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食>正文

大熱天別忘把開瓶的醬油放冰箱,尤其兒童醬油

開個腦洞先

請看圖

荔枝蘸醬油

味道怎樣?

我只能說, 最好用新鮮的佐餐醬油, 否則容易鬧肚子。

言歸正傳。

炎炎夏日酷暑難挨。

大熱天除了人難受, 食品也不好過, 尤其是開了封的瓶(袋)裝食品, 比如醬油——因為它們喜歡陰涼、乾燥、通風的環境。 而大部分的細菌、黴菌等微生物則不同, 溫暖、潮濕的夏日是它們生長的宜居環境, 包裝食品一旦開封正是它們伺機入侵繁殖做窩的極佳時機。

醬油是生活中常備的調味品, 很多家庭不光備1瓶。 生抽提鮮老抽提色, 這就要2瓶, 還有餐桌醬油, 涼拌、蘸汁用得著, 家有兒童的還會來瓶兒童醬油。

普通醬油不易壞, 大都是因為其中加了防腐劑, 但也有保質期, 時間長短因工藝、品質、存放環境、儲存方法等而異。

一般來說, 溫度低有利於醬油儲存, 而且由於其含鹽分、糖分等成份的緣故醬油的冰點較低, 零度一般不會結冰, 有的要到零下幾十度, 甚至-60度才會結冰。

我們知道, 食品的腐敗變質是食品本身、環境因素和微生物三者互為條件、相互影響、綜合作用的結果。 通常情況下, 儲存環境氣溫越高, 微生物的影響越大, 食品的保質期就越短。

而食品防腐劑的作用主要是通過抑制微生物活動,

防止食品腐敗變質, 從而延長食品的保質期。

我國夏季大部分地區普遍高溫, 持續時間較長。 像重慶、福州、長沙等城市35℃以上高溫日平均有30天上下, 最多的年份要超過60天。 高溫加上濕度大, 利於微生物繁殖生長, 不利於食品儲存, 醬油也一樣。

醬油通常身居廚房高溫環境, 開封使用後既要常接觸空氣又要戰高溫, 雖然有防腐劑防身, 無奈高溫下體內多種物質加速分解, 體外細菌、黴菌肆虐, 極大地影響了它們的品質和保質期。 其中難免有扛不住酸化(變酸)變節者, 稍不注意被直接吃進肚裡, 難免身體吃苦。

順便說一哈, 醬油變酸意味著已經變質, 食不得。

需要重點提示的是, 不含防腐劑的醬油, 比如一些兒童醬油、日式醬油, 哪怕天不熱也必須冷藏。

那麼, 兒童醬油不含防腐劑是不是就是品質好的標誌?抑或兒童醬油品質一定會比普通醬油好?我看未必——雖然許多家長是這麼期望的。 限於本文主題我以後再來談這個問題。 著急的朋友可以先去看看《活著要懂添加劑》第十七章。

同樣, 其他不含防腐劑的液體調味品, 像一些蠔油等, 開瓶後也需要冷藏。

仔細閱讀食品標籤也很重要,是個好習慣!(作者俞惠星著有《活著要懂添加劑》,曾執掌浙江省金華火腿公司。網路配圖)

【小貼士】

醬油的歷史

醬油被認為是中國人的發明。歷史上最早使用“醬油”名稱的是在宋朝。宋朝人把加工醬和豉得到的各種汁稱為醬油,又稱豉油,可見,醬油是從醬演變和發展而來。而早在周朝就有制醬的記載。換句話說,三千年前,醬料行就已經成為三十六行中的一員了。

北魏賈思勰所著《齊民要術》則系統總結記錄了“作醬法”。現在的釀造醬油則以大豆和(或)脫脂大豆、小麥和(或)麩皮為原料,經微生物發酵製成。醬油成分豐富,除鹽分外,還有多種氨基酸、糖類、有機酸等成分。以鹹味為主,亦有做成各種鮮(香)味的。它能增加和改善菜肴的味道以及色澤。

醬油按生產工藝分為釀造醬油和配製醬油,按食用方法分為烹調醬油和餐桌(佐餐)醬油。其中佐餐醬油既可直接食用,比如蘸食、涼拌等,又可烹飪加工,皆因它的衛生要求更高,如菌落總數(cfu/ml)需≤30000。(摘自《活著要懂添加劑》)

仔細閱讀食品標籤也很重要,是個好習慣!(作者俞惠星著有《活著要懂添加劑》,曾執掌浙江省金華火腿公司。網路配圖)

【小貼士】

醬油的歷史

醬油被認為是中國人的發明。歷史上最早使用“醬油”名稱的是在宋朝。宋朝人把加工醬和豉得到的各種汁稱為醬油,又稱豉油,可見,醬油是從醬演變和發展而來。而早在周朝就有制醬的記載。換句話說,三千年前,醬料行就已經成為三十六行中的一員了。

北魏賈思勰所著《齊民要術》則系統總結記錄了“作醬法”。現在的釀造醬油則以大豆和(或)脫脂大豆、小麥和(或)麩皮為原料,經微生物發酵製成。醬油成分豐富,除鹽分外,還有多種氨基酸、糖類、有機酸等成分。以鹹味為主,亦有做成各種鮮(香)味的。它能增加和改善菜肴的味道以及色澤。

醬油按生產工藝分為釀造醬油和配製醬油,按食用方法分為烹調醬油和餐桌(佐餐)醬油。其中佐餐醬油既可直接食用,比如蘸食、涼拌等,又可烹飪加工,皆因它的衛生要求更高,如菌落總數(cfu/ml)需≤30000。(摘自《活著要懂添加劑》)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