伯鈞、王葆貞、朱蘊山等人, 使他們免遭國民黨殺戮, 受到党和國家領導人的高度讚揚, 也因此受到蔣介石通緝。 解放以後, 共產黨將楊虎看成是我黨的好朋友, 像對待其他起義將領一樣對待他, 執行不計前嫌、寬大為懷的政策, 並安排楊虎住進了北京東皇城根當年的恭親王府,

每月補貼300元生活費, 配以秘書、保衛人員和專車供他使用, 楊虎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 當年他在杭州西湖邊耗資7萬法幣修建的別墅“青白山居”被收歸國有。

楊虎位於杭州的別墅“青白山居”

在楊虎看來黨和國家給予的優待與他自身的期望相差甚遠,

他多次向人民政府提出要當全國政協委員的要求。 有關方面委婉地勸告他:楊先生在抗戰時期和解放戰爭中做過一些工作, 我們是知道的, 但是考慮到上海“四·一二”政變和“清黨”等問題所造成的影響, 最好不要出頭露面。 但是楊虎卻不以為然, 當他的願望得不到滿足時, 便對人民政府產生了不滿情緒, 經常大發牢騷, 埋怨共產黨未給他高官厚祿。

年過六旬的楊虎不甘寂寞, 經常偷偷收聽美國之音及國民黨對大陸的反共宣傳, 並有意在街坊鄰里間、在社會上散佈流言蜚語, 發洩心中的不滿, 誹謗人民政府的方針政策, 他的所作所為被周圍階級覺悟甚高的朝陽人名群眾秘密彙報給了有關當局,

這些沒有引起他的警覺, 以至後來發生了十分荒唐以致讓他身敗名裂、晚節不保的事情。

他對從臺灣回大陸探望他的長子楊安國說:“你這次回台, 請轉告蔣家父子, 就說我人在曹營心在漢, 我早晚會反對共產黨的……”臺灣當局抓住楊虎的這一心態, 立即派具有軍統背景的楊虎的姨太太陶聖安從香港潛回大陸, 對楊虎進一步實施策反。 於是, 楊虎開始了與臺灣特務的秘密往來, 重新走上了反共的道路。

1958年, 蔣介石積極主張反攻大陸, 雙方劍拔弩張, 楊虎以為時機已到, 便給蔣介石寫了封密信, 建議借用日本軍事力量, 從福建和東北出兵, 南北兩路夾擊大陸, 他負責策動內亂作為呼應。

楊虎覺得此信若投寄, 很不安全, 不如托人捎帶出境面交。於是,他想方設法費盡周折在天津物色到一名即將回國的日籍女僑民,委託這位日僑將信件帶到香港,再轉交蔣家父子。楊虎自詡籌畫周詳,做得天衣無縫。實際上,楊虎的一切不軌行為早已被我朝陽群眾偵知並報告我公安部門,公安部門也準備好羅網只待收網。日本僑民一到海關,其所攜帶的密函即被我邊防檢查站查獲,楊虎叛國投敵的陰謀徹底敗露。

1958年9月,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開庭審理此案,年逾七旬的楊虎態度十分惡劣,矢口否認有叛國的行為。當法官向他出示信件時,楊虎在法庭上擺出一副無賴的面孔,他說:“我老眼昏花,看不清字跡,即使是我的親筆信,也無非是朋友之間的應酬,無關緊要。”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根據楊虎的犯罪事實及其態度表現,最後判處楊虎死刑,緩期2年執行。鑒於楊虎年事已高且有病在身,從人道主義出發,法院准予楊虎監外執行。1966年3月,楊虎病逝于北京復興醫院,終年79歲。這個本可以安度晚年的國民黨起義將領,就這樣落了個晚節不保的可悲下場。其實他即使活下來,在文革中也不堪想像。

感謝您閱讀“侃侃民國那些事”,更多精彩陸續推送!本文為原創首發轉載請注明出處。

不如托人捎帶出境面交。於是,他想方設法費盡周折在天津物色到一名即將回國的日籍女僑民,委託這位日僑將信件帶到香港,再轉交蔣家父子。楊虎自詡籌畫周詳,做得天衣無縫。實際上,楊虎的一切不軌行為早已被我朝陽群眾偵知並報告我公安部門,公安部門也準備好羅網只待收網。日本僑民一到海關,其所攜帶的密函即被我邊防檢查站查獲,楊虎叛國投敵的陰謀徹底敗露。

1958年9月,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開庭審理此案,年逾七旬的楊虎態度十分惡劣,矢口否認有叛國的行為。當法官向他出示信件時,楊虎在法庭上擺出一副無賴的面孔,他說:“我老眼昏花,看不清字跡,即使是我的親筆信,也無非是朋友之間的應酬,無關緊要。”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根據楊虎的犯罪事實及其態度表現,最後判處楊虎死刑,緩期2年執行。鑒於楊虎年事已高且有病在身,從人道主義出發,法院准予楊虎監外執行。1966年3月,楊虎病逝于北京復興醫院,終年79歲。這個本可以安度晚年的國民黨起義將領,就這樣落了個晚節不保的可悲下場。其實他即使活下來,在文革中也不堪想像。

感謝您閱讀“侃侃民國那些事”,更多精彩陸續推送!本文為原創首發轉載請注明出處。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